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和谐师生:沟通的力量
45178000000019

第19章 课堂离不开沟通

课堂就像一个小社会,它也是教书育人的“主战场”。它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靠其主要构成要素教师、学生、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等之间的有机融合、互动,达到和谐,进而推动课堂学习,它们之间的通道和纽带就是沟通。因此,沟通是课堂各个要素形成整体的关键。 课堂就像一个小社会,它也是教书育人的“主战场”。它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靠其主要构成要素教师、学生、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等之间的有机融合、互动,达到和谐,进而推动课堂学习,它们之间的通道和纽带就是沟通。因此,沟通是课堂各个要素形成整体的关键。

大部分的师生沟通都发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如果不能和几十个活生生的生命做有效的沟通,他的学问再好也无用武之地,当然更谈不上教育教学目的的实现了。一些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教学失败的老师并非由于专业知识的不足,而是由于不善于和学生做良好的沟通。

其实,许多教师并非不想和学生做有效沟通,而是没有这方面的系统思考。

即使有一些实际经验,也无暇或无法总结提升。“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学习和运用一些课堂纪律管理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注意一些细节的处理,从一些小小的改变开始,课堂上师生沟通的效果就会有明显的不同。

课堂是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课程实施中的自由是指学生自主而非强制学习的状态。它可以分为内在自由与人身自由。人身自由,指在课程运行过程中教师允许学生随意走动、相互交谈,学生可以选择想做的事,可以按照他们的意愿参与课程实践。内在自由,指学生智力上、情感上和心灵上的自由。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就必须既有人身自由,又有内在自由。内在自由是精神的自由,精神的自由就是心理的自由,就是思维与想象力的自由。教学中如果只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是绝对不够的,这仅仅是形式上的自由,还必须真正保证学生能舒展灵性、畅所欲言。

要保证学生敢于说真话,热心回答教师的问题,老师就要在课堂上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用自己的爱心和热情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表露自己的情绪、表现自己的才干。教师在必要时应放低姿态、做出表率,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沟通是课堂的生命线,只有沟通才能促进教学的发展,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顺利的沟通呢?

1.要把握课堂教育沟通特点

课堂沟通不是零乱的、无序的、失衡的、失控的。课堂沟通应有以下四个特点:①整体性。从宏观上看,每一堂课的沟通都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②层次性。课堂教学沟通内容的结构既然是一个整体,必然要有层次。如一堂课沟通的中心问题,先沟通什么,后沟通什么,都要有一个顺序,这便是层次。③动态性。一堂好的课是动态的过程,每堂课的开始,都要按照教学的相容性和平衡性组织好教学沟通,各个环节都应处于平衡、协调的状态。但是随着课堂沟通的充分展开,特别是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沟通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新情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随时有可能打破这个平衡。④可控性。课堂教学沟通系统是动态的,又是可控的。尽管构成教学沟通整体的部分和环节是多种多样的,各部分、环节间的关系又是错综复杂的,但又并非完全混乱无序,而是按照预选设计的目标进行的。

2.构建课堂学习群体

课堂教育沟通的顺利进行,关键在于课堂学习群体的建立。课堂的教育沟通实际上是在教室中创造一种师生间的交往和合作关系。通过对话式的思维碰撞,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以实现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这样,师生间的关系由传统的垂直关系转向了交叉关系。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不变,但其行为过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于是,我们所关注的不是教师是否传授了知识这一结果,而是如何分享知识这一过程;不是学生最终在教师的作用下解除疑惑的结果,而是师生如何共同探讨这一过程。

正因为如此,老师和学生都只是一种身份而已,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都是一个学习群体中的一员,能者为师。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先生的做法就是最好的例证。他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长,成为各种小专家,然后由学生来教学生,让学生形成一个运作良好的学习群体,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课堂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老师要通过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学习群体,通过同伴探讨的方式实现教育沟通。师生作为学习群体,平等地共同研究探索,在彼此尊重与期待的前提下,通过研究探索,实现发现和创新。

课堂学习群体的形成,最大的作用是为激活和融通学生大脑中的固有知识提供机会和保障。从脑科学理论来看,学生的大脑是一个信息库,储存着大量的信息材料。当新的信息材料输入脑信息库时,常常会引起信息库中的信息碰撞和变动。新的信息或独自在信息库中占有一席之地,或与信息库中原有的信息相互融合,或将原有的信息排挤出去,取而代之。课堂学习群体中的教育沟通,加强了信息互动交流,激活了学生大脑中的固有信息,加速了新旧信息间的碰撞、变动和融合,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3.创设课堂教育沟通的环境

虽说影响课堂教学沟通的关键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但在课堂中创设一个良好的、便于沟通的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构成课堂环境的因素可分为两种:①物的因素;②人的因素。

从物的因素来看,开放式的课堂布置、较为自由而又相对集中的座位安排、现代化的沟通设备(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等),都为师生间的充分沟通提供了物质保障。

从人的因素来看,要创造一种师生间的平等和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有机会和勇气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实现有效的沟通。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要给予最大的宽容、理解和接受。教师应构建开放式的思维空间,把学生导入到一种深入思考的状态。

只要我们的教师们能把握课堂沟通的特点,注重课堂学习群体构建,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教育沟通环境,教育沟通就能得以顺利地进行,从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使之更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新课程改革要求。

(高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