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国家安全
45255100000071

第71章 能源匮乏下的核安全(4)

一是全力保持战略力量的稳定,维持与美国相对平衡的核威慑态势。近年来,面对美国和北约东扩的步步紧逼,俄罗斯无力与美国全面抗衡,而唯一能体现其大国地位的只有核武器。1999年8月30日,时任俄罗斯总理****在纪念苏联第一枚原子弹爆炸5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保留核武器是俄罗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核武器目前依然是俄罗斯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在当前********条件下的保证。”因此,尽管目前俄军经费严重短缺,俄罗斯仍然十分重视核力量的建设。在经费方面,战略火箭军享受了特别待遇,得到了最优先保障。1997年11月,战略火箭军在3个月内便完成了与军事航天部队和原防空军导弹太空防御兵的合并。战略火箭军合并后,实现了战略武器系统的一体化,人员培训、设施利用、指挥体制等进一步完善,自动化指挥手段更趋现代化,整体作战能力获得提高。当前,俄正组建战略遏制力量司令部,现由战略火箭军、海军和空军分别管辖的战略核力量,将由国防部直接指挥,总司令由俄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任,由此不难看出俄领导人对该军种的重视。俄罗斯对抗美国的战略核力量,主要是由陆基战略导弹、战略轰炸机和弹道导弹潜艇组成的“三位一体”打击体系。其核武库又以陆基战略导弹数量最为庞大,共装备了756枚洲际导弹,核弹头达3590枚,占俄核弹头总数的85%。1998年12月30日,俄第一个“白杨—M”导弹团部署完毕,1999年底,第二个团已投入战斗值勤。这种新型导弹,技术先进,飞行速度快,突防能力强,可令敌方反导系统防不胜防,已经成为俄抗衡美国核力量的重要筹码。

二是突出核武器的战略遏制作用,放弃“不首先使用”的承诺。1982年6月,苏联曾宣布“承担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义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1993年公布了《俄联邦军事学说的基础原则》,从国防指导思想上重新修订了核战略,放弃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治承诺,突出了核武器的遏制作用。俄罗斯认为,在目前俄国力衰退、常规力量大幅度削减的情况下,核武器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战略威慑武器。俄军方高级将领在不同场合指出:“在目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核武器仍然是决定欧洲和全球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常规力量被大大削弱的情况下,战略力量能够完成遏制侵略,保证世界战略稳定,并最终防止世界大战的任务。”对于核威慑政策,俄罗斯主张用核武器来防止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爆发、扩大和升级,从应付全球性威胁,转为实行地区性威慑,并把核武器作为主要威慑手段。俄除对签署1968年核不扩散条约且不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使用核武器外,将在下列情况下使用核武器:“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或与其有联盟条约的国家对俄罗斯及其领土、武装力量和其他军队或对俄罗斯联邦盟国发动武装进攻和入侵。”

三是注重战略力量的现代化建设,着重发展新型核武器。俄罗斯虽然拥有将欧洲和美国夷为平地的核武器,但由于它的巨大杀伤作用,使得俄罗斯不敢轻易动用核武器。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俄罗斯坚决反对北约东扩,反对美国对南斯拉夫、伊拉克动武,在美国轰炸南联盟时,俄态度强硬,直至运用了核威胁,但美国对俄罗斯的立场予以蔑视,对俄罗斯的抗议不屑一顾,对俄罗斯的核威胁不予理睬。面对北约东扩和巴尔干战争美国的步步紧逼,俄痛定思痛,决心对核武器进行彻底改造。1994年4月29日,俄联邦安全会议举行有关战略核力量建议和发展的秘密会议,叶利钦会后立即签署了两项命令,要求开发新型核武器,研制“非战略核武器”,计划生产1万枚微型核原子弹;把目前核武库中战略核弹头改装成爆炸力弱几千倍的微型弹头。同时,加紧进行核同质异能素、反物质武器、金属氢武器等第四代武器的生产与研究。在战略力量的现代化方面,俄继续采用成熟的高新技术对陆基机动洲际导弹进行改进,力求将命中精度提高到100米以内,增强导弹的毁伤能力。而在潜射导弹方面,俄着重发展灵活机动、隐蔽性能好、打击范围广的潜射弹道导弹和新型核潜艇,使之成为俄核打击的主要力量。

2.俄罗斯的核打击能力

俄罗斯声称已经销毁其非战略核武器冷战储备的75%。到2010年前后,俄罗斯拥有的导弹核武器大部分到达服役期限,尽管俄经济已走出谷底,但无力大量生产新的导弹核武器。为了与美国抗衡,俄将走“少而精”的发展道路,逐步削减数量,在质量上重点投入。2009年,俄罗斯根据《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和《2015年前俄国家武器规划》,继续调整核威慑战略,加大投入,推进其“三位一体”核力量的建设步伐。同时,随着美国******政府大幅度调整其政策,停滞多年的核裁军进程开始出现新的变化,俄罗斯核裁军政策也将步入新阶段。

俄罗斯核力量发展现状。目前,俄拥有核弹头约1.4万枚,其中5493枚为实战型核弹头,另有9500枚处于备有或待拆卸状态。现役核武库中,陆基核弹头1677枚,占53%;海基614枚,占19%;空基872枚,占28%。陆基核力量包括452枚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有4种型号,射程均在1万km以上。海基核力量包括6艘“德尔塔—4”弹道导弹核潜艇,5艘“德尔塔—3”弹道导弹核潜艇,装备92枚SS—N—23潜射弹道导弹和80枚SS—N—18潜射弹道导弹。空基核力量包括16架图—160和65架图—95MS型战略轰炸机,以及74架图—22M3中程轰炸机,均可携载AS—15A、AS—15B、AS—16空基核巡航导弹及核航弹。

俄罗斯继续推进核力量建设步伐。核力量一直是俄军队建设的中心环节之一,为此,2009年俄罗斯加大投入用于保持和发展战略核力量。一是加大对核力量建设的投入。在常规力量落后于美国和北约的情况下,为遏制美国的战略进攻态势,俄罗斯不得不对其所倚重的核威慑战略进行调整,从“不首先使用”、“不承诺首先使用”到逐步演变为目前的“先发制人”核打击战略。其核威慑战略在2009年更加走向了透明化,战略轰炸机恢复全球战斗值班,并举行大规模核演习和发射洲际导弹,以求达到震慑欧洲的目的。二是继续调整核威慑战略。2009年5月13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批准了2020年前俄联邦国家安全战略。文件称,俄将尽一切努力维持与美国在进攻战略武器领域的力量均衡。俄罗斯在进攻性战略武器领域遵循“维持稳定和可预见性原则”。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现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与美保持“低水平战略平衡”的主要手段。2009年10月8日,俄罗斯国家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表示,俄罗斯实施防御性核打击的政策已经变化,可能调整核武器使用策略,这些变化可能写入军事策略。10月14日,帕特鲁舍夫又透露,俄罗斯正在制定新的军事纲领。该军事纲领将允许俄军在解决地区纠纷时使用核武器开展先发制人的打击。帕特鲁舍夫就俄罗斯9年来首次制定新的军事纲领的理由称:“对截至2020年的世界军事战略所做的预测显示,未来的军事重点将大规模军事冲突转向地区纠纷。”12月30日,俄********学院院长、军事权威专家列昂尼德·伊瓦绍夫上将表示,俄将批准先发制人核打击军事学说,新军事学说将在2010年年底前通过。新学说中保留了“一旦国家安全出现危急威胁,俄罗斯有权使用核武器”的条款。他指出,在新军事学说中核武器仍是保护国家安全的主要手段。三是加大核力量建设的投入。2009年3月5日,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波波夫金表示,国防采购不会因经济危机而大幅缩减,而且其l/4军费将用来更新战略核力量,其总额将达到15万亿卢布。在2015年前,俄核力量投入将高达5万亿卢布,用于购置50架新型战略轰炸机、50枚最新1代“白杨”型机动远程核导弹、17枚新型洲际导弹、8艘核潜艇等新型装备。俄罗斯副总理伊万诺夫表示,根据新的国家武器装备规划,俄罗斯战略核力量将在2020年前实现完全换装。

四、中国的核安全问题

在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中国与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作为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以积极的态度,审慎而策略地应对日趋严峻和复杂的世界核态势和核安全问题,并努力为和平发展赢得持久有利的外部环境,为人类社会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世界。

(一)中国核安全政策与建设

1.中国的核安全政策

中国是国际《核安全公约》的签署国。1994年9月20日举行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第38届大会上,有38个国家的代表在《核安全公约》上签了字,中国代表正式签署了《公约》。签字国还包括奥地利、德国、日本、美国、英国、俄罗斯联邦、法国、巴基斯坦、印度、罗马尼亚、韩国、澳大利亚、阿尔及利亚、巴西、比利时、保加利亚、智利、古巴、丹麦、埃及、芬兰、匈牙利、印度尼西亚、卢森堡、荷兰、波兰、苏丹、南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土耳其、乌克兰、瑞典、加拿大、爱尔兰、捷克等。

多年来,中国政府对核安全高度重视,在国家行动和国际合作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2012年3月26日至2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出席了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的第二次核安全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中国在核安全领域的政策主张、所做努力和重要举措。在核安全峰会的讲话中,胡****主席强调了中国的基本主张:切实履行核安全的国家承诺和责任;切实巩固现有核安全国际法框架;切实加强核安全国际合作;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核安全能力;切实处理好核安全与和平利用核能的关系。他还对中国在核安全方面的主要努力做了清晰、概略的介绍。他指出,在国内,中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核安全法规和监管体系;在国际上,中国支持并严格履行现有核安全国际公约及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已经批准了《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修订案,并正在推动《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的国内批约);中国积极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安全工作,同许多国家保持双边交流与合作(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两个合作范例);中国积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核安全援助,与有关国家合作在华建立核安全示范中心,将是中国在地区核安全合作方面的一项最新努力。不难看到,中国在核安全领域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当然,非国家行为体的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是一项新的安全挑战,加强核安全也是各国面临的一项新的重大任务。中国的核安全政策将会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2.中国核安全发展规划建设

2012年10月16日,******批复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规划》),指出,日本福岛核事故后,进一步保障核安全与防治放射性污染任务更加艰巨和紧迫,核安全是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的生命线。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核安全保障体系渐趋完善。参考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核能先进国家有关安全标准,我国已基本建立了覆盖各类核设施和核活动的核安全法规标准体系。

中国的核安全政策是依据《规划》制定的,由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全民关注的重大问题。做好我国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要按照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根本方针,不断健全法规标准和政策措施,加强科技支撑和基础能力建设,强化质量保证,完善监管机制和应急体系,严格安全管理,不断提高我国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水平,推动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规划》,到2015年,我国核设施、核技术利用装置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辐射环境安全风险将明显降低,基本形成综合配套的事故防御、污染治理、科技创新、应急响应和安全监管能力,保障核安全、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到2020年,核电安全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水平全面提升,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要求,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将《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环境保护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