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解放战争国军中的奇人怪事儿
45195700000018

第18章 人民万岁

在整个解放战争过程中,虽然军事力量可以衡量双方的强弱,但是,还有一个群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可以使天平发生不可逆转的倾斜,这个群体就是——人民!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了中国人民的90%以上。即便到了今天,如果加上农民工兄弟,农民依然在70%以上。既然是农业大国,土地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在20世纪,土地成为最大的利益。如果农民失去了土地,那就会产生极大的社会问题。

老蒋没有认识到土地的重要性,或者说没来得及认识到土地的重要性。1928年,二次北伐胜利,老蒋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紧接着爆发了蒋桂战争、两次蒋冯战争、蒋粤桂战争、蒋唐战争以及1930年的中原大战。之后老蒋开始组织五次围剿中央苏区。1931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同年长江流域发生了大规模洪涝灾害,政府三分之一财政用于抗洪救灾。既要南方“剿匪”,又要北方长城抗战,此时阿杜、刘戡、钟松等就在长城一线与日军玩命。老蒋在焦头烂额之际提出来了我们历史课本上大批特批臭名昭著的名言——“攘外必先安内”。

即便如此,民族工商业还是迎来了1927——1937的“黄金十年”,迎来了春天。这个春天因为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而提前结束了。工商业虽然有了起色,但老蒋没有解决最根本的土地问题,农村依然保持着原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广大的贫下中农依然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最可恨的是,执政三十多年的民国政府已经腐败堕落到极致了。政府官员几乎无官不贪,他们住豪宅,开豪车,三妻四妾情妇一群;他们对待劳苦大众如同对待奴隶,对人民大众剥削压迫,而根本不给人民大众话语权;对待闻李等人士以及学生工人采用暴力镇压,制造了种种惨案;大量的政府官员安插自己子女亲戚进入政府机构或者国营企业银行,任人唯亲,不光政府,军队亦是如此;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工薪阶层的生活也进入困境;官商勾结成风,攫取国家财富……

当时的中国人民已经对国民党及其国民政府恨之入骨!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同志很早就认识到了农民的主体性,他说:“人民大众主要的就是农民,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革命,忘记了农民,就是做一百万件事情也没有用处!”

农民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

所有共产党占领的解放区,全部进行了土地改革,农民分得了土地。许多农民可能几辈子都没有自己的土地啊,许多百姓蹲在田间地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们心里很清楚,是谁分给了他们土地,是谁让他们重新获得了尊严。如果谁再来夺回属于他们的土地,他们就会血拼到底!

解放区所有的壮丁都可以填补民兵,民兵稍作训练就可进入地方军区,地方军区部队稍作整编就可作正规军使用。

1947年陕北天灾,先旱后涝,粮食减产,国军所到之处,一粒粮食也找不到。解放军到了,老百姓把家里的驴、羊宰了送给解放军,宁肯自己啃树皮,吃观音土。解放军行军,老百姓主动出来带路。国军出动,老百姓主动告诉解放军国军动向。******同志在陕北转圈圈,刘戡抓捕****中央住过的村里的百姓,打死他们也不说出一个字。

莱芜战役中,鲁中地区五百多万农民参加战勤工作,直接上战场服务的达五十万。青壮年抬着一万六千多副担架、推着一万多辆小车跟随华野移动。莱芜当地的百姓自发地破坏了国军赖以机动的公路,让国军坦克、汽车无法通行。民兵抓获国军侦察兵4000余人,而给华野带路的百姓多达8000多人,甚至妇女背着孩子翻山越岭给解放军带路。

孟良崮战役,老百姓不但运送粮食、弹药,甚至冲到前线抢救伤员。74师的国军大喊:“别抬了!快下去!小心子弹打着!”老百姓不为所动,继续抬伤员。解放军的伤员送进百姓家里,妇女老人们像对待亲儿子一样照顾。

陈谢兵团南下,仅秦基伟一个纵队,就跟随了七千多民工,每人背负着八十斤以上的物资粮食。他们不丢一点弹药,不说一句怪话,一开战便运送弹药抢救伤员,他们是不是军人的军队。

清风店战役,杨得志率大军飞奔南下,一路上,两侧摆满了油饼、包子、红薯、茶叶蛋,还有花生、核桃、红枣……为了保温,老百姓在盛东西的缸外都包上了厚厚的棉被。

胶东战役解放军攻打掖县,掖县人民向前线运送了七百万斤麦子,平度百姓提供了八十多万斤面粉,因为需要柴火,一个家族上千人祭拜祖坟后,把祖坟的上千颗松树砍倒送上了前线。

到了淮海战役,来自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的民工数量达到了惊人的543万人。543万人哪!他们冒着飞机轰炸,冒着枪林弹雨,从海边,从大山,成群结队推着小车,把近十亿斤粮食送到了前线。他们送弹药,他们运伤员,他们是运输队,是担架队,是卫生队,是预备役部队。他们中有10万人直接参加了解放军参加了战役。他们喊出口号:“队伍打到哪,支前跟到哪!”陈毅说:“淮海战役是用小推车推出来的。”面对600万,80万国军算得了什么?

为了百万大军渡江解放江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的渔民把他们赖以为生的渔船全部贡献出来,扛到火车站,敲锣打鼓欢送自家的船只南下。长江边上的船工水手则踊跃报名,父子、兄弟甚至一家人全上阵,他们中间竟然还有不少六十以上的老人,他们怀着活够了死了也不可惜的心情,毅然与解放军并肩作战,在枪林弹雨中让一船船解放军顺利踏上了江南的土地……

一打榆林时,有一户农民,丈夫参加了担架队,妻子连夜磨米。前面说过,陕北天灾,老百姓家里也没有存粮。但面对着供应前线的无数粮食,这位年轻的妻子不偷吃一口,到第二天,背上的娃竟然饿死了。彭老总这位铁汉子听说后,留下了眼泪,他说:“没有老百姓,哪有中国革命?人民对我们恩重如山!”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中国人民!他们勤劳、质朴、善良、知恩图报,却又适当的勇敢。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同志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在广大的人民面前,所有的邪恶都将战栗!

中国人民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