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美德:孝敬父母
45254700000013

第13章 弱女缇萦救父

仓公,又称太仓公,姓淳于名意(前205~140年),是临淄人,因为做过齐国太仓长,管理都城仓库,所以习惯上称他为仓公。

淳于意拜名医阳庆为师,阳庆传他“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等医学知识。他学了三年后,就给人治病,能预决病人生死,一经投药,没有不立痊愈的,因此远近闻名。淳于意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没有多久,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

淳于意切脉已经到达神乎其技的程度。如齐国侍御史成自述头痛,淳于意为他诊脉,诊断为疽症,他的病因内发于肠胃之间,因贪酒所致,5天时就会肿胀,8天时便呕脓而死。果然不出他所料,成于第8天因呕脓而死。

由于求医者众,而淳于意又不常在家中,所以,病家常失望而归。时间长了,求医者开始不满愤懑起来。由于淳于意能预知生死,有的病人就无药可医,病人就责怪他不肯医治,以致病人死亡。怨气积久了,终于酿成祸患。

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是错治了病。当地的官吏判淳于意“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按西汉初年的律令,凡做过官的人受肉刑必须押送到京城长安去执行。因此,仓公将被押送到长安受刑。

淳于意有5个女儿,没有儿子。淳于意临行时,女儿们都去送他,哭成一团。淳于意看着5个女儿,就长叹着说:“生女不生男,遇到急难,却没有一个有用的。”

听了父亲的叹息,几个女儿都低着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于是缇萦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就这样,缇萦和父亲淳于意一起动身去京城长安。

缇萦一路上细心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临淄相距长安1000多千米,一路上父女俩风餐露宿,尝尽人间辛酸。好不容易到了长安,淳于意马上被押入监狱中。

为了营救父亲,缇萦上书汉文帝为父求情,请求做奴婢替父赎罪。上书中这样写道:“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奴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意思是: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1双,改为打500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300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

汉文帝废除肉刑,看起来是件好事。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却是弊病不少。有些犯人被打上500或300板,就给打死了,这样一来,反而加重了刑罚。后来到了他的儿子汉景帝手里,才又把打板子的刑罚减轻了一些。

缇萦上书救父的孝行,万古流芳,成为后世孝道的典型。而汉文帝关心百姓疾苦,减轻刑罚的做法也得到了后人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