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解放战争国军中的奇人怪事儿
45195700000031

第31章 眼花缭乱的徐蚌作战计划

济南战役结束的48年9月24日至淮海战役爆发的11月6日,40多天时间里,古战场徐州附近还算安静。这40多天,正是东北进行决战的阶段,双方的最高领袖都在密切关注着东北战场,徐州只是位于次主要的方向。

徐州表面上安静,实际是暗潮涌动,国共双方都没闲着,双方频繁调动兵力,正在酝酿着下一回合的较量。双方都没有料到,下一场战役竟然逐渐演变成决定国共双方最后命运的大决战。

济南战役后,华野粟裕的十一个纵队三十多万大军在济南至徐州的津浦路两侧休整,领导干部们在曲阜召开了第二次曲阜会议,按照今天说法,会议主要有两个议题,一是整风,二是制定下步作战计划。整风就是清算豫东战役后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学习了克服目前无组织无纪律无政府状态的有关文件,展开了热烈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统一了思想,加强了部队纪律;制定作战计划,就是制定粟裕提出来的淮海战役计划,当然,此时所谓的淮海战役,是一个小家子气的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这一名词,是粟裕在济南战役最后一天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提出的。粟裕建议,济南战役结束后,部队稍作休整,然后南下,先攻克两淮(淮安淮阴),然后乘胜收复宝应、高邮,把当年丢了的地盘抢回来,第二步,相机攻克海州。这就是最初的淮(两淮)海(海州)战役。结果后来打的淮海战役,没有一处大仗是在以上地方打的。

毛主席是有着大战略眼光的,对这个小家子气的淮海战役不是很满意,所以回电粟裕,打淮海战役这个想法是好滴,但在打这个淮海战役前,先想办法把新安镇的黄百韬兵团吃掉。所以毛主席提出的淮海战役是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主。而且按毛主席想法,部队不需要休整,等打完淮海战役后再休整,因为毛主席也没有把淮海战役想象得那么大。

粟裕等人依照毛主席打黄百韬的想法,继续开会,研究打黄秃子的计划,因为部队准备不充分,粮食、弹药和过冬的棉衣没有补充完毕,所以这个小淮海战役一拖再拖,先从10月10日拖到20日,又从10月20日拖到了11月。11月3日作了战前动员,4日正式下达淮海战役作战命令,预计8日开打,但黄百韬、李延年在6日开始有了收缩迹象,没办法了,战役提前在6日发起。

华野在开会,中野却没有闲着,按照军委要求,中野配合华野举行淮海战役。中野再次分兵作战,刘伯承率2、6纵在豫西活动,吸引华中剿总的张淦兵团和黄维兵团;陈毅、******率1、3、4、9四个纵队北上攻击郑州,揪住孙元良兵团,吸引邱清泉兵团,为粟裕打击黄百韬兵团创造条件。因后来孙元良放弃郑州东移,10月21日陈邓攻击郑州并占领之。

解放军方面忙着开会,制定了一个初始计划,战争进程却没有按照这个计划进行,而是毛主席根据战场变化,不断地正确地修改着计划,华野打黄百韬,中野攻占宿县,中野包围黄维,华野追击杜聿明……国军方面呢?也没有按计划进行,何止是没按计划,简直是没有计划的计划,作战计划千变万化,朝令夕改,让人不知所以。别说是身处其中的将领了,就是今天做为一个旁观者,看起这些计划来,也是头晕眼花两眼冒金星,费好大劲才能理出一个头绪来。

在介绍国军五花八门的作战计划前,非常有必要把地名介绍一下,因为后面牵扯到徐州附近的地名比较多,而且解放前和今天叫法不一样,最主要的是地图上很难找到,比如黄百韬驻扎的新安镇。我们只好不嫌麻烦的再次铺开地图,擦掉上面的灰尘,拿起放大镜,根据我的介绍,和大家一起科普一下中国的城市。

先找到徐州,这个地方很好找,也很出名,按电影《淮海战役》老蒋的说法:“大规模征战五十多次,决定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兴亡、此兴彼落!”这个大规模征战是真正的大规模,就像徐州会战、徐蚌会战这样的,最出名的是四面楚歌垓下之围的楚汉决战,而关于徐州有文字记载的战争则在400次以上。在近代,中国两大铁路干线交汇于徐州,一是陇海线,一是津浦线,使得徐州的军事地位更加突出。陇海铁路,从甘肃兰州至江苏海州;津浦铁路,从天津到长江北岸的江苏浦口。

先从徐州沿陇海线往西看,大城市依次是商丘、开封、郑州。徐州西南不远有两座小城,安徽萧县和河南永城,在两个县也是两个省的交界处,有一个镇子叫做陈官庄。离萧县、永城不远的东南方有个濉溪县,解放前,这里不是县,地皮分给萧县和宿县,这里叫濉溪口。

徐州沿津浦路往南看,有两座大城市,即宿州(解放前叫宿县)、蚌埠;宿县西南是蒙城,涡河在蒙城东北侧流过;宿县蒙城之间有一个南坪集,浍河在南坪集东北流过;在南坪集东南不远有个镇子叫双堆集,解放前属宿县,解放后属新建的濉溪县;宿县蚌埠之间有固镇。

徐州往北看有薛城(解放前叫临城)和枣庄(枣庄当年真就是个庄,所属地皮分为滕县和峄县,解放后峄县政府迁至枣庄,峄县成为今天的枣庄峄城区);徐州东北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北不远处有贾汪、台儿庄两城。台儿庄,很出名!

最后一个方向,徐州东面,沿陇海线依次有邳州、新沂、连云港。邳州,解放前称邳县,运河在邳县西侧流过,运河与陇海线交叉点有个运河车站,运河上有一座铁路桥可以通过;沿运河往南不远有一个窑湾镇;过运河往西不远是碾庄,再往西不远是八义集,俗称曹八集,在曹八集和徐州之间有个镇子叫大许家;新沂,今天也是两条铁路交汇点,解放前没有胶新铁路,没有铁路但有公路,往北可进入山东腹地临沂,往南扼守苏北,按说新沂是个军事要地,为什么淮海战役没有出现新沂这个地名呢?因为新沂这个市是1952年才设立的,淮海战役出现新沂这个地名才见了鬼了,而今天新沂市政府的驻地是哪儿呢?新安镇!黄百韬兵团的集结地。解放前海州即今天的连云港,解放前的连云港即今天靠海的那个连云港口,今天海州成了连云港的海州区。

前面济南战役时候,国军在南线组织了三个兵团,即邱疯子清泉兵团、李弥兵团、黄秃子百韬兵团。邱疯子比较积极,济南战役开打后,他从驻地商丘开进了鲁西南,李弥和黄百韬两个兵团却还在集结中。济南战役结束后,根据老蒋安排,各兵团守备陇海线以防止华野大军南下,邱疯子回到了商丘(邱疯子很讨厌这个地名,一有离开机会,立马离开,绝不犹豫),李弥开进到徐州东八义集、碾庄、运河车站一带,与新安镇的黄百韬联系上。

这样,济南战役后国军的态势基本形成。

飞将军孙元良兵团驻扎郑州;刘呆子汝明第四绥靖区驻开封;邱疯子兵团驻商丘;冯治安第三绥靖区驻防临城、峄县、台儿庄、贾汪地区;李弥兵团驻扎曹八集、碾庄一带;黄百韬兵团驻守新安镇;大烟鬼李延年第九绥靖区驻海州。而华中剿总所属的三个兵团,罗盘大师张淦兵团位于湖北随县、枣阳一带,书呆子黄维兵团驻河南确山,宋希濂兵团较远,驻湖北西南的宜昌、沙市一带,三个兵团随时可以加入淮海战场。

最后国军搅入淮海战场的是五个兵团、三个绥靖区,张淦兵团按兵未动,宋希濂兵团略动了动。

这个陇海线一字阵型是老蒋临时作的应对计划,暂不列为徐蚌作战计划范围内。

那接下来,就是老蒋的实实在在的“徐蚌作战计划”了。

9月25日,济南解放的第二天,老蒋集合何应钦、顾祝同等国军大佬商议下一步为之奈何,何、顾两位大佬认为徐州是死地,不能守了,撤吧。

老蒋按照何、顾二人的建议,作了一个初步计划,即放弃徐州,退守淮河,在淮河一线寻机决战。老蒋及时地把这个计划通知了徐州剿总司令刘福将,让他做好放弃徐州的准备。这是老蒋的第一个计划。

如果国军按照这一计划及时实施,那么蒋家王朝还可能多喘几口气。毕竟国军几个大兵团往淮河南岸一摆,粟裕和刘伯承很难对其分隔包围,只能等****打完平津,大军南下,集中兵力在淮河长江流域决战。如果出现了赤壁、淝水的意外,搞不好真有可能出现南北朝、东西德、朝鲜韩国三八线的情况。淝水就在淮河南岸,而且是谢安用八万兵力击溃了符坚八十万大军。北方兵不适合南方气候,这是很要命的事情。后面****大军挺进湘鄂,就是因为气候不适应,出现了大规模中暑、疟疾等非战斗减员,战斗力急剧下滑。

但是,这一退守淮河的计划,在之后半个月内,没有任何动静!

老蒋老毛病又犯了,他打心眼里不想放弃徐州,他想拖一拖,看看****动向再说。他命人派出大量间谍去打探打探消息。间谍们出去了不少,结果呢?一个都没回来!

这时候,我们的老熟人阿杜杜聿明重新进入了我们视线。

48年6月,在上海治病的阿杜被生拉硬拽任命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飞往徐州。10月7日,阿杜从徐州飞到南京,带来了他的作战计划。阿杜不愧是阿杜,他带来了一个非常热血的作战计划。

阿杜计划集中邱、李、黄、孙四个兵团,主动向三野发起进攻,击破三野一部,然后向西再击破二野一部,以彻底扭转乾坤改变现在的不利态势。这个计划首先得到了白崇禧的认可。从各种资料看,白崇禧是比较欣赏阿杜的,当杜聿明要求白崇禧配合他牵制二野时,白崇禧欣然答应。要知道,小诸葛白崇禧是连老蒋的账都不买的。当年就是白崇禧作为督战特使飞往沈阳,力挺杜聿明追击****,不用管那个老头子的命令,这才使阿杜一路把****赶过了松花江。

老蒋看到阿杜的计划,似乎也被感染了,热血沸腾了,感觉这个计划比放弃徐州那个窝囊计划要给力的多,所以二话没说批准了阿杜的计划。

这是徐蚌作战计划的第一次变形,即第二个徐蚌作战计划。

阿杜兴冲冲回到徐州,立马着手实行他的热血计划。

阿杜令孙元良兵团离开郑州东进向徐州靠拢,令邱清泉兵团离开商丘北上,向徐州西北靠拢。等两个兵团靠过来了,阿杜就可以大显身手了。

阿杜以为属于自己的光环还会重现,结果只是出了一个光圈,还没成型就消失了。

不过这次邱疯子最高兴,因为他又离开了商丘,而且永远没有回去。

10月15日阿杜准备停当正要上前线时,突然来了一纸命令,任命阿杜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赶紧飞往东北救火。东北情况糟糕透顶,阿杜压根不想去收拾那个烂摊子,他说徐州比东北更重要啊,还是留在徐州吧!老蒋不听,执意要阿杜去东北。阿杜不得不遗憾地放弃了这个进攻计划,飞往东北了。

按刘福将的话:光亭走了,前方谁能指挥得了!

第二个徐蚌作战计划就此搁置。

到了10月下旬,徐淮地区形势开始紧张,老头子******给福将刘峙下了命令,让他加强商丘至海州段、临城至蚌埠段的防御,巩固徐州,作攻势防御。这样,算是彻底停止了阿杜的进攻计划。

开进到民权附近的孙元良兵团按照此命令,向宿县方向转进,一直走到蒙城。而且由于中野攻占了郑州,所以开封也不要了,刘汝明的四绥区转进到了商丘,邱疯子则留在了徐州西北方向的砀山、黄口一带。老蒋将华中剿总所属的黄维兵团加入了徐蚌会战计划,命黄维兵团迅速向安徽太和、阜阳地区进发。

这是徐蚌作战计划的第二次变形,即第三个临时性的计划,这也是电影《淮海战役》中提到的,老蒋把部队钉在十字架上的方案。记得是刘伯承说了一句,老蒋是信基督的嘛!

东北战场形势的不断恶化让国民政府惶惶不可终日。

10月28日,淮海形势已经万分危急了,何应钦、顾祝同等大佬们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研究中原战场作战计划,到底该怎么打到现在都没有确定下来,这个国防部有没有点正事?

何应钦坚持他的守江必守淮,还是建议将徐州主力南撤淮河一线。

国防部郭汝瑰等则作出了放弃陇海线各大城市,集中兵力于徐州至蚌埠一线,作攻势防御。

这倒好,徐蚌作战计划变形出了两个,“守江必守淮”和“一字死蛇阵”,当然第一个计划是原形,是一个提出来两次却一直没有执行的计划。

在北平遥控指挥东北战场的老蒋看到了这两个方案,派人去葫芦岛见杜聿明,令阿杜回徐州执行。

执行哪一个方案呢?

杜聿明见到的是“守江必守淮”方案,阿杜基本同意了这个方案,不过不忘加一个建议,那就是——快!

这算是第四个计划,当然也是最初的那一个。

阿杜心里打了小算盘,既然是放弃徐州,那他就不要着急回去了。阿杜对党国忠心耿耿,可不傻,他一回徐州,还没打仗就放弃这么一个军事重镇,同僚们不得戳破他的脊梁骨?所以他借口要在葫芦岛指挥撤军,忙啊,一时走不开,还是让别人去吧。

阿杜没想到,他机关算尽还是算不过天意!东北是他来收场,淮海还是等他来收的场,而且徐州还是在他手里放弃的。

阿杜建议“快”的计划并没有“快”的执行,更要命的是根本没有执行,真正执行起来的是郭汝瑰提出的“一字死蛇阵”方案!

也就是说何应钦提出的“守江必守淮”方案仅仅停留在了纸上!

那就执行这第五个计划吧!

这个“一字死蛇阵”,执行起来是慢之又慢,只有刘汝明部向蚌埠集结了,其余部队在11月6日前根本就没有动。到了11月6日刘峙才正式下达了这“一字死蛇阵”方案,李弥兵团跑到徐州倒是很快,没有等黄百韬。黄百韬却实在,在新安镇等李延年第九绥靖区到达后才走,耽搁了宝贵的两天时间。

黄百韬被围后,徐蚌作战计划不变也得变了。

飞到徐州救火的阿杜想出两条路,第一条路,先不管黄百韬了,集中邱疯子、飞将军和书呆子三个兵团,全力击破二野,然后再向东解黄百韬之围;第二条路,调孙元良兵团守备徐州,集中邱疯子、李弥二兵团东进,解黄百韬之围。

走第一条路,阿杜有个前提,就是黄百韬能够坚持七到十天。只要老黄坚持七到十天,阿杜就有可能击破二野,掌握战场主动权。即便不能击破二野,也可以把黄维兵团顺利接进徐蚌战场,邱、李、孙、黄维四个兵团合兵一处。退一步讲,黄百韬真的被歼灭了,那阿杜可以集中邱、李、黄三个兵团出击战后疲惫的三野,这是舍车保帅的一步棋。

刘福将和徐州剿总参谋长李树正都不同意第一条路,他们认为走第一条路太危险了,扑空了怎么办?黄百韬坚持不了那么长时间怎么办?两人认为第二条路比较适合老蒋的胃口。阿杜没有坚持第一条路,这样,就走了第二条路,结果怎样,都知道。反正人家黄百韬坚持了十二天。

按照第二条路,孙元良兵团北调徐州,替出邱、李两兵团的徐州防务,好让邱、李腾出手救援黄百韬。这样一来,宿县空虚了,当徐东打得热火朝天之际,闲着没事的中野轻松攻占了宿县,砍断了徐蚌铁路这条国军生命线。整个国军态势,从比较被动瞬间变成了异常被动。

黄百韬挂了之后,阿杜于11月23日飞到了南京。老蒋让阿杜执行郭汝瑰等提出的南北对进打通津浦线的作战计划。阿杜认为郭小鬼提得这个计划还值得一试,不过南线的刘汝明李延年比较废柴,阿杜希望能给他们加五个军。老蒋说,五个就别想了,两三个还是没问题的。老蒋说得好听,到最后是一个都没加,津浦线当然也没有打通。

又一个计划成了废纸!

11月28日,阿杜再次飞到南京,这次老蒋决定放弃徐州了,是打心眼里决定放弃徐州了!只想问一句,早干啥去了!

阿杜相当吃惊,毕竟徐州是一个经过多年修建的有着坚固防御体系的大城市,一旦放弃,那就别想再夺回来了。阿杜向亲爱的校长真诚地建议,如果真要放弃徐州,就不要恋战,如果恋战,那就不要放弃徐州,如果放着坚固城防的徐州不守,跑到平原上打野战,那是会上媒体头条的啊!

顾祝同、何应钦都理解杜聿明的苦衷,同意阿杜的意见。

老蒋也信誓旦旦说,不会恋战的。

既然老蒋这样说了,那就走吧,早点撤出徐州,跑到淮海南岸,也不是坏事。三个兵团跑到淮河南岸,与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汇合一处,再想办法北上救黄维。五个兵团在一块儿,那危险的几率就小的多了。即便救不成,大不了不要黄维罢了,自己可以退守淮河。

阿杜答应了撤离徐州。

在走哪条路这个问题上又产生了分歧,郭汝瑰建议走两淮,阿杜丝毫不给面子,当面大声责问,两淮地区水网密布,大兵团怎么走?

郭汝瑰无言以对。

阿杜临走时向顾祝同说,国防部安排的,我不一定执行!

顾祝同点点头,我懂的。

杜聿明一直怀疑郭汝瑰有问题,只是苦于没有证据。

直到这时,国军才真正执行放弃徐州的计划。到了这时,黄瓜菜都凉了。

南京军事会议讨论的东西按说是保密的吧,放弃一个城市是不能轻易说的吧,当阿杜飞回徐州时,徐州城里却是鸡飞狗跳人声鼎沸,整个徐州乱了套,党政机关姨太太们大呼小叫向机场挤,挤得连总司令刘峙率总部撤往蚌埠都没走成,到了29日才坐上飞机离开徐州。

还不算完,老蒋还有临时发挥的“灵感”。

当阿杜率三个兵团加上逃亡的地主、资本家、青年学生和一些盲目跟从的百姓三十余万人从徐州西奔出来,经萧县向永城,栖栖遑遑走到第三天上,飞机投下来一封老蒋的亲笔信,令阿杜立刻南下去解双堆集黄维之围,措辞非常严厉,这次不说死无葬身之地了,信的最后竟然写出了“亡国灭种”的字样。

阿杜只感觉天旋地转,这他妈完啦!

华野部队正在拼命地往这里追,有尾追的,有平行追的,阿杜跑都跑不迭,还能停下来作战?真是要了血命了!

当年阿杜奉令率第五军走野人山从缅甸回到国内,部队损失大半,他都没有抱怨老蒋,这次怎么办?也按老蒋的命令办?阿杜询问邱疯子、李弥和孙元良的意见,李弥和飞将军是不愿打的,可他俩不敢担责任,秋后算起帐来,他俩会吃不了兜着走的。邱疯子则天不怕地不怕,打,他来开路!

阿杜见下面没人敢与他分担责任,邱疯子这个疯子还愿意打,阿杜也不敢独自承担责任,没办法,只好按照老蒋的命令,向濉溪口转进。结果,阿杜三十万大军被追上来的华野包围在了陈官庄地区。

整个徐蚌会战,哪有阿杜发挥的余地?

从济南战役结束,到淮海战役结束,国军的作战计划变换了六七次,什么十字架一字马的,版本达八九种之多。最初的作战计划概括来说三种,最积极主动的当属阿杜的进攻山东计划,最保守的是守江必守淮计划,最消极的是国防部制定的一字死蛇阵计划。

阿杜自己回忆说,整个战役打下来,连最差的计划都没有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