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幸福人生的原理
45181900000012

第12章 建立幸福人生的十种行为(4)

“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远离嗔恚心者,能具足慈悲之心,总想着怎样利益众生,使一切众生获得安乐。

“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远离嗔恚者,因为心态调柔,就能感得端庄慈悲的相貌,得到大众尊敬。相貌和人的心态有很大关系。在生活中,任何一个处于愤怒中的人,无论本来相貌如何,都不可能令人欢喜。因为他们的五官会被愤怒所扭曲,变得浄狞可怕。久而久之,面部肌肉就不能恢复原状了。就像那些杀业极重的人,因为时时想着杀害众生,甚至使自己的脸因为凶恶而变形,最后变得如凶神恶煞一般。古代有个画罗刹相的画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画着,十年过去,他的相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人见了都敬而远之。他感到很苦恼,就去请教一位高僧。高僧让他改画佛菩萨像。于是,他潜心敬绘佛像,并时刻忆念佛菩萨的慈悲和智慧。又是十年过去,他的相貌竟然变得像佛菩萨那样柔和。这则故事,也说明了“相随心转”的原理:只要拥有慈祥的心态,外在相貌也会逐渐发生变化。这种柔和安详或暴躁嗔恚的气质,就来自内心的长期熏习。

“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远离嗔恚者,会具有忍辱、柔和、慈悲的德行,这就是大梵天的威德。梵,是清净义,为远离淫欲的色界诸天的通名,其中的初禅天主即为大梵天。

“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上述八项,是修习不嗔恚感得的功德。如果将不嗔恚的功德回向无上佛果,将来成就佛果时,就能心无障碍,使看到的人们都生起极大欢喜,百看不厌。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舍身命终不作恶;三、惟旧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堕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此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尙网耨多罗三较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这段经文所介绍的,是远离邪见的十种利益。

所谓邪见,即对宇宙人生的错误认识。见,为认识、见地。邪见是相对正见而言,为无明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这种错误认识,和宇宙人生的真实是相违背的,和修行解脱是相违背的,和完善人格的目的是相违背的。反之,凡是和真理相应,和修行解脱相应的认识,就属于正见。

在这个世间,邪知邪见特别盛行。有些人看不到生命的过去和未来,所以不相信因果,认为人死如灯灭,哪有什么报应,哪有什么轮回,这就是邪见。而许多宗教所认为的,人由神灵所创,死后或生天永久享乐,或堕落地狱万劫不复,在佛教看来也属于邪见。还有些人否定圣贤,不相信世间凡圣之别,认为不论今生是行善或作恶,最终都归于黄土,等无有异。古代的杨朱就认为,尧和舜虽是流芳百世的贤君,死后不过枯骨一堆;桀和対虽是遗臭万年的暴君,死后也是枯骨一堆。人生一世,不论在世间留下什么痕迹,从自身结局来看,不过一死了之。这也属于佛法所认为的邪见。此外还有什么“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都属于邪知邪见,都是因为不了解二世因果产生的。我们要获得解脱,首先必须树立正见,以此破除无明。无明得到根治,邪见自然失去立足之地,因为无明正是邪见的根源所在。

佛法修学是从闻、思、修人,但许多人往往忽略这一修学常道。走人佛门后,多是根据首先接触的法门开始修行,或是念佛,或是参禅,或是修密。但因为缺乏善知识指引,缺乏基本的经教基础,往往修着修着就不明究竟,不知所终了。天台宗《教观纲宗》有这样两句话:“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若不了解修行原理,面对修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境界时,又怎么知道如何应对,如何处理?这样的修行是很危险的。真正的修行,是以佛陀为榜样,从身、口、意三业,对我们现有的思想、观念、行为,乃至整个生命进行全面改造。从这个意义上说,修行就是一项巨大的生命改造工程。如果没有相当的理论基础,是无法完成这一重大使命的。

所谓闻,就是广学多闻,一方面是广泛地学习,一方面是反复地听闻。换言之,既要有广度,更应有深度。唯有这样,才能透彻佛法的甚深义理。通过闻思经教,将佛法观念转化为自身观念,并对照世间种种现象进行考察,以此指导自身行为。这样的修行,才会产生效果。所以修学的关键是树立正见、远离邪见。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佛陀对龙王说:若是远离邪见,便能成就十种善法,那么,究竟是哪十种好处呢?

“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意乐,为生命的意愿。远离邪命,就能得到与真理、道德相应的意愿。在漫漫学佛路上,始终有良师益友陪伴左右。反之,若被邪知邪见掌控,贪嗔痴将不断增长,从而远离真理、远离道德、远离善知识。

“二、深信因果,宁舍身命终不作恶。”具足正见者,必然深信因果。这种信,不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泛泛认识,也不是缺乏理性的盲信乃至迷信。而是发自内心地确信,没有任何疑惑,也不抱任何侥幸心理。甚至在生死关头,也宁愿舍弃生命,绝不造作丝毫恶业。因为今生只是生命洪流中的一个片段,即使失去生命,来生还是可以继续。但若被邪知邪见所掌控,就可能因不信因果而毫无畏惧,无恶不作。这一恶因,将生生世世影响我们,给未来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惟归(皈)依佛,非余天等。”具足正见者,确信佛法僧三宝才是真正皈依处,能使人彻底解脱痛苦和烦恼。一旦板依,就以此作为人生的究竟归宿,不再有任何疑惑,也不再寻寻觅觅,飘忽不定。但若受邪见左右,就会是非不分,虽然皈依三宝,内心却未将之作为人生的唯一依赖,忽而以天魔外道为皈依处,忽而以金钱、地位、感情为钣依处,以为这些才是幸福人生最可靠的保障。

“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具足正见者,能够透彻世间万象。对于人生的吉凶祸福,因明了因果而不再有任何怀疑。确信今天的一切皆由往昔种下的善恶之因所招感;确信今天所做的一切,又将招感未来的苦乐之果。因为深信因果,所以,无论遭遇什么都能坦然承受,而不是怨天尤人,抱怨上大不公,抱怨世道不平。

“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具足正见者,因为深明因果之理,绝不会任意造恶。同时,深信行善必感乐果,作恶必感苦果,从而积极地止恶行善。因为不种恶因,自然不会堕落恶道;因为广种善因,努力修习五戒十善,将来就能继续生而为人,或往生天国。

“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具足正见者,以佛法指导人生,广结善缘,勤种福田,就能在未来生命中收获无量福德。同时,以正见指导修行,就能调整观念,开发智慧。因为有正见为引导,福德和智慧将不断增长,最终达到圆满。

“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具足正见者,致力于八正道的修行,自然远离邪道。八正道是修学佛法的常道,不论修习解脱道还是菩萨道,也不论修习净土宗、密宗还是禅宗,都离不开八正道这一核心。八正道中,即以正见为首,此外则是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后面七项,都必须在正见指导下进行,否则就可能出现偏差。

“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身见,即通常所说的我见,也就是执色身为我,属于五见之一。其余四项分别是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具足正见者,明了缘起、无常、无我之理,依此观察、修习,就能破除我执,舍弃各种恶行。人间种种恶行,根源往往在于我执。因为执我,才会因“我”而贪,因“我”而嗔,才会有自私自利、尔虞我诈等丑恶现象。

“九、住无碍见。”具足正见者,以正见指导止观修行,通过禅修深化对正见的认识,引发般若智慧,如实通达宇宙人生的真实。如此,在认识上不再有任何困惑和迷茫。

“十、不堕诸难。”具足正见者,因为止恶行善,而不会堕落于诸难之中。诸难,即三途八难,又名八无暇,分别是:一、地狱;二、饿鬼;三、畜生;四、北拘卢洲(此洲只有享乐而无苦难,故不修佛法);五、长寿天(色界、无色界长寿安稳之地,福报大而寿命长,亦不知修学佛法);六、聋盲喑哑;七、世智辩聪(因世间知识而障碍对佛法的信仰);八、佛前佛后(无佛住世教化的时代)。生于三途八难的众生,因无缘听闻佛法,生命是没有前景的。与之相比,无论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如何,生存环境如何,都是幸运的。尤其是生于苏州,社会环境和公众道德素质都比较好,还有如法的道场,能经常亲聆法师们讲经说法,是很难得的福报。

“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以上所述,为不邪见所招感的十项善果。如果将此功德回向无上佛果,将来成佛时,便能迅速证得诸法实相,成就自在无碍的神通。我们之所以不能证得宇宙人生的真谛,就是因为见惑的阻碍。在修行道路上,有见惑和修惑两大障碍。所谓见惑,即认识上的错误,由此障碍我们对宇宙人生的认识,障碍对真理的证得。

“成就自在神通。”远离邪见,不仅能证得诸法实相,更能证得自在无碍的神通,获得彻底的自由解脱。在这个世间,人人都向往自由,将之视为比生命更高的追求,所谓“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怎样才能获得自由?从佛法观点来看,自由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心解脱,没有任何烦恼,为内在心灵的自由;一是慧解脱,即透彻宇宙人生的实相,为思想认识上的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假如一个人内心还有烦恼,就谈不上真正的自由。

到此,将十善业道的内容和修习十善业道的利益讲完了。从中可以看出,修习十善业道,确能为我们带来人生的种种利益。不仅是现前的人生幸福,也包括未来的人生幸福。反之,十不善业则是造成人生种种痛苦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