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西方文论史纲
45190800000005

第5章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学理论(4)

同时,普罗提诺又提出了艺术美的赋型说。他说,一尊石像之所以美,并不是因为它是一块石头,而是因为艺术所赋予它的理型;否则,另一块石头也将同样的美了。(上,P140)也即,艺术家的心灵把“理型”赋予石头,使它既是理式之美的分享,又是理型之美的赋予。

由此,他认为艺术是创造性摹仿。他说,艺术不仅摹写可以看得见的世界,而且……许多艺术作品都是有创造性的。因为它们本身具有美的源泉,可以弥补物的缺陷。(P140-141)这种带有创造性的摹仿,是典型的新柏拉图主义,即融合了亚里士多德的创造性摹仿和柏拉图的理式论。由此,他也就必然要注重艺术摹仿的技巧(艺术)(想象)。他说,理型之所以存在于艺术家的心灵中,则又并不是因为他有眼睛和手,而是因为他有熟练的技巧(艺术)(想象)。(上,P140)

此外,普罗提诺还吸取了亚里士多德的整体论,认为美在整体构成,而不在部分。他指出,每一个个别部分的本身,不能有美;只有当它对整体的美有贡献时,才有美。(上,P137)不过,当他阐述如何得到这个美的整体时,他又回到了柏拉图的理式论——由于理型是一,所以由它所构成的东西,在其各部分的多样性所允许的情况下,也必定是一。于是,美……把它自己既赋予了各个部分,也赋予了整体。(P139)

三、普罗提诺文论的影响

普罗提诺是古罗马晚期最伟大的美学家、文论家,因此,他的文论也是由古罗马文论向中世纪文论过渡的标志。中世纪早期盛行的新柏拉图主义哲学、美学和文论,就是继承和发展了普罗提诺的整个思想体系,而由圣·奥古斯丁加以传播的。

普罗提诺的美的分享说、流溢说,经过圣·奥古斯丁等人的发挥,成为了整个中世纪美学和文论的主流观点,并且成为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于艺术的赋型说,虽然是以上帝创造世界,把理型(理式)赋予物体为类比而阐发出来的,但是,对后世强调艺术家心灵的主动创造性,主体性以及把形式赋予质料等方面的观点,启发了席勒、康德等人。而其关于艺术的创造性、回归太一的观点,又影响了耶拿派消极浪漫主义(诺瓦利斯、施莱格尔兄弟等)。

(第一章)思考题与答案要点

一、柏拉图文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是什么?

答: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是古希腊伟大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美学家和文论家。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永恒的、一成不变的、绝对的精神实体,即理式(也译为“理念”),而人的认识则是对这种理式的认识。其文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影子摹仿论。根据他的理式论,他把世界划分为三类:理式世界、现实世界、文艺世界,他认为,在这三种世界中,理式世界是后面两种世界的本原,因此才是最真实的。文艺不过是对理式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摹仿,比如画家画的床是对木匠制造的床的摹仿,而木匠又是摹仿床的理式来制造床的,因此,画家的画不过是摹仿的摹仿,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着三层。

2、灵感论:(迷狂说)。在《伊安篇》中,柏拉图集中地论述了他的灵感迷狂说——创作动力论。柏拉图的灵感迷狂论,它主要包括这么几点:第-,诗人是神的代言人。第二,诗人凭灵感创作,正因为诗人是神的代言人,因此他写诗、诵诗,就不凭技艺规矩,而是凭神力的灵感。第三,灵感是神灵凭附的迷狂状态。因此,诗的创作是一种非理性的活动,甚至是一种神秘的活动。第四,诗的创作的根据是神,诗人只是神与听众之中的一个中介环节。

3、文艺中的真善美统一论。根据柏拉图的理式论。理式是世界的本原,它也就是神创造的,因而神和理式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从这种真善美统一的文论观出发,柏拉图要求把那些不写真善美的诗人逐出理想国,从此出发,他列举了摹仿性诗和诗人的罪状。第一,这种诗不真实,诗人抓不住真理。第二,培养人性的低劣部分,摧残理性。第三,诗人亵渎神明。

4、文艺的社会功能论。柏拉图十分重视文艺的社会功能,要求文艺为政治服务,柏拉图就是要求用音乐的审美教育来教育理想国的保卫者们,使他们的心灵美化,能辨美丑。他之所以反对悲剧和喜剧,就是因为悲剧和喜剧中,痛感和快感并存;因而无法使人真正得到教益。

柏拉图文论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柏拉图的文论观念宣接产生了古罗马和中世纪早期的新柏拉图主义文艺美学。其次,由于柏拉图的影响,在欧洲形成了强调文艺的社会功用的传统。另外,开创了欧洲浪漫主义文论传统。

二、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文论观点?

答:亚里士多德的文论、美学和哲学,都是从批判柏拉图的理论开始的,形成了与柏拉图文论、美学和哲学基本对立的体系。

1、四因论和灵魂论。

在本体论上,亚里士多德针对柏拉图的理式论,提出了四因论,认为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四种因素构成:质料因,形式因,创造因(动力因),目的因。

在认识论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灵魂论,以反对柏拉图的回忆说。他认为,人的灵魂是逐步发展的多因素组成的,人的认识就是这种不断发展的产物。

2、文论的主要观点。

(1)真实摹仿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的艺术都是对现实(自然)的摹仿,而由于摹仿的对象、媒介、方式不同而可以将艺术分为各种不向的类别。如从摹仿的对象不同来分类:喜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悲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

亚里士多德不仅认为文艺是对现实的摹仿。而且认为文艺起源于摹仿本能。正因为摹仿本能使人得到知识,同时又使人得到快感,因而就产生了诗(文艺),并进一步把文艺当作人与禽兽区别的主要标志。

更重要的是,亚里士多德从四因论出发,把文艺当作是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所进行的摹仿。因而是创造性的,也是真实的。这就形成了他的“真实的摹仿论”,批判了柏拉图的影子的摹仿论。

这就奠定了欧洲文艺摹仿论的现实主义真实论的基调,从创造性摹仿的高度肯定了艺术真实的普遍性、必然性、可信性、逼真性。

(2)有机整体论:

亚里士多德十分注意文学艺术作品必须有头,有身,有尾,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他说:史诗的情节也应像悲剧的情节那样,按照戏剧的原则安排,环绕一个整一的行动,有头,有身。有尾,这样它才能像一个完整的活东西,给我们一种它特别能给的快感。这种有机整体论经过贺拉斯,到布瓦洛,就成了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合式,和谐的理论的基础,最终发展为“三一律”之类的金科玉律。

(3)悲剧论:

他关于悲剧有个经典性的定义。首先规定了悲剧的本质在于,对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其次,它指明了作为一种摹仿的悲剧艺术的摹仿媒介和摹仿方式——语言和表演方式。再就是它指明了悲剧的审美效果——卡塔西斯(Katharsis)(陶冶或净化)。

关于悲剧,《诗学》中还论述了一些其他的重要问题。一个是“过失论”。即认为悲剧人物的行动过失是悲剧的原因。他从悲剧要引起恐惧和怜悯入手,指出:第一,不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这只能使人厌恶,不能引起恐惧或怜悯之情;第二,不应写坏人由逆境转入顺境,因为这最违背悲剧精神;第三,不应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这种布局虽然能打动慈善之心,但不能引起怜悯或恐惧之情。

另一个问题是悲剧的要素。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有六个要素:整个悲剧艺术包含“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与“思想”。六个成份里,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

(4)喜剧论:

亚里士多德的喜剧论主要与美学中的丑密切相关。他把喜剧的对象主要规定为丑的一种形式,即滑稽(可笑性)。而滑稽(可笑性)只不过是一种对旁人无伤,不至引起痛感的丑陋或乖讹、倒错、荒谬、不合情理。这是西方文论史上最早把喜剧与滑稽丑怪联系起来的说法。

(5)风格论:

亚里士多德十分重视文体的力量。他指出,戏剧的才能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很难系统地进行传授。明确地告诉我们,不同文体的语言风格是不完全相同的,更应引起我们重视的是,亚氏把语言的效果更进一步地归于文体本身,而不归于思想内容。

3、亚里士多德文论的影响。

首先,他的《诗学》是西方文艺学的创立标志,而他的《修辞学》对古罗马文论产生了直接影响,形成了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文论传统的源头。其次,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西方现实主义文论的奠基之作。再次,《诗学》中关于诗的摹仿的创造性的观点已具有了形象思维理论的萌芽。另外,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流传甚广,逐步成为文艺功用学说中的主要理论。还有,亚里士多德的有机整体论奠定了现实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审美趣味的主要倾向——和谐、合式、完整。

三、浅谈贺拉斯的主要文论观点及其影响。

答:贺拉斯(QuintusHoratiusFlaccus,公元前65-8)是罗马帝国初期的诗人,批评家,文论家。贺拉斯的主要文论观点有:

关于诗(文学)的本质,贺拉斯基本上是继承亚里士多德的真实的摹仿说。因此,贺拉斯在文艺的社会功能上,最为明确地提出了“寓教于乐”说,把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具体化。贺拉斯文论的最主要观点就是,他提出文艺必须“合式”。他规定了一系列的“合式”的要求。首先是体裁的合式——喜剧的主题决不能用悲剧的诗行来表达。第二是人物的合式——人物要合乎他们各自的年龄、性格、社会地位等等,从此便形成了古典主义的人物类型化的法则。第三是形式的合式,比如用韵要用合法的韵律,语言要高雅不俗。由此可见,合式成为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主要原则,最早的确定者乃是贺拉斯。贺拉斯的文论还特别尊尚古希腊的传统。一方面,他强调运用古典题材,另一方面,他要求语言的运用合乎传统习惯。

贺拉斯对于亚里士多德的有机整体观也是十分尊崇的,因此在《诗艺》的开卷就谈到了文学创作的统一、一致的整体现。

此外,贺拉斯强调文艺创作中天才与苦学要并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可看作对柏拉图的迷狂灵感说的批评。

贺拉斯文论的影响是深远的。其文论在西方文论发展史上的最大功绩在于,把亚里士多德的文论定型化,系统化,从而传播了亚里士多德的古典现实主义文论,使亚氏的文论体系能雄霸欧洲二千余年,成为欧洲文论传统的主潮。因此,贺拉斯的文论是承前启后的,它最直接地影响了文艺复兴至17世纪新古典主义的文论。贺拉斯文论观点中影响最大的大概可以算他的“寓教于乐”说。

四、简述朗吉努斯的主要文论观点及其影响。

答:朗吉努斯的《论崇高》是一篇论述崇高文体和风格的论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它已经把崇高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提出来了。《论崇高》论述了崇高的本质。他这样说道:崇高就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论崇高》关于崇高本质的观点是在论述崇高的来源时提出的。朗吉努斯把崇高语言的来源的五个方面分为天赋的和后天技术的,前者包括庄严伟大的思想和强烈而激动的情感,这二者就组成了“伟大的心灵”,因而是根本的,后者包括运用藻饰的技术、高雅的措辞、整个结构的堂皇卓越,这三者都是语言和篇章的具体运用。因此,崇高语言是“伟大心灵”通过语言的特殊运用而表现出来的,即成于中而形于外的。

在朗吉努斯那里,崇高的语言和风格的产生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心灵的伟大——摹仿(运用形象)——想象和幻觉(从说话人到听者)——崇高的语言。这是继承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的摹仿说,对形象思维(想象)观点的进一步阐发。

《论崇高》对崇高的审美效果也作了精辟的论述。朗吉努斯把崇高风格的惊心动魄的巨大威力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论崇高》是西方文论史和美学史上最早研究崇高的论文,朗吉努斯已经把崇高作为一个美学的范畴提出来了。这给以后博克、康德、席勒、黑格尔等人的进一步研究开辟了道路。他的《论崇高》反映了人们审美趣味的转变,由古典主义文风的继承进而转向浪漫主义文风的开拓。因此,朗吉努斯是社会历史和审美趣味大变动时代的文艺理论家。

五、普罗提诺的文论观点主要有哪些?

答:他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就体现在《九章集》中。作为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的普罗提诺把柏拉图主义的理式论、东方神秘主义哲学、基督教神学结合起来,形成了新柏拉图主义。它的主要学说与思想是“太一”本体论和“流溢说”构成论。太一是世界的本原,它是至善的完满的,从它“流溢”(放射)出理性,从理性流溢出灵魂,再从灵魂流溢出物质。普罗提诺以此为自己文论的哲学基础。普罗提诺文论的主要观点是:

(1)普罗提诺从“流溢说”出发,提出了“美的分享说”。核心认为一切事物之美在于分享了神的理式。他说,我们认为,世间的事物之所以美,是由于分享了理型(理念、理式)。柏拉图的理式论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在神学上是可以统一起来的。与这种美的分享说相应,把理式论与四因论结合起来,普罗提诺又提出了艺术美的赋型说。

同时,普罗提诺进一步发展了创造性摹仿说,认为艺术是创造性摹仿。艺术不仅摹写可以看得见的世界,而且它还上升到自然所借以建立起来的那些原则。理型之所以存在于艺术家的心灵中,则又并不是因为他有眼睛和手,而是因为他有熟练的技巧(艺术)(想象)。

此外,普罗提诺还吸取了亚里士多德的整体论,认为美在整体构成,而不在部分。他指出,每一个个别部分的本身,不能有美;只有当它对整体的美有贡献时,才有美。

普罗提诺是古罗马晚期最伟大的美学家、文论家,因此,他的文论也是由古罗马文论向中世纪文论过渡的标志。普罗提诺的美学和文论观点,特别是美的分享说、流溢说,经过圣·奥古斯丁等人的发挥,就成为了整个中世纪美学和文论的主流观点,并且成为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