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国家安全
45255100000011

第11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政治安全(7)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是我党历来旗帜鲜明的主张。近些年,党和政府大力推进财政预算和财务公开,人民群众监督和参与力度不断加大。党的******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推出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得到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民间兴起“光盘行动”,神州大地形成一股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清新之风。

2.如此“有理想、有追求”的贪官

因自行定下6000万元贪腐目标──2000万给儿子,2000万给女儿女婿,2000万留给自己养老,韶关市公安局原局长叶树养被舆论嘲讽为“有理想、有追求”的贪官。

叶树养从1988年在广东省新丰县任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党委书记收受第一笔走私进口汽车的贿赂开始,至2008年因收受巨额贿赂东窗事发为止,涉嫌受贿人民币、港币1800多万元,另有人民币1600多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叶树养不仅没有被发现问题,反而平步青云,升迁至韶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最有讽刺意味的是他还当上了惩防腐败体系建设考核工作组组长。为了实现自己“留下2000万给儿子、2000万给女儿女婿、2000万给自己安度晚年”的“宏伟目标”,叶树养在尽可能多的领域贪污受贿。其贪腐受贿领域之多,可以用五个“利用”来形容:一是利用职权为黄、赌、毒犯罪和违法活动充当保护伞。叶树养任公安局长期间,为韶关一些经营酒店和含有赌博业务的电子游戏机室老板陈某、卢某提供违法经营保护,收受贿赂人民币数百万元。二是利用职权在工程建设上为包工头牟取利益。叶树养在新丰任********期间,利用职权为一名建筑老板龙某取得丰城镇政府旧城改造及新址开发的工程承建权,受贿人民币80万元。在韶关市公安局新办公大楼建设中,叶树养在工程承建权、工程款等方面为多名承包商牟取商业利益,并因此收受贿赂人民币100多万元。三是利用职权及职务影响为矿山老板牟取利益。叶树养利用担任公安局长、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的职权及职务影响力为韶关矿山老板刁某牟取商业利益,收受贿赂人民币100多万元。四是利用职权干预司法机关案件的处理。叶树养干预检察机关查处的韶关钢铁厂系列职务犯罪案中,曾一次性收受韶关市宜达燃料公司老板朱某人民币200万元。五是利用职权安排人事。叶树养不放过任何敛财机会,只为韶关市公安局的一名干警作岗位平级调动,就收受贿赂港币20万元。逢年过节之际,叶树养家门前车水马龙,送礼送钱的人络绎不绝。叶树养向检察机关交代:“每天谁来过,我都记不得了,来人把‘红包’一放就走了。有的塞到枕头底下,也有的放到花盆里,正常情况下,一个年节要收一二百万元。”

3.“小官巨贪”现象凸显

2014年7月,中央第十、第五、第二巡视组分别向此前进驻的科技部、天津市和北京市反馈巡视情况。巡视组指出,北京市******形势依然严峻,各层级干部中都存在腐败现象,乡村干部腐败问题凸显,“小官巨腐”问题严重;天津市国有企业大案要案频发,城市建设领域腐败问题突出,“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件多危害大;科技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完善,监管不力,一些科研项目成果弄虚作假。梳理一下党的******以来的三轮中央巡视工作,迄今为止,上述表述尚属首次。腐败问题中,巡视组特别指出了“乡村干部腐败”和“小官巨腐”问题。早在2013年第一轮巡视中,巡视组指出湖北省一些基层单位和农村干部的腐败问题呈上升趋势,在此次天津的巡视结果中,也提到农村基层腐败不容轻视。

“小官巨腐”成农村乡镇干部普遍现象。根据公开报道,2004年,北京昌平一村委会班子被村民全部罢免,而罢免的原因是村委会挥霍公款,一直不肯公开账目。另一个轰动一时的案件是,2009年7月至10月,北京朝阳区孙河乡康营村委会原委员梁达伙同他人在该村拆迁过程中,使用虚假的评估报告数据,骗取政府拆迁补偿款高达1亿余元。2012年2月23日被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提起公诉的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原镇长李丙春,利用镇长职务,虚构拆迁事实骗政府拆迁款,挪用镇辖村或镇属单位土地补偿款给房地产公司用于营利,帮企业在该镇租赁土地收好处,涉嫌贪污、挪用公款及受贿,巨贪涉案超2亿元。“小官巨腐”作为一个新的反腐热门问题逐渐进入民众视野。中央第二巡视组在2014年7月向北京反馈巡视情况时就指出,北京乡村干部腐败问题凸显,“小官巨腐”问题严重,征地拆迁问题较多。而权力过于集中、法律知识淡薄是“小官巨腐”问题严重的重要原因。

城市中的“小官巨腐”遍布全国。中央媒体曾报道过,科级贪官涉案金额高,曾有两个“名人”:一个是山西省繁峙县原副检察长穆新,被查处时发现其资产过亿;一个是原抚顺市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局长******,涉案金额达1.45亿,被称为“职级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的女贪官”。然而,河北秦皇岛的马超群,其涉案金额则要超出穆新和******,刷新“小官”腐败记录。

2014年以来,河北省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大查办大案要案力度的同时,坚持“**************”,严肃查处了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官巨腐”案件。这些案件中,有的市车管所数十人大肆受贿数千万元,有的市交警支队长受贿超千万元,有的市人社局干部监管不力致使医保基金被骗取近2000万元,有的县国土资源局原局长受贿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总额近千万元,甚至有村干部利用协助征地时机受贿百万元。其中最为引起社会巨大轰动的是秦皇岛“小官巨腐”马超群案件。在马超群家中搜出现金1.2亿元,黄金37公斤,房产手续68套,贪腐程度令人触目惊心。从查扣现场照片上可看到,现场床下摆放了大量的金条,现金堆积如山,清单显示多处共查扣了9002万人民币现金和大量美元等。媒体爆出来共查扣1.2亿现金。秦皇岛是个比较小的城市,作为辖属的小小北戴河区供水总公司总经理能够贪腐近两亿元的财产,民众觉得不可思议。

一个科级干部,而且只是一个供水总公司总经理,并没有掌握太多的行政资源,却可以刷新“小官”贪腐记录,其腐败金额也能比肩国家发改委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不能不令人震惊。那么马超群到底有何“超群”的腐败能力呢?其实,可以这样说,“官不在大,有权则灵”。供水属于垄断行业,掌握着一个区域的供水资源权力,马超群作为一个区域的供水公司总经理,在“一把手”一言九鼎的权力设置框架下,相当于一人掌握了一个区域的供水资源权力,这为马超群腐败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4.违规公款消费类型分析

近年来,不合法的公款消费之风在全国各地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已经引起全国人民群众极大的不满,同时也引起新一届党中央的高度警觉。目前,违规公款消费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

一是公款吃喝和超标的公务宴请。吃喝招待在我国屡见不鲜,个别政府部门用公款来大吃大喝也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一大公害,不知道多少该在会议桌上解决的问题被移到了酒桌前。据统计,全国大型饭店中有接近70%的营业收入来自公款宴请,比如2010年中科院公务接待费为9995万元,平均到每天是27.4万元。不仅是政府部门,有些企业也是如此。2012年中铁建的年报表显示,其中招待一项达到了惊人的8.37亿元,相当于全年净利润的10%。由此看到,以公务接待为名,攀交情、办私事儿为实的事情不在少数,公务接待庸俗化是国家和集体财产流失的一个很大的缺口。

二是公费购车和公费用车。公车是政府为相应的工作人员配备的工作用车,是为了方便工作的开展,提高办事效率而提供的一种工作工具,本无可厚非。但近年来公务购车增速惊人,有些部门无须购车而购车,有些部门不顾自身财力挪用财力超标购车,以及公车私用等问题屡禁不止,而将车辆真正用于公务活动的部分却很少,在车辆使用上流失的资金也不容小觑。

三是公费旅游。公费考察本是为了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地方与地方之间交流工作心得从而获得提升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有些部门打着公费考察的幌子而行公费旅游之实,利用开会、学习的名义到旅游城市、景点,甚至以出国考察的名义到国外旅游。这种公费旅游也是不合法的公款消费形式的一种。这种行为在群众中造成了很不好的政治影响,也损害了政府官员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四是违规福利。有些单位利用过年过节的名义变着花样违规发放超额财物。明明没有付出超额超量的劳动,却领取着大量的奖金。有些单位逢年过节滥发财物,该买的不该买的都在买,甚至有些单位在财物状况很不好的情况下也照发奖金。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违法的公款消费外,还有很多,如公款送礼、公款娱乐、公款购置超标服装、公款非法经营等,这些都造成了难以估算的财政损失。如此多花样的违法违规公款消费现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从源头上分析和解决问题。2013年10月29日,党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审议并同意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无论是党政机关经费管理还是办公用房标准,无论是公务接待还是公务用车,凡容易滋生浪费奢靡的领域,《条例》都做出了全面规范、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强调从源头上狠刹浪费奢靡之风,不仅需要道德自律、动员号召,更需要刚性的制度约束、严厉的惩戒机制。无论是古人告诫“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还是市场经济鼻祖亚当·斯密指出“奢侈是公众的敌人,节俭是社会的恩人”;无论从“过紧日子”的现实必要,还是从“群众路线”的角度看,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意义都不言而喻。根除浪费奢靡之风,需要毫不手软,一抓到底。

(三)治理腐败刻不容缓

腐败问题虽然是一个全球性的共同问题,但中国的腐败问题尤为严重。从目前来看,中国的腐败问题已经严重地制约了中国社会发展,严重地损害了中国共产党的声誉,甚至已经危及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因此,治理腐败已经刻不容缓。

1.腐败对社会的影响非常明显

治理腐败问题之所以刻不容缓,是因为腐败问题在中国根深蒂固。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时期,对社会发展具有破坏性的影响。

一是腐败会破坏社会公平。改革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改革也产生了不少“副产品”。例如,“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本来是改革所体现的“梯度发展”思想,但实际上有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是通过权力资本化而获得了先机性的富裕。这造成了社会不公正。权力资本化实际上就是一种权力寻租。通过这种情况富裕起来的人,无论如何不能寄望他们能够带动其他人走向富裕,相反他们会通过权力不断地集中社会资源,以至于那些没有权力支撑的市场主体在改革中无法获得发展机遇而产生严重的挫败感和被剥夺感。

二是腐败会破坏法治。法治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手段,法治能否得以维护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软政权”现象,就是腐败已经使法治成为苍白无力的摆设。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在实际的国家治理过程中,权力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当法律的权威被践踏之后,权力就常常会被滥用,权力腐败也就泛滥。

三是腐败导致社会道德严重滑坡。领导干部一向被视为道德楷模,党的干部选拔的标准就是“德才兼备”。领导干部的道德对社会具有导向的作用。而干部的腐败对社会风气产生了直接的冲击。社会的道德楷模出了问题,社会道德就跟着滑坡,社会风气就难以匡扶。******曾指出:“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特别是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同志以身作则。”“如果党的领导干部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不遵守党纪国法,违反党的原则,闹派性,搞特殊化,走后门,铺张浪费,损公利私,不与群众同甘苦,不实行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不服从组织决定,不接受群众监督,甚至对批评自己的人实行打击报复,怎么能指望他们改造社会风气呢!”反过来,党风不好就会直接影响社会风气,党内干部的腐败就会直接导致社会道德的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