书城成功励志低调做人的50个密码高调做事的50个细节
45140100000039

第39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人(1)

凡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得其所因,则其情可求,见情而谋,则事无不济。

——鬼谷子

进退自如,把握尺度

一个人只有深谙进退之道,知审时度势,能洞悉对方意图,能审视自己处境,从而知进识退,进退有节,挥洒自如,才能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有些事情,不该办时就不能办,一旦办了,可能违法、违情、违理,使自己或别人遭受名誉、经济或地位的损害。

一个人的成功在于他做人做事的方式。谁都想事业发达、家庭美满,谁都想受人尊重、办事顺利,但是只有那些既会做人又善于做事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他们的共同经验就是懂得并且善于利用进退规则。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规则,有大规则有小规则,有明规则也有潜规则,这些规则影响甚至支配着我们的生活。只要用心领悟规则的内涵,善于把握进退的火候,勇于抉择进退的时机,就可以改变不成功的做事方式,把自己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光武帝时期,他的女儿湖阳公主新寡,光武帝和她一块儿议论朝廷大臣,暗暗地观察公主的心意。公主说:“宗弘的风度、容貌、品德、文才,大臣们谁都比不上……”光武帝说:“我正要筹划办这件事。”过不多久,宗弘就被光武帝召见,光武帝叫湖阳公主坐在屏风后面,光武帝就对宗弘说:“谚语云:‘显贵换知交,发财易新妻’,这是人之常情吧?”宗弘说:“古语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共患难的妻子是不应该被赶出家门的。”光武帝转头对屏风后面的公主说:“事情不顺利啊!”

显然,这件事属于不该办的事,臣子宗弘有妻有室,湖阳公主显然是属于“第三者插足”。如果皇帝办成了这件事,虽然在当时不属违法行为,但却是违背情理的。皇帝借用“贵易知,富易妻”来表达,宗弘以“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来回应。难能可贵的是,宗弘顶住了权势的诱惑,不为不道德的世俗观念所动,这种不攀龙附凤、清正无邪的高尚品格,堪称一代楷模。

在找人办事中,一定要在忍耐中懂得进退之法,因为,进退之法,是许多成大事者都心知肚明的行动要略。李鸿章在权力的争斗中,能做到该让就让,绝不冒险,所以他才有步步高升的机会。请记住:学会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事。

清朝时太监李莲英受慈禧太后的宠爱,权倾朝野,人人望而生畏,人称“九千岁”。此人狐假虎威,老谋深算,心狠手辣。李鸿章以军功而升高官,最初看不起这些奴才,有意无意间得罪了李莲英。

慈禧太后有意静居,想把清漪园修缮一番,以便颐养天年。苦的是筹款无术,时常焦躁。李莲英曰:“李伯爷是朝廷重臣,若能体仰上意,玉成此事,以慰太后,以宽圣心,当立下不世之功。”

李鸿章听到有这样贴近慈禧太后的好机会,岂肯轻易放过?当即满口应承,并马上献计献策,同李莲英商量。李莲英听了大喜,拍手称善,笑容可掬地着实奉承了李鸿章一番。他谦恭有礼地希望李鸿章入园内踏勘一回,看看哪里该拆该建,做到心中有数。

到了约定的日子,李莲英借口有事不能奉陪,派了个伶俐的太监领着李鸿章转悠了一整天。事后不久,李莲英故意捡了个光绪皇帝肝火最旺的时候,诬陷李鸿章在清漪园里游玩山水。光绪最忌讳的就是别人不尊重他的皇权帝位。听说权倾当朝的李鸿章竟敢大摇大摆地在他御苑禁地游逛,顿时大怒。认为这是“大不敬”,是对皇权皇位的公然藐视和冒犯!光绪一怒之下,不问青红皂白,立即下诏“申饬”,将李鸿章“交部议处”。

所谓奉旨申饬,就是由皇帝、太后或皇后派一名亲信太监,捧着“圣旨”去指着某人的鼻子,当众数落臭骂一顿。而被骂的人,既不能申辩,也不能回骂,还要伏在地上谢恩。这“申饬”虽不伤皮肉,却是极使人难堪的侮辱性惩罚。

李鸿章被御批“申饬”,他自然懂得其中奥妙,立即送了银子,没有当众受辱。李鸿章自然很快悟出了吃亏的原委,从此以后便对这位“九千岁”刮目相看,敬礼如仪。真可谓吃一堑,长一智。这就是李鸿章的退让之法——不去冒险与人争斗,而以守住自己为重。

这样看来:善于退让,也能赢得成功,因为这样做一则保住了自己,二则保留了机会。

当然,在有人违背你的人格信念而托你办事时,你也绝不能贪图一时之利,而不负责任地答应他,纵容他,一定要慎重考虑可能引起的后果。如果有人想整治别人,编造假的事实,求你出面作伪证,或者有人想让你同他一起干违法乱纪的勾当,如果你不想与其同流合污,就应有勇气拒绝这类无理的要求。

另外,有人请你代替完成工作时,如你的同事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往你身上推,此类情况,都应拒绝。因为,形形色色的人们在社会舞台上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既然承担了某种社会责任或契约,就应该践约。如果,当他们不能完成任务时,你也为他们去分担责任,那你是明帮暗害他们,因为那样做束缚了他们的自信心,助长了他们的依赖性。

的确,拒绝别人的要求是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有体会。而当别人央求你,你又不得不拒绝的话,更是叫人头痛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同时也不希望别人不愉快,因而,也就难以说出拒绝之话了。

不过,当你经过深思熟虑,知道答应对方的要求将会给你或他带来伤害时,那么,就应该拒绝,而不要为了面子问题,做出违心的事来,结果对双方都无好处。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毕竟不能独来独往。办自己的事情时,有时涉及别人的利益。因此,我们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必须全盘衡量,把握分寸,协调好各方面的利害关系,在争取我们自己利益的同时,绝不能伤害他人。

先苦后甜,学会让步

生活中做事,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进行由“苦”到“甜”的比较,有时即使甜头很小,一般的人也会感觉到满意。

飞机晚点,最先预报晚一个小时,等一会儿又预告只晚半小时,最后只晚20分钟。飞机到达时旅客都非常高兴,不仅没有抱怨,而且赞扬这家航空公司能为旅客着想,尽量按时到达。

为什么如此呢?因为人们通常有这样一种心理:如果原来认为很难的问题,后来较容易地解决了,心里就会觉得异常高兴;反过来,如果原来认为较容易,后来却出乎意料的难,这时就会令人垂头丧气,觉得不痛快。

“先苦后甜”的策略,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特点。这一策略在竞争中常常十分奏效。这种商业谈判中经常运用的策略,基于同一事物的价值,在具体运用上因人而异。

谈判中运用先苦后甜策略的具体方式很多,例如在给谈判对手提出比较苛刻的条件后,又在谈判过程中给对手提供美好的、令人难忘的款待,恰到好处地略施小恩小惠,赠送适当的礼品,陪同谈判对手观光旅游等,都是可以视对方的兴趣爱好而采用的。

有家公司想买另一家公司的材料,买方想要卖方在价格上给些折扣,但又估计自己如果不在数量上做相应让步,对方恐怕难以接受这个要求。于是,他运用了“先苦后甜”的策略。在谈判中,除价格外,他还同时在其他几个方面,如运输条件、支付条件、交货期限等,提出较为苛刻的条款,作为洽谈的蓝本。在针对这些条款的讨价还价中,他有意让卖方意识到,在几项交易条件上,他都让步。这样,在卖方感到满意的情况下,他提出价格折扣问题,结果没费多少口舌,这买卖就做成了。

这里,卖方之所以能够接受买方的价格折扣要求,是因为卖方在价格上作让步之前,已经从买方那里占了不少便宜。其实,这些“让步”是买方本来就打算给予卖方的。

先苦后甜这一策略的运用要适当,“苦”得没分寸,对方就会觉得你缺乏诚意,就会中断或者退出商贸活动,从而导致合作的失败。因此在使用这一策略时应特别注意,要把握尺度,有时过犹不及,就会达不到自己的目的。

谨小慎微,处处谋划

高明的谋划、精妙的手笔,往往能在别人不经意之中做出文章。在别人忽略之处,采撷到成功的硕果,能从别人最绝望的地方起航,驶向别人忽略的地方。

华尔道夫旅馆的那些优雅的大房间里曾经住过许多皇族,当别人打电话过来找“国王”,华尔道夫的电话接线生一定要问“请问找哪一位国王”。但是这家旅馆却破产了,1942年,华尔道夫的股票暴跌,希尔顿决定要买下华尔道夫。当他把这个决定向希尔顿董事会宣布的时候,有人惊叫起来:“你是不是病了!花钱去买这个赔大钱的累赘?”

然而希尔顿向来相信自己的商业直觉和眼光,他说:“如果你仅仅只看到它现在的艰难处境而不能看得更远一点就去拒绝它,那只能说明你是一个商业上的短视者。”但是无论他怎样反复阐述自己的意见,希尔顿理事会的理事们都不能分享他的狂热,他们不相信华尔道夫这个落破到如此境地的旅馆还会东山再起。身为希尔顿旅馆公司的董事长,没有理事们的同意,他也不能以公司的名义买下华尔道夫。

希尔顿并没有因此而退却,因为他相信,拥有这样一家旅馆将会给他带来巨大的价值。他想:“我可以像20世纪30年代得克萨斯州西斯柯那样自己买下来,然后把我的看法再推销给那些能够接受我的意见的人。”

于是,他开始行动了。他首先打电话给华尔街上拥有华尔道夫股票的老大。

当天下午,他走进那位老大的办公室,要买下249042股——这是控制股的数目,并给了一张10万美元的支票当押金。

华尔道夫的股东们正为拿着一大把廉价的股票抛不出去而大伤脑筋。如今听说希尔顿要以12元一股的高价收购,他们欣喜若狂——终于可以甩掉这个“烂包袱”了……

几天后。华尔道夫旅馆便改名为“希尔顿”。以后的日子华尔道夫究竟给希尔顿带来了多少荣誉和财富,不用去揣测,看看希尔顿头上那顶“世界旅店大王”的桂冠便再清楚不过了。

希尔顿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在旅馆业方面,买到了华尔道夫旅馆。如果没有希尔顿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正确的决策,华尔道夫的辉煌也许便只是一小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1985年,沃尔玛公司的创始人山姆·沃顿董事长就被《福布斯》杂志称为“全美第一富豪”。2001年,沃尔玛公司总裁罗布森·沃顿一度超过比尔·盖茨,身价453亿美元,成为世界首富。而沃尔玛公司领导核心沃顿家族5人包揽了《福布斯》全球富翁榜的第7至11位。5人的资产总额达到931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

沃尔玛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它的创始人山姆·沃顿的眼光。1945年,山姆在美国小镇本顿维尔初涉零售业。当时大型公司多在大中城市从事零售业,而对小城镇置之不理。山姆·沃顿却盯住这一市场空白,选定美国小镇为其服务的细分市场,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逐渐做大。沃尔玛的具体策略是以州为单位,一县一县地设店。直到整个州市场饱和,再向另一个州扩展。由一个县到一个州,由一个州到一个地区,再由一个地区到全美国,再从美国扩展到全世界。沃尔玛稳扎稳打,逐渐强大自己而成就了宏伟的事业。

又如,把木梳卖给和尚,正是一个反映谋划高与低的经典案例。

有一家大公司,为扩大经营规模,决定高薪招聘营销人才。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

但有一道实践性的试题要做,就是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出家人要木梳何用?这不明摆着拿人开涮吗?于是纷纷拂袖而去。最后只剩下甲、乙、丙三人。

负责人说:“以10日为限,届时向我汇报销售成果。”

10天后负责人问甲:“卖出多少把?”答:“1把。”并讲述了历尽的辛苦:游说和尚应当买把梳子,无甚效果,还惨遭和尚的责骂,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甲灵机一动,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

负责人问乙:“卖出多少把?”答:“10把。”乙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他找到寺院的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住持采纳了他的建议。那山有10座庙,干是买下了10把木梳。

负责人问丙:“卖出多少把?”答:“1000把。”负责人惊问:“怎么卖的?”丙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朝圣者、施主络绎不绝。丙对住持说:“凡来进香参观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个字,便可做赠品。”住持大喜,立即买下1000把木梳。得到“积善梳”的施主与香客也很是高兴,一传十、十传百,朝圣者更多,香火更旺。

把木梳卖给和尚,听起来真有些匪夷所思,但不同的谋划思路,不同的推销术,却有不同的结果。在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地方开发出新的市场来,那才是真正的营销高手。

有眼力的人,能够在别人朦胧之中窥见星光。而今,当一种热门的事流行时,追逐、跟风的情况,恰如雨后春笋一般。其实,追逐、跟风,看起来是轻车熟路,便捷省事,但就谋事而言,由于是沿袭的翻版,也就绝对谈不上是高明的一笔。只有从别人忽略处着眼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刚柔相济,左右逢源

做人做事在原则和尊严面前,该刚则刚,该柔则柔;人刚我柔,人柔我刚;人柔我亦柔,人刚我更刚。只有刚柔相济、能屈能伸,才能左右逢源、取得成功。

中国人做事讲究刚柔相济,遇事求谋略,善技巧。但是归根结底,宗旨只有一个,原则也只有一个,这是不可动摇的。这是做人的气节,立世的根本。在社会交往处理人际关系中,善于交际固然为人所好,但是毫无原则的一味迎合,也为人所不屑。

做人是要有骨气的,在与人交往中,要自觉地保持高尚的人格,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面前更是要头脑冷静,不向强大势力低头,绝不能来半点含糊。当年周总理与基辛格谈判时,因台湾问题使谈判陷入了僵局。这是涉及主权的原则性问题,所以周总理提高声调严肃地说:“台湾问题已经是个老问题了。我必须申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政府,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美国军队必须撤出台湾。这三条立场是不变的。”

基辛格也提高嗓门,亮明观点:“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不能在开始我们之间的新关系时背弃我们的老朋友。我们绝不能放弃对台湾的义务,我们绝不会与台湾断交。”

“什么样的复杂原因?什么样的义务?这真是天方夜谭。”周恩来也略微提高了声调。室内的谈判气氛陡然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