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桥
45239100000024

第24章 我在英国当老师

2005年9月至2006年7月,我受浙江省教育厅和学校派遣,赴英国著名的Millfield School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文化交流。

Millfield School位于英格兰西南部的Somerset郡,是英国一所久负盛名的寄宿制学校,尤其以运动方面的杰出成绩而闻名于全英。学校建于1935年,现有1250多名学生,其中1 6%的学生来自其他国家。早在20年前,学校就配备了极好的运动设施,有奥林匹克规模的室内游泳池、跑马场、高尔夫球场、柔道场等。学校现有教师160多名,许多教师是一流的教练和运动员,有为数不少的世界著名运动员早期就在Millfield接受过训练。

在Millfield的一年,我做了很多种工作,这些工作让我有很多机会接触和了解这所学校和英国教育。

1.教师队伍

Millfield的现有教师中,有博士、硕士,其他的大多为学士,且相当部分毕业于名牌大学。其中有全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也有来自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的语言助教。

与中国同行相比,英国中学教师有以下几个不同之处:

⑴教师压力相对较轻。他们不存在职称评定,也没有撰写论文的压力,因此他们把可以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上,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奇怪的是他们之间很少互相听课。学校专门设有教师休息室(Staff room),没有课的老师就可以在里面喝喝咖啡,看看报或聊聊天。休息室里还有一个小酒吧,经常有老师在课后来这里倒上一杯红酒,颇为惬意。

⑵课时多,课堂容量小。Millfield的全职教师每星期都有3 0节左右课,但是每个班的学生少,大的班级不到20人,小的班级可能只有一个人。学生少,作业批改量就小一些。课堂容量也较小。我听了一些老师的课,感觉他们每节35分钟的课堂容量,可能还不到我们半节课的容量。教师一般都教固定的学科和年级,因此老教师基本上不备课。

⑶教室设置不同。英国的中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室,兼做自己的办公室。为了吸引学生,教师一般会把自己的教室布置得很富有专业性和趣味性,特别有利于创设学习环境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室一般按学科设置,相对集中。学生下课了就换教室,课间5分钟抱着书满校园找教室,更多的书则被随意放置在走廊上。

⑷教学之外的任务多,要求教师一专多能。除了教学,他们还要担任运动队的教练、比赛裁判、校车司机等,甚至还要参加紧急救助等培训。学校还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教师也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以便带好这些社团。

⑸教师的流动性强。教师们往往为了职务的升迁、家人的团聚,或者纯粹是一个地方呆腻了,换个环境而轻松“跳槽”。英国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信息化社会又为他们提供了翔实的招聘资讯。在教师休息室里,每个星期都会有一份全国出版的教师招聘杂志,教师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某某地方的某某职位。而学校也十分尊重老师的选择,一旦某位老师决定离开学校,只需要提前一个学期通知学校做好安排即可。今年7月,在Millfield,退休的“、跳槽”的、离开的短期工作人员,一下子就少了二三十张熟悉的面孔。不过,学校已经在头一个学期就从容地考察好了新教师,不至于教师短缺。实际上,对学校而言,不断更换“新鲜血液”,也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之一。

2.日常管理

到英国之前,总觉得英国的学生管理肯定非常松散,课堂也像影视剧中那样“乌烟瘴气”。到了Millfield后,我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就日常管理来说,它甚至比国内的一些学校还要严格。

⑴在Millfield,学生以宿舍楼为单位进行日常管理,平常开展文体活动,基本上也都是以宿舍楼为单位。每栋宿舍楼都有舍监老师(House Master),其作用就相当于班主任兼生活老师,舍监老师全家长期住在宿舍楼里。每栋宿舍楼还有常驻的导师,一般由单身的科任老师兼任。每栋楼还有常驻护士和管家(兼清洁工),学生的床上用品和衣服一般都由管家集中起来统一清洗。对于成绩或表现特别差的学生,学校会安排一位老师具体辅导和进行日常管理,以保障每个学生的发展。

⑵课堂上,Millfield的教师对学生要求也非常严格。学生不可以随便说话,不得随意起身,不得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对于违纪的学生,处理的办法是detention,defaulter及gating。受处分的学生会领到不同的几种卡片,上面记有学生姓名、舍监姓名、违纪事由。每天晚上8点半后是自由活动时间,学生可以到校园打球或散步等。但是,如果学生在本周内被gating了,那么他就必须接受留在宿舍自习的处罚。对于那些喜欢逃课的学生,舍监老师会发给他一张整天的行程表,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如午餐、下午第二节下课等,他都必须找到老师签名以证明他在校内。如果学生屡犯不改的话,学校就会给予其留校察看或开除的纪律处分。

⑶在生活上,学校对学生的着装要求非常严格。在校内必须穿校服,运动时必须穿运动装。Millfield的校服包括西装外套、衬衣、毛衣、领带、裤子、裙子和运动服,价格不菲。学生平常上课时必须穿西装,男生必须打领带,女生一年四季都穿裙子。舍监老师在学生出宿舍的时要检查,科任老师在上课时要检查,凡穿戴不整齐的都会受到严厉的批评。严格的管理使学生在穿着方面都非常整洁,整个学校学生给人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除了着装,学校还规定男生不能穿耳洞、戴耳环,不能扎小辫,女生的饰品方面倒是没什么限制。

⑷家校联系方面,主要通过写报告。期中和期末,教师都会将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写成报告发给家长。高年级学生的这份报告也是英国高校综合评估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因而家长和老师都非常重视。舍监老师、宿舍导师、科任老师、运动教练等都要给每个学生写报告,这些报告最后由舍监老师汇总,装订成一个小册子,在家长会上交给家长。

3.学科设置

Millfield共分两个部分:小学部(招收5~1 3岁学生)和中学部(招收13~18岁学生)。英国各个学校对年级的称呼有所不同,Millfield的中学部共有从三年级到六年级(上、下)五个年级,其中三、四、五年级相当于我们的初中,学生毕业时参加GCSE考试;六年级分为上、下两年,相当于我们的高中,学生毕业时参加A_Level考试以就读大学。

学生从三年级开始,除了必修课以外,就可以自己针对GCSE考试选择科目,六年级学生则基本上是自己选修了。学校开设很多课程以供学生选择,包括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历史、地理、宗教、ICT(电脑技术)、D T(设计)以及多种其他国家的语言科目,如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希腊语和拉丁文等。我在Millfield的时候,学生们又多了一样选择——汉语,而且汉语也是GCSE考试科目,学生们上课还是相当认真的。

音体美科目也是G C S E和A_Level的考试科目,英国的学校历来重视音体美甚于文化课,尤其在Millfield更为明显。总体而言,在Millfield,音体美的学习和练习要占学生1/3的时间。音乐课大多是上小课,学生可以选择学习的器乐多达40余种,不过某些器乐课需要另外交费。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器乐和声乐的全国考级。学校每年也会组织若干场音乐会,由学生们表演他们自己的作品,家长和社会各界都会被邀请来参加。美术课的内容很丰富,教授油画、素描、陶艺和雕塑等。学生的优秀作品会被陈列在学校各个地方,如餐厅、走廊、草地等。学校会为每届毕业生举办毕业成果展,家长也都会应邀参加。体育是英国学校教育的大头,所有在校学生都必须选择参加几项运动。但学校并没有专门的体育课,只有各种运动队。每个周三和周六的整个下午以及每天下午三点半放学以后,都是学生的运动时间。学校运动场地很大,场馆很多,运动项目也多,有游泳、田径、球类项目、骑马、射击、Ten Tor(徒步穿越荒原)、帆板冲浪等等。Millfield的游泳是全国闻名的,现任的教练中就有曾参加过奥运会游泳比赛的队员。有多位学生在Millfield读书期间参加过奥运会,甚至得过金牌。球类运动可谓种类繁多,有橄榄球、足球、曲棍球、篮球、板球、网球、壁球、排球等。因为季节不同,运动项目也不同,比如冬天橄榄球比较流行,而夏季板球则占据了球场。临近的几所学校往往要组织联赛,这些比赛赛程在学期初就制订好了,会发到各位师生手中;这些比赛的结果,往往也是当地报纸关注的对象。校际之间的比赛更刺激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训练激情。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户外活动,必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也常出现学生受伤的情况,但是因为英国实行全民免费医疗,无太多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英国的师生、家长对体育的热爱与理解——不能因为有受伤的危险,就不参加体育活动了。我常看见学校里拄着拐杖或缠了绷带的学生,但没见到过家长因此到学校来找麻烦的。

在Millfield,我主要从事汉语教学,一共六个班,三、四年级各两个班,五、六年级各一个班。四至六年级都有考试压力,我用的是Chinese GCSE的教材,按部就班地辅导他们准备考试。由于三年级没有考试的压力,也没有现成的教学资料,我就自编教材,主要侧重于汉语口语的学习。经过近一年的学习,绝大部分同学已经能够用中文进行简单会话了。我还向他们介绍中国的旅游景点、传统节日、烹饪、教育、书法、影视、音乐等,颇受学生欢迎,有些家长也颇感兴趣,在家长会上表示有机会要来中国实地感悟中国文化。

教学之外,我还参与了一些其他工作。应Millfield小学部的邀请,每周二去其中文俱乐部;去当地的公立小学听课并给小朋友们介绍中国文化;参加学校的唱诗班,每周四下午放学后去排练,感受那种特殊而美妙的音乐,也使自己有更多结识朋友的机会;还参加了美术系组织的英格兰中部的艺术之旅。

通过一年的交流,我最大的收获有两方面:一是通过深入英国社会,我的英语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英国文化和社会,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在生活中得到了验证;二是通过我的介绍,更多的英国人了解了中国这个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很神秘的国度,化解了对中国的误解。

在Millfield这一学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缔结了珍贵的友谊,也引发了我对中英教育差异的深深思索。回到学校,回到了熟悉的工作岗位,我会把在这一年中所看到、学到的更好地付诸教育教学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