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西方文论史纲
45190800000066

第66章 后记

正如我们在绪论中所说的那样,《西方文论史纲》是一个线索的梳理与文字的编着与压缩过程,一定程度上,它是着,但也有编。我们就称其为编着。

我们将重心显然是偏向了20世纪(现代和后现代),西方文论在20世纪是一个重大而又复杂的奋进过程。那里有着太多的人物和思想需要我们去关注。但是,我们又无法将20世纪之前的东西忽略掉,何况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从叔本华、尼采到弗洛伊德、索绪尔……这里的人物几乎不可以列举,因为他们人员众多,且思想与文论紧密相连又博大精深,翻越不过又不可以简略。但是,详尽论述又嫌篇幅太长,我们只有竭尽全力地在述评之间凭借自己的喜好选取又舍弃。

因此,我们认为,读者手中的这个本子,相比目前所可以见到的其他西方文论史的编着者的突破之处有二:首先,大量压缩了美学的分量而将重心放在了“文学理论”方面;其次,精选与文论史紧密相关的习题并以精要的参考答案配附于每章之后。我们以为,这样做可以有以下好处:首先,在简化内容,尤其是对美学部分大为压缩的情况下,将古代与近代部分的叙述内容以简明的条理展现给读者,这样做的效果尤其对年轻学生是有必要的,节省了他们的很多时间,尽管这样做已经显得资料不够详尽,但那是必然的,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就是顾及到了前者并有意突出它;其次,习题及其答案的选配,是考虑到学生复习和简明查阅的方便。我们目前还从未见到西方文论史的编着者有这样做的。很多学生在学习与备考(本科学习或攻读硕士乃至攻读博士的《西方文论》考试)的过程中普遍感觉到:如果有较为简练的思考题与简明的答案配附,就可以不用每个复习者都去自己从书中梳理线索、摘录重点内容。因为我们知道,众多理论与着者的观点已经是非常明晰的了,对于那些人所共知、没有争议的论点,概要列举是可以的,也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尽管似乎对于大家来说并不困难,但我们做了这个大家需要而无人具体去做的事情,我们觉得还是有意义的。

应该说明的是,这本书为了适应教学急需而编着的。其研究基础还不够深入,而且我们自己的创新性东西还不够充分,资料有限且深入理解和消化的效果还不够明显。因此,我们期望能够在不久的将来进一步补充、完善它。

参加此书编着工作的,除了主编和副主编两人外,还有我们兄弟院校的几位同行,本校的其他几位教师,他们的名字和参加编着的具体章节如下:

绪论:宋占海(西北民族大学)、罗文敏(西北民族大学);

第一编:罗文敏(西北民族大学)。其中第二章(第一节):李舒燕(广东海洋大学)、第三章(第二节):任红红(兰州交通大学)。

第二编:宋占海(西北民族大学)。其中第六章(第二节):盛开莉(西北民族大学)、第七章(第二节)苏茜(西北民族大学)。

第三编:宋占海(西北民族大学)。其中第八章(第三节):陈力(西北民族大学)、第十一章(第一节):高志平(西北民族大学);

第四编:罗文敏(西北民族大学)。其中第十五章(第一节):李天英(天水师范学院)、第十七章(第一节):李韶华(兰州城市学院)。

另外,还有包括我们自己的“文艺学”专业的硕士生在内的其他几位文论钻研者也参与了资料收集整理与文字校对工作,我们一并在这里向他们的辛勤努力表示由衷的谢意。

在此书行将付梓之际,我们还要对西北民族大学人事处、科技处和语言文化传播学院等单位的领导,对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领导和宁平编辑等人表示真挚的谢意。

这他们的支持和在编辑过程中付出的辛劳,始终是激励我们编着此书的一个值得铭记的动力。

宋占海罗文敏

200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