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随园诗话)
45212800000030

第30章 作诗与通经

“原文”

陆陆堂、诸襄七、汪韩门三太史,经学渊深,而诗多涩闷,所谓学人之诗,读之令人不欢。或诵诸诗:“秋草驯龙种,春罗狎雉媒。”“九秋易洒登高泪,百战重经广武场。”差为可诵,他作不能称是。相传康熙间,京师三前辈主持风雅,士多趋其门。王阮亭多誉,汪钝翁多毁,刘公戬持平。方望溪先生以诗投汪,汪斥之。次以诗投王,王亦不誉。乃投刘,刘笑曰:“人各有性之所近,子以后专作文不作诗可也。”方以故终身不作诗。近代深经学而能诗者,其郑玑尺、惠红豆、陈见复三先生乎。

“译文”

陆陆堂、诸襄七、汪韩门三位太史,拥有渊博的经学知识,但他们所作的诗大都艰深晦涩,这类学者的诗,读来令人不欢畅。有人读诸襄七的诗:“秋天的野草驯养了龙种,春天草木茂盛的原野给山鸡当上了大媒。”“在秋天登高容易洒下泪水,身经百战后再次经过广武场。”这些勉强还可以读,其他作品都不行。相传康熙年间,京都的这三位前辈主持风雅,很多士人登门拜访。王士祯受到许多赞誉,汪钝翁受到不少诋毁,刘公戬毁誉参半。方望溪先生将诗投给汪太史,汪斥责了他,他又投给王士祯,王也认为不好,于是投给刘公戬,刘笑着说:“人与人都有性情接近的地方,你以后可以只写文不写诗。”方望溪因此终生不写诗。近代熟悉经学而又能写诗的,大约只有郑玑尺、惠红豆、陈见复三位先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