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浩瀚大洋是赌场(下)
45231400000030

第30章 可以“国破山河在”,但不能“国破军舰在”(5)

这个结果很令人吃惊,除了奇袭珍珠港和原子弹之外,他们的模拟结果和太平洋战争的实际过程几乎一模一样。从一开始的大胜,到中途开始无法负担消耗战,一直到最后苏联参加战争进攻满洲,结论是——日本必败。

东条英机板着脸向这些年轻人训话:“实际的战争不是像你们所考虑的这样,你们只是在纸上谈兵。日俄战争的时候,也没有人相信日本会胜利。战争中意外因素是很多的,这些意外因素是不可预测的,所以你们纸上谈兵的结论不能算数。另外,你们的研究结果要绝对保密,不能泄露出去。”

松田千秋从1936年开始就名列特高警察的“要监视海军士官名单”。但和其他这份名单上的人几乎都被转为了预备役不同,松田的仕途好像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珍珠港以后,此人公开批判山本五十六,鼓吹“珍珠港失败论”,也没有受到处分。

此人相当聪明,很有想象力,而且脑子一点不僵化。现在,日本企业在招人时使用的面试方法,就是这位坚决反美的松田在总力战研究所时代从美国引进的。战后他总共发明了100多项医院病历管理机械的专利,开了一家不大的档案管理机械公司“松田卡尔特克斯”。1995年,松田高寿99岁,作为最后一位海军将军去世。

松田千秋带的那两艘“航空战列舰”更是莫名其妙。现在在苏禄海上,西村祥治带着两艘祖爷爷辈的战列舰扶桑和山城,这伊势和日向就是那两位祖爷爷的弟弟,下水分别是1916年和1917年,虽然和扶桑排行不同,但辈分是一样的。

扶桑和山城是日本最早的超弩级战列舰,不但不能和后来的大和、武藏比,连和长门、陆奥比起来整个都是一山寨产品。伊势和日向当然开始下山了,但是还没有到半山腰,特别是日向,炮塔在训练时就发生过两次爆炸。

不能指望他们去打仗,海军把他们当实验室。像海军最早的雷达——22型电探就装在日向上。中途岛海战时,日向就扛着那个雷达出去了,具体不知道怎么样,反正雷达的拥护派纷纷认定:没有了那个雷达联合舰队不一定能顺利回来。

中途岛一下子丢了4艘正规航母,造新的没钱没料没时间。松田千秋想出来了一个主意,把这几艘祖爷爷辈分的战列舰改成航空母舰,但是4艘全部改没钱没料没时间,只好改伊势日向两艘,但就是大改两艘还是没钱没料没时间。只好把6组14英寸双联主炮中舰桥以后的3号到6号主炮拆掉改装飞行甲板,结果到了最后,只能拆掉5号和6号主炮,改成飞行甲板和仓库,弄得怪里怪气。

这样改造出来的飞行甲板,长度不到正常航母飞行甲板的一半,舰载机能起飞但不能降落,只能跨越到陆基机场降落,这样整个就成了一个一次性使用的航母,还不能跑远,离开陆基基地太远了飞机回不来。但是运气好的话,遇上和象棋冠军打高尔夫,和高尔夫冠军下象棋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这两艘船上还有8门14英寸大炮是事实,遇上航母就是战列舰,遇上战列舰就是航母,要是对方舰队是航母加战列舰,就临时再找辙吧。

但是现在,就连这样还是做不到,本来计划中每艘船装22架飞机,可是已经没有飞机了。原本准备配备的第634航空队,在前几天的台湾近海海战中消耗了不少,剩下的几架干脆直接去了菲律宾,现在的伊势、日向上没有飞机,是两艘空船。好在这次出动是空仓查库打扫卫生,全部家当先拿出去再说。

可是哈尔西不知道这些八卦,他知道的只是侦察机回来报告:发现了4艘平顶(航母的马甲)和两艘认不出来有点平顶嫌疑的怪物。他可不知道这是一支根本没有战斗力的舰队,是放出来当诱饵,掩护现在在锡布延海上的栗田舰队的。按照常理来判断,没有航母的舰队已经无法进攻了,他可没想到这次栗田就是来砸场子,没打算活着回去,而是理所当然地认为第三舰队才是联合舰队准备进攻莱特湾的主力。以这种常识判断,加上哈尔西的斗牛狗脾气,他不北上才见了鬼。

而小泽治三郎出了丰后水道,就大摇大摆,生怕哈尔西看不到他,几次特意发出毫无意义的长文电报,几次变换前进方向,就是在招呼哈尔西回家吃饭。但哈尔西一门心思和栗田健男玩得正疯,根本就听不见小泽的招呼。一直到24日17∶00左右,哈尔西才发现了第三舰队,这才收回兵力北上准备收拾小泽。

而这时候,位于反方向的西村舰队已经走到了绝路。

二百三十一

按照事先商定的计划,西村舰队是从苏禄海通过苏里高海峡,于25日早晨从南面突入莱特湾,配合栗田舰队消灭莱特湾内的美军运输舰队。

西村舰队从文莱出发是22日下午15∶00。为了避开美国潜水艇和陆基远程侦察机,一开始是和栗田舰队一样在绕大圈子,然后通过巴拉巴克海峡进入苏禄海,进入苏禄海以后还是尽量靠东北方向走,以避开美国陆基侦察机,到24日拂晓接近民都洛海之后,再调头向东南,这时还从重巡最上号上起飞了一架侦察机,向莱特湾展开侦察。海军兵39期的西村祥治是一个真正的船油子,一直在海上,作为乙种学员在海大进修的10个月,这段才离开大海。这种经历和他的前一期先辈,现在的上官栗田健男非常相似,所以这两个人相处得不错。24日拂晓起飞的侦察机,得到的结果是“在莱特湾南部海面上发现战列舰4艘,巡洋舰两艘,美军登陆地点附近发现80艘运输船,苏里高海峡驱逐舰4艘,小艇若干,莱特岛沿岸驱逐舰12艘,航母12艘”。这份情报是整个捷一号作战期间,可怜的栗田健男得到的唯一一份情报。虽然这份情报与实际情况有点出入,实际上美军在莱特湾内有6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30艘以上的驱逐舰,但对于栗田健男来说这已经是最宝贵的情报了。

以莫里斯少将为首的所有美国战史学家,在评论日本海军将领的时候,把田中赖三作为“最有才华的日本海军将领”的同时,把西村祥治作为“最无能的日本海军将领”,其原因就是从一开始,西村的一系列动作要么不可解释,要么解释的理由过于奇怪。

首先,对于路远迢迢从台湾赶来的志摩舰队的联系问题。按照在文莱的战前商定,西村的第二战队将和志摩清英的第五舰队汇合以后,一起展开攻击,可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谁来指挥?西村祥治和志摩清英都是海军兵39期,但志摩清英是海大21期,因此在1939年11月晋升少将,1943年5月晋升中将,而西村祥治到1940年11月才晋升少将,而晋升中将是1943年11月。这样,志摩清英是先任,西村要受志摩指挥。

但是西村很可能对这个一直在中央机关转来转去,海上行动经验贫乏的通讯专家有指挥这次行动的能力表示怀疑。所以,西村在整个行动中,从来没有询问过志摩的所在位置。而倒霉的是,志摩清英对这个先任位置也不感兴趣,起码在现在这次行动中是这样。因为志摩清英从广岛湾的柱岛基地被人支到台湾海面,再莫名其妙让他去马公,接着又让他去马尼拉,中途又让他去科隆湾,连油都没有加就又要他去莱特湾。去干什么算是大致上知道,但是敌情如何,地形如何,友军在如何行动,一概不知,让他来指挥岂不是开玩笑?仗打好了(几乎不可能)还好,仗打糟了(几乎可以肯定)责任都是他的,志摩不替自己打打小算盘才见了鬼呢。哼哼,本官来个闷声发大财,你不来招呼正好,本官也装傻,这年头谁比谁傻?所以也一声不吭,反正前进路上有你。

西村祥治24日清晨受到了哈尔西舰队的攻击,虽然所受损失甚小,而且在以后的一整天里,他休闲自在地以13节的速度向东前进,看起来很顺利,但其实他已经死路一条了。这就是从莫里斯少将到菲尔德少校,都指责西村祥治是日本海军最无能的将领的原因,菲尔德少校甚至指责西村祥治的行动是“犯罪”。因为现在西村已经被美军侦察机发现,而本来是不应该被发现的。

西村从文莱湾出发以后,就一直以18节的速度在行军。不要忘记,能以25节左右速度(长门号战列舰的最高速)行走的第二舰队主力,在绕大圈子的时候,行军速度也就是18节。只能以22节速度行走的第二战队,在抄近路的时候没有任何理由走18节。事实上根据计算,如果西村舰队从文莱湾出发之后,就一直以24日的13节速度行走的话,在美军侦察机发现他的时候,他应该处于美军侦察机的活动半径60海里之外——美军看不到他,而在美军的注意力全部被栗田健男吸引过去以后,西村被发现的可能性更是为零,因为西村的行军路上碰巧没有美军潜水艇在活动。

那么,西村干吗要急急忙忙地赶路呢?其唯一的解释就是不愿意被志摩赶上。西村舰队后来唯一残存下来的一艘驱逐舰——时雨舰长西野繁中佐在战后对美国人作证时,是这样说的:“我们知道志摩中将的第五舰队来支援我们,但对于这种合作议论得很厉害,因为志摩中将是西村司令的先任,所以实际上不存在什么合作,而是我们必须接受志摩中将的指挥,就是说我们不愿意接受这种指挥。”

这就是西村着急赶路的原因,他想避开志摩清英。

这边,第七舰队司令官托马斯·金凯德中将听说有人要从苏禄海通过苏里高海峡来围观的消息以后,立即命令负责登陆舰炮支援的第77特混舰队第二群的杰西·奥登多夫少将率队前去堵截,第2群的兵力配置是:

战列舰:密西西比、马里兰、西弗吉尼亚、宾夕法尼亚、田纳西、加利福尼亚;

重型巡洋舰:路易斯维尔(USS Louisville, CL/CA-28)、波特兰(USS Portland, CA-33) 、明尼阿波利斯(USS Minneapolis, CA-36)、 斯洛普夏[ HMS Shropshire (73)澳大利亚];

轻型巡洋舰:丹佛(USS Denver, CL-58) 、哥伦比亚(USS Columbia, CL-56) 、博伊斯(USS Boise, CL-47)、凤凰城(USS Phoenix, CL-46);

此外,还有26艘驱逐舰和39艘鱼雷艇。

奥登多夫把这支庞大得惊人的队伍,从苏里高海峡的入口到出口,按鱼雷艇,驱逐舰的顺序安排下来。最后在海峡的出口先是巡洋舰,后面是战列舰排成横队,这一切的安排都不禁让人回想起日俄战争的日本海大海战。而现在的西村祥治也正像当年的罗杰斯特温斯基一样,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管,心无旁骛,只管往预定的目标方向狂奔,不禁让人想起一句“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句俗话。

在某种程度上,当年的罗杰斯特温斯基还能为人理解,他想尽快地通过对马海峡躲进海参崴,因此他决定不顾一切地硬闯,闯过去了就安全了。可是西村祥治是在作战, 有明确的作战目标,就是和栗田舰队一起消灭莱特湾内的美军运输船队。而且西村祥治通过自己派出去的侦察机,也基本上掌握了美军在莱特湾内的大致配置情况。所以,没有人能够理解为什么西村祥治把一次特攻作战,变成了一次玉碎冲锋。

栗田司令部在这个问题上有一定的责任。原来的作战计划是“25日黎明突入莱特湾”,当地当时的日出时间是06∶27,所以“黎明”的意思是05∶00。西村从监听到的栗田舰队电报中,应该知道栗田舰队有过反转,再反转的历史,因此不可能按原计划在黎明时刻突入莱特湾。但是令人费解的是,他在24日20∶20向栗田司令部发出了一份“本队预定在25日04∶00突入作战区域”,不但没有主动推迟作战时间,反而把时间提前了一小时。可能在西村看来,冲进莱特湾是至高无上的使命,而冲进莱特湾去干什么?就他手上的两艘祖爷爷辈战列舰,即使是冲进了莱特湾,又能干什么?一切都没有去想。

只能说这又是日本人中常见的只重视过程(process)而轻视结果(result)的思维定势在作怪了。

而栗田司令部对于这份电报的反应更为荒唐。21∶45,小柳参谋长在栗田无法确定作战时间而又必须回复西村的情况下,采取先敷衍一下的态度,回了这么一份电报:“第一游击部队主力预定25日01∶00到达圣贝纳迪诺海峡,沿萨马岛东岸南下,同日11∶00左右突入莱特锚地,第三部队按照预定时间突入莱特锚地以后,于09∶00在苏禄安岛东北10海里处与主队汇合。”

这份电报的原文如此。小柳富次参谋长也从来没有解释过这份电报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他真的以为,西村舰队能够突破苏里高海峡而进入莱特锚地,而且还能在莱特岛沿海悠悠地等上四五个小时和栗田舰队汇合?只能说小柳参谋长已经放弃了一起作战的想法,那份电报仅仅是对第二舰队主力情况的通报,而第二舰队已经失去了指挥第二战队的能力,大家各自谋生吧。

二百三十二

被帕纳翁岛和迪纳加特岛夹起来的苏里高海峡,宽30公里,长80公里。山城和扶桑在最高时速的情况下穿过海峡,也需要两个小时。海峡内小岛密布,更何况美军的各类舰艇已经准备就绪,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死亡通道。

西村完全知道这一切,也知道这一切的意义。西村也知道他并不是去做玉碎冲锋,而是要想办法通过这一切阻扰以后,冲进莱特湾。

应该说西村祥治中将并不是没有选择,即使在他已经走错了第一步棋,让美军侦察机发现了自己的行踪。在不可能穿过苏力高海峡的情况下,他还是可以利用苏里高海峡地形复杂的特点,即使自己全灭也可以使金凯德多出一点血。这样,如果栗田健男能更顺利地杀进莱特湾,弄得不好还能出来。总之,他应该停下来好好想想,等志摩清英赶上来再做决定。

当然,西村中将可能在平静的白天已经全部想好了。对于西村祥治来说,这场战争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西村有儿子三人,两人早夭,唯一的儿子也已经在两年前凋落在菲律宾。现在西村本人接到的又是一纸这样的特攻命令,中将当然知道即便这次特攻成功,也不会影响到整个战局。所以,与进攻敌人相比,中将似乎更加注重在为舰队和自己寻找坟地。

第二战队到达林加锚地已经是10月10日的深夜,离出征只有12天,确实没有了训练的时间。这个责任在军令部和联合舰队。第二战队到了林加锚地之后,西村司令官所做的只是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在讲授“精神力量”工作, 是不是为了让水兵们更加无牵无挂地去死?也许是西村司令官的慈悲情怀也无可谓之。反正,第二战队连作战会议都没召开,一路上除了偶尔和栗田健男通通电报之外,就这样默默地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