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国家安全
45255100000028

第28章 经济一体化下的国家经济安全(5)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各国接连爆发财政危机,而中国却在全球低迷的情况下逆流而上,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8.6%,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将只有0.9%,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无疑成了各国银行业眷恋的避风港。联合国贸发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2011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再创历史新高,达1240亿美元;普华永道发布的《外资银行在中国》年度调查报告披露,在中国大陆的181家外资银行2011年的盈利总额创历史新高,达167.3亿元,较2010年增长1.15倍,其利润增幅高于国内行业水平。根据银监会2011年报数据计算,从2007年初到2011年末,外资银行的资产规模增幅高达132.08%。更具代表性意义的是,其中4家外资银行于2012年首次登上了“中国50大银行”榜单。

据******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在中国已经开放的产业当中,每个产业排名前五名的企业都有外资控股。举个例子,玻璃行业,最大的5家企业全部合资;电梯占全国产量80%以上的最大的5家厂商都由外资控股;家电,18家国家级定点企业中有11家与外资合作;医药,20%在外资手中,投资渠道更是五花八门;汽车销售额的90%来自于国外品牌。更可怕的是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有21个被外资控制多数资产,也就是说外资是最大的股东。回顾近十几年来,多少国人耳熟能详的民族品牌不断成为外国人的囊中之物:南孚电池被摩根士丹利收购后转卖给美国吉列,中华牙膏、美加净牙膏被英国联合利华收购,徐工集团被美国凯雷收购,乐百氏、娃哈哈、正广和被法国达能收购,等等,不胜枚举。

2.金融主权与话语权受到侵蚀

金融是把“双刃剑”,兼有积极与消极两种功能,不仅是资源配置的手段、服务实体经济的工具与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是财富分配的手段、经济强权的工具,还是大规模杀伤力量,因此金融直接或间接涉及国家经济主权。中国是金融弱国,各类经济与金融主权正日益受到严重侵蚀,时下最为突出的就是金融政策的独立性。在境外强大的压力下,中国有关金融监管部门竟然“自废武功”,曾明确表明“中国并不在意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涉外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着中国金融改革与开放的决策,而中国的一些金融部门与机构不顾中国国情,盲目照搬美国的金融发展模式与金融标准,时时处处“以美为师”。2006年8月28日,全球最大的金融期货交易所——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推出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及日元的期货和期权交易,这使境外人民币远期报价对境内人民币报价产生压力,直接影响中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的主导权,进而影响到跨境资本流动,由此强化了人民币汇率浮动走势的不可控性和不确定性预期,加剧汇率风险。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始终是金融业的核心,因此一旦银行业出现问题,势必威胁中国的金融安全。目前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的金融风险仍主要集中于银行业,具体表现在:国际竞争力低,创新能力不强,内部治理问题严重,主要停留在吸纳存款、对外放贷、赚取息差等传统业务,经营收入主要来自息差。在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平均水平一般在40%—50%,汇丰、渣打、花旗等国际知名银行甚至高达七成以上,与资产、负债业务一道,构成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三大支柱。而工行、农行、建行的息差收入占其总收入都在90%以上,中行在80%以上,其他股份制银行也都超过70%,中间业务收入所占比重较低,仅限于银行卡、结算、代收代付、电子汇划、代理保险和基金等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业务的集约水平和服务档次不高。由于过于依赖息差收入,因此对政府的依赖过大。此外,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问题依然严重,操作风险突出,大案要案不断。尽管中国没有经历金融风险的集中和大规模爆发,但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危机乃至存款挤兑事件仍时有发生,直接威胁到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

3.美元资产面临严重缩水

中国经济增速已经放缓,而且2万亿外汇储备中有2/3是美元,不得不让人担心美元的贬值问题。中国是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且在大部分为美元资产的情况下,随着美国国债的市值下跌,如何运用这2万亿美元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在举世都在持续且纷纷减持美元资产的态势下,中国却在不断增加,并一举超越美国的政治盟友日本,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国债持有国。有专家认为,从短期来看,中国很难通过减持美元资产来规避美元贬值以及美元资产违约率上升的风险,因为这将有可能导致手中持有的美元资产的市场价值下降。但是,这无法合理解释他国减持与中国增持的原因。长期以来,缺乏黄金支持的美元一直呈现贬值态势,近年来随着美国赤字的不断加大,美元贬值趋势更加明显。尽管国际金融危机使美元出现“回光返照”的现象,但是美国现如今金融救援与经济刺激计划所耗费的天量资金,势必主要通过发行美元来解决,如此未来美元必将重复大幅度贬值的历史,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再度面临大幅度缩水的威胁。因此,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不再应该继续购买美国国债,而是购入黄金、石油。国家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是由对外贸易和投资的需求决定的,同时也有维护金融稳定的责任。在美元资产不确定性较强的情况下,外汇储备不能用于投机性金融需求。经济决定金融,金融的首要任务是为国民经济服务,国家的外汇储备应当服务于国民经济大局。美元必然贬值,继续购买美国国债是中国经济的自杀之举。

4.金融监管滞后

金融市场的稳定、金融效率的提高以及金融安全的有效维护与金融监管直接相关。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一直奉行严格的分业经营与监管模式。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交叉领域被列入禁区,从而束缚了中资金融机构积极从事金融创新的手脚。与此同时,金融监管机构在相关利益集团的影响下,实行片面开放策略,导致了过度开放、严重不对等开放与不均衡开放。中国的开放度不仅在众多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而且在一些领域就连身为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日本与韩国也难以望其项背,尤其是在部分金融领域,甚至可以说已经走到世界前列。如美国的各种金融监管措施多达1000多条,外国尤其是中资金融机构在美国金融市场拓展举步维艰;西方对中国只是“前庭后院式”的开放,而中国对西方则是“登堂入室式”的开放,外资在华长期享受“超国民待遇”甚至法外特权,在中国大肆攻城略地,为所欲为,而中资在西方市场屡遭挫折,步履维艰;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一直超过对内开放,严格限制民间资本进入,在外资金融机构于中国高歌猛进之时,非国有中资金融机构的生存空间却日益狭窄,众多中小型中资机构纷纷成为外资的附庸、代理。

中国房地产市场吹起的大泡沫至今尚未被有效挤压与释放。国际上衡量房地产健康程度的通用方法是,单位房价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即“房价收入比”。世界银行认为,正常的“房价收入比”,发达国家一般在1.8—5.5之间,发展中国家则在3—6之间。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房地产泡沫最严重的佛罗里达也未超过6,而中国诸多城市超过12。中国金融界一直将住房信贷视为优质资产,并没有对住房按揭贷款进行“优次”划分,而且在实际放贷操作中,提供不实收入证明等虚假文件的比比皆是。随着中国经济步入下行周期,房屋销售持续不振,房价也在不断下滑,潜在风险正在暴露。种种迹象显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硬着陆”几率甚大。鉴于国内银行近年来一半左右的新增信贷资产与房地产相关,不断加大房地产风险,对中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三)中美汇率较量事关经济安全

在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之时,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再次吸引全球的广泛关注。美国国内要求将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的声音越来越大。尤其是有美国学者称要联合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欧盟、加拿大、印度和韩国等,一同来压人民币升值。中美在金融领域的斗争日益突出,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安全。

1.中美汇率交锋是一场货币战

货币战是各国通过自己的货币来得到利益的最大化,而货币的两个最基本要素就是价值和发行量,各国通过控制着两个因素相互博弈,当这种博弈很激烈的时候就可以说是货币战。从本质上讲货币战就是掌握国际巨大金融财富的人群使用手中所掌握的巨大财富施加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在一个国家或者数个国家甚至世界范围内制造大的金融动荡,又或者是制造一种新的金融货币体系,继而通过这种动荡或者体系达到他们获取更大财富以及持久获取财富的途径。如今,美国操起汇率大棒的做法,从军事角度来看,就是在利用其超级大国的信息传播优势,对中国进行一场货币战,进而实现其金融霸权。

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与之相对应的战争形态就由机械化战争转变为信息化战争。在当今时代,“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战争目的正在变为“控制敌人,保护自己”,寻求利益平衡点;战争性质由过去的用正义或非正义来区分,转向带有多元的色彩,等等。因此,把中美人民币汇率上的博弈视为一场货币战争并不过分。基于战争观的改变,对于信息化战争的理解,有从狭义和广义之说。从狭义上理解,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从广义上理解,就是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手段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实时监控、信息攻防和体系破坏等方式进行的战争形态。具体作战样式包括信息战、太空战、网络战、心理战、舆论战、货币战、能源战等内容。由此来看,美国当下压人民币升值,是在同中国进行一场广义上的信息化战争中的货币战。

战争的目的就是攫取最大经济利益,而金融战争可以获得此战争更大的经济利益。美国可以通过压人民币升值,来攫取利用军事手段达不到的最大经济利益。截至2013年7月底,美国政府的外债为5.6万亿美元,其中,中国政府持有1.28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美国政府希望通过美元的贬值来减轻外债压力,这样就变相地“赖掉”部分欠中国的外债。而据我国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协会粗略估算,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行业的净利润就会下降1个百分点,但这些行业的平均净利润水平只有3%—5%。这种损失恐怕相当于一场小规模的战争了。2010年年初,美国总统******敦促中国让人民币汇率“更为市场化”,美国财政部也准备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美国的驻华大使洪博培则表示,中国将面对多个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重要协商,并不只有美国希望在人民币问题上有所行动。而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更是鼓动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印度、南非等国家参与表态。显然,这场信息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争取世界民心的战争,美国正加大用信息和话语传播,争取同盟国家的努力。针对中美汇率交锋,中国的一些官员和专家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发表了看法,对美方的一些说法做出了反击。然而,在这场信息战中,信息发布和传播的绝对优势基本上掌握在美国一方。如何让世界其他各国相信我们对人民币汇率的考虑,并赢得汇率之战的胜利,需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信息作战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加强中国在关于人民币汇率方面相关真实信息的发布,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传播力度。

2.美国极力施压人民币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