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廉雨清风沐桃李
45155500000033

第33章 廉政文化进校园 清廉火种入心田

盛栩铮

种竹栽花勤补拙,粗茶淡饭俭能廉。心存浮名物欲外,人在天然淡薄间!

——题记

一、直面现状——重重隐患,忧之吾心

说起“廉政”,人们的意识中总认为那是官员的事,至少是成人的事,而小学生“没有钱,没有权”、“吃爹饭,穿娘衣”,更谈不上“讲廉政”。但反观社会现状,不良的社会风气已慢慢侵入学生幼小的心灵。有的学生以坐轿车上学为荣,有的以自己父母官职比别的父母大为荣,有的则以比衣服、鞋子、袜子名牌为荣,攀比风气严重;有的学生出现考试作弊现象,而有的要求父母贿赂老师和同学开展不正当的竞选拉票,满足个人的虚荣心;而近期媒体曝光的一件事更令人深思——有个不满十岁的孩子的理想竟是长大后要当个贪官……现在的小学生就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将承担起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同时他们目前又正处于可塑性最佳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基本素质的好时候。古人云:“三岁意见看到老”、“少年读书,石板刻字”,把廉洁文化的种子植根到孩子们的头脑里,初步掌握辨别能力,形成一定的免疫能力,这项工作势在必行。而学校作为文化传播的阵地,传播和弘扬廉政文化精神责无旁贷。笔者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学生年龄特点谈谈“廉政文化进校园”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二、守望原则———稳抓基点,导之以向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直观接受为主,只有通过多样有趣的形式,多种感官的体验,长期系列的教育才能打造孩子完美的人格,廉洁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笔者认为,廉洁文化从小抓起要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一)可接受性原则

从孩子身边的小事谈起,以正面教育为主,提倡廉政之风,从小树立志向,借助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自觉接受廉政文化。通过廉政名言,古代、近代、现代廉政榜样的故事激励学生,让学生乐于接受。不要强求学生去死记硬背一些大道理文章之类,这样反而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性,不愿接受廉政文化学习。

(二)直观性原则

可以通过校园电视台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加深廉政文化的印象,还可以通过观看图片展,参观廉政文化长廊等活动提高学习的实效。

(三)趣味性原则

运用不同的教育途径如“写警句”书法比赛、“颂扬古今名人廉洁奉公事迹”演讲比赛、与身边的亲人父母共同设计一份廉政贺卡等。

(四)可参与性原则

廉政文化活动的设置必须符合儿童年龄特点,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思,也让学生参与一些活动,如宣传员工作、讲讲廉政小故事、画画廉政手抄报等。

三、强化保障———层层促进,晓之以理

(一)注重教师培养,打造教育团队

廉政文化进学校,教师素质培养是关键所在。只有教师树立起“为人师表、行为示范”的追求目标,同时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做到“身教胜于言传”,才能更好地以高尚的品行和人格魅力影响和带动学生。如我校便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教导处、德育处、少先队、班主任为主体、全员参与的实施队伍,通过政治学习、教师论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教师全面素养。

(二)做好家校衔接,丰润教育土壤

现今的德育教育常常遭遇“学校一节课,经不住父母一句话”的尴尬。学生即使由于在学校接受的廉政教育而内心有所触动,面对家长几乎相反的“社会经验”,他们很快便会产生怀疑甚至排斥的心理,抵消学校廉政教育的作用甚至出现负效应,因此,必须注重学校与家长间的沟通,尽量避免内耗,同时加强疏导,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增强抵御错误庸俗观念的能力。

(三)联动各方力量,营造良好氛围

廉政文化教育是一项复杂、漫长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学校一家的责任。为让廉政文化深入每个孩子的内心,学校应通过出校园、进社区等形式联动社会各界,把推动青少年廉洁教育作为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四、丰厚途径——多方结合,牵之以行

廉政教育进校园要与学校的整体工作相结合,而抓好学生的廉洁教育要与学校德育相结合,把廉洁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体系之中,与学校德育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落实。而学校在实施廉政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从学生思想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坚持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教育成果的实在性,实现“三个结合”。

(一)课程化——与各科教学有机结合

学校要充分发挥“一课两会”——即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和每日晨会、每周班会的前沿作用,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教育。内容包括:向学生讲述古代清官廉吏的故事;讲述老一辈革命家以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感人事迹;剖析当前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贪污受贿,弄权渎职,徇私枉法的思想根源,并要让教师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评析引导,使学生辨是非、明事理;适时开展“怎么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少年”之类的专题讨论,让学生通过自省和互评,相互激励、反复强化,渗透“敬廉崇洁”思想,形成行为习惯;还可尝试要求各学科老师有计划地将廉政文化教育贯穿到其他学科的教育之中,发掘教材中的生动、鲜活的事例,适时、恰当地进行教育,使学生感受到廉政文化无处不在及反腐倡廉的必要性。

(二)活动化——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

教育,仅靠一堂课是远远不够的,可充分运用校园文化环境这一潜在教育因素,对学生的思想情操、行为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

1.阵地建设促教育

笔者认为在学校走廊、礼堂大厅安排廉政事迹展览,张贴廉政警句;通过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校报、学校宣传栏开办廉政文化教育专栏或专刊;在网站上设立廉政专题,把学校开展的一些廉洁教育活动的录像、照片和相关学习资料上传网上,供学生浏览,寓廉政教育于网络学习中。

2.深入宣传动人心

校内活动遵循“寓教于活动”原则,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文化教育,如举办主题班会、刊出专题板报、开展社会调查、进行知识竞赛、举行辩论会、进行主题手抄报评比、开展讲廉政故事或者演讲比赛等,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增强了教育效果。同时注重构建“校内校外一体化”的德育模式,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寻找丰富的廉洁文化资料,寻找当地的廉政文化踪迹,通过寻找我们身边的廉政模范,上网搜集廉政文化资料,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活动等,让“廉政”深入人心。

(三)正规化——与开展法制教育相结合

法制意识的形成是廉政教育效果的必要保障,法制观念如果弱化必然导致人们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迷茫,腐朽文化乘虚而入,诱导和腐蚀人们的意志,误导人们的行为。不少腐败分子在忏悔时,都谈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法制意识淡薄,对党和国家关于廉政建设的方针政策学习不够……因此学生只有从小加强法制教育,才能修筑成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与途径,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的浓厚氛围。要把每月一次法制教育列入德育计划中,使法制教育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并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开展社会调查、观看法制教育图片展览、模拟少年法庭、邀请治安与交通警察作宣传治安管理和交通法规的报告、邀请法制副校长开设专题法制讲座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仅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更能小手拉大手将教育带入家庭,带入社会,有效地促进廉政文化教育的开展。

廉政建设是一个长远的话题,廉洁文化进校园是必然的趋势。而廉洁文化进校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一项需要坚持不懈的工程,我们要认真研究如何遵循教学规律、遵循少年儿童成长和认知的规律,来提高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要在创新形式上做文章,在注重实效上下功夫,抓住一切可教育的机会,利用一切可教育的时间,使这项工作开展得更深、更广、更实,为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和谐发展,为培养一批清正廉洁、正气高扬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思想保证。

(作者单位:宁波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