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害怕你就输了:不自信是一种恐惧症
45270300000004

第4章 做自己人生的“摆渡人”,才能真正拯救自己

一位哲学家说,人生都是由一个个“渡口”连成的,那个“渡口”可能站着一个在黑暗中恐惧的人,可能站着一个被困难折磨得遍体鳞伤的人,被挫折击倒的人,被挑战吓得战战兢兢的人……每个人只有做自己的“摆渡人”,才能顺利地通过一道道“渡口”。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战胜恐惧。

自信是人生奇迹的萌发点

哈佛大学有这样一句格言:相信你能做到,你就一定能做到。不断地告诉自己某一件事,即便不是真的,最后也会让自己相信。这便是自信心的威力。

数千年来,世界上有很多科学家、权威人士的研究结果都表明,由于骨骼、肌肉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人类是不可能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1600米)的。因此,人们一直以为,这是人类不可能打破的纪录。

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在1954年前,这个世界纪录一直没有打破过。

有一个叫罗杰·班尼斯的英国人,在牛津大学读医学专业。他是一个中长跑运动的爱好者。他最好的成绩是4分12秒。他一直坚持训练,一直到了4分2秒,最后成绩一直没有提升。

这时候,也有人告诉他:“你不可能再提升了,4分不可能过了,你到了4分2秒已经是非常好了。”但是,罗杰·班尼斯却没有放弃,曾经在脑海中无数次地模拟以4分钟的时间跑完1英里。长此以往,他便形成了强大的成功信念。

结果,1954年10月,罗杰·班尼斯就在他家乡牛津以3分59秒的成绩打破了4分的神话。六个礼拜后,澳大利亚运动员以3分58秒创新了纪录。同年,共有37名运动员低于4分跑完1英里。到1955年,总共有三百多人打破了这个纪录。以后有更多的人来打破,然后再也没有人去计算了。到2006年,人类所创造的最好的纪录是3分43秒。

为什么罗杰·班尼斯之前一直没有人打破纪录?罗杰·班尼斯之后就有那么多人打破了呢?原因就在于,这些运动员被科学家的报告限制住了自己的潜能,他们不相信自己可以。但以后,他们看到有人做得到,才相信自己也能做到。可见,自信创造了奇迹!

美国著名的脱口秀女主持奥普拉·温弗瑞本是个相貌不佳的女人。按道理说,这样的女人要上电视做主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更别说要出名了,但奥普拉偏不这样想,并以百倍的自信去搏击自己的命运。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她不断地与贫穷、肥胖、事业挫折等问题抗争,最终摘取了累累的硕果:通过控股哈普娱乐集团的股份,掌握了超过十亿美元的个人财富;主持的电视谈话节目“奥普拉脱口秀”,平均每周吸引3300万名观众,并连续16年排在同类节目首位。如今的她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

她说,每个人都应该听从“内心的呼唤”,只有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才能成为生活和事业上的强者,“如果你相信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当上总统,也许有一天你就能如愿”。

自信愈用愈多。除非你自己愿意,没有人能破坏对任何事情的信心。所有伟大的奇迹都只是自信心的力量。不幸很少会纠缠有希望和自信的人。信心是一种态度,常能使恐惧消失于无形;自信固然不能给你需要的东西,却能告诉你如何做到。

美国职业橄榄球联会前主席杜根说:“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胜利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这被人称为“杜根定律”。换句话说,你若仅仅接受最好的,你最后得到的常常也是最好的,只要你有自信。一个人胜任一件事,85%取决于态度,15%取决于智力,所以一个人的成败取决于他是否自信,假如这个人是自卑的,那自卑就会扼杀他的聪明才智,消磨他的意志。

打赢与自己的“战争”,整个世界都会在你脚下

人的一生表面看来好像是与天斗、与地斗、与其他人斗,而实际上是在跟自己斗。人生一世本质是与自我作战的过程。只有击败自己,你才能打赢所有的翻身仗。不自信的人常常忽略了这一点,总是盲目地把自己和周围一切的人做比较,似乎超越他人是其证明自我的唯一途径,而事实上他们没有意识到,就算战胜了全世界的人,如果被自己打败,其实质上也是个不折不扣的输家。反之,如果你彻底战胜了自己,哪怕没有超越任何人,你也是一个胜利者,因为日后你还有不少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

爱因斯坦小时候动手能力很差。有一次,学校上手工课,同学们纷纷交上了自己的完工作品:泥鸭子、布娃娃等。只有爱因斯坦没有完成手工作业,什么也没有交。

直到第二天上课,他才勉强上交了一只做得无比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一眼这个很不成形的手工作品,不满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它更差的小板凳了。”

爱因斯坦却说:“有的。”

教室里立刻变得鸦雀无声,同学们都不解地看着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拿出两只更为粗糙的小板凳,举起左手的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

他又举起右手的板凳,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上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看起来还是很糟糕,但是比前两次做的要强一些。”

爱因斯坦的手工作品虽然是学校里最差的,但它却比前两次做得要好,可见,爱因斯坦的动手能力是在不断进步的。有时候,我们也许在某一方面比不上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弱项,但只要努力提高自己,而不是站在原地画地为牢,我们就有机会实现自我超越。

人类的自卑大部分情况下是在比较中产生的。我们的目光总是盯着别人,生活的重心也总是围绕着别人的优势展开,而仰望别人会让我们自感卑微。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自己当成最大的对手呢?在人生竞技舞台上,成王败寇的法则虽然被普遍接受,但是存在着诸多不合理性。其实,所有有勇气战胜自己的人就算最终没能摘得桂冠也应成为无冕之王,因为战胜自己本身就是一种巨大胜利,它的意义比战胜他人更重大。

赛车手尼基·劳达在参加1976年的世界赛车大赛时,被视为世界冠军的种子选手——前六场比赛,他四场荣获第一名、两场荣获第二名。看来,赢得整个赛事的冠军只是个时间问题,赛车之王的宝座他志在必得。

可惜,在德国大奖赛中发生了意外——劳达的赛车在急速行驶过程中出现了严重故障,先是失控地撞上了防护墙,而后被狠狠地弹回赛道,最后又与高速驶来的其他赛车发生了猛烈碰撞。被救出以后,劳达已被严重烧伤。在医院里进行紧急抢救后,劳达的伤情加重,情况一度恶化,甚至牧师为他举行了临终祷告。

人们一度认为劳达会被死神带走,可是仅仅过了六周,这位战胜死亡的超级赛车手就带着血迹斑斑的脸出现在了赛车场上。

最后一轮日本大奖赛开始之前,劳达的成绩是领先的。但是,由于比赛那天下起了特大暴雨,场地变得非常湿滑,劳达和数名赛车手请求赛会方延迟比赛。他们的申请遭到拒绝后,劳达和大家一起退出了比赛。

最后,赛车手亨特以微弱优势超过了劳达,拿下了世界大赛的总冠军。劳达虽然输掉了比赛,但他的回归仍被视为赛车界最勇敢的典范之一。

1976年的那场赛事,劳达屈居亚军,他输了,然而却虽败犹荣,因为他战胜了伤痛,超越了自我,当他伤痕累累地重返赛场时,就已经成了一位可钦可佩的勇者。或许有人会为他最终错失冠军的结局而感到惋惜,但对于他本人而言,他仍然是胜利者。

凭借着永不服输的精神和超越自我的勇气,劳达于1977年荣获世界冠军。1984年,他驾驶着麦克拉伦赛车再次成为世界冠军。可见,战胜自己的人,就有赢得全世界的潜力。自卑的人如果能打赢自己和自己的战争,就能所向披靡,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广阔视野,那时整个世界都会在你的脚下。

我们不一定要成为一个行业里的泰斗人物,也不一定要成为腰缠万贯、屡次登上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的光环人物,即使平凡得和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没有什么两样,只要我们在自己的战场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不卑微、不傲慢,勇敢自信地奋斗着,那么就是真正的赢家。

为人生种一颗力量的种子

哈佛校长普西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凡的人生往往源于一颗力量的种子,那颗种子的名字叫作信念!”在这里他告诉我们,信念的力量就犹如种子的力量,种子只要在生命存在的情况下,总会生根发芽,最终则会破土而出。拥有信念的人是不会有恐惧的,他们敢于直面自己的人生,能够坦然地面对挑战,这样的人会以不屈不挠的斗志,忍辱负重的方式,认真地学习与总结经验、脚踏实地去突破重重的障碍,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取得惊人的举动。

曾经有一支探险队进入某个灾区。在茫茫沙漠中,四周荒无人烟。在这种情形下,大家的水都喝光了……眼看着这沙漠,大家都感到生存下去的希望极为渺茫……

就在这时,队长拿出一个水壶说道:“这里有一壶水,但是穿过沙漠之前,谁也不能喝。”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大家仿佛看到了救世主出现了。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之源,成为求生的寄托目标。水壶在队员们的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内心又燃起一丝希望。

最终,他们凭借毅力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都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那个水壶,发现水壶里根本就没有水。原来,他们能走出沙漠,是因为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

人生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只要一个人的心中还怀着一粒信念的种子,那么我们内心的恐惧、害怕便无处可寻,总有一天,它会带领我们走出困境,让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我们的信念指引着我们的行动,我们的行动带我们走向成功。这是一个过程,它让你向着目标前进。信念犹如一个火把,在远处照亮,即使看不清,也隐藏着梦想成真的可能性。

一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替别人放羊。

有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座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天空飞过,很快消失在远方。

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

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

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

小儿子也说:“要能做一只会飞的大雁多好啊!”

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对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

两个儿子试了试,都没能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看着父亲。

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张开双臂,学着大雁的样子,但也没能飞起来。

但是,牧羊人肯定地说:“我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而你们还太小。只要不断努力,将来就一定能飞起来。到那时,你们就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不懈地努力着。等到他们长大,哥哥36岁,弟弟32岁时,两人果真飞起来了——因为他们发明了飞机。

这个牧羊人的两个儿子,就是美国著名的莱特兄弟。

牧羊人是一个好父亲,他给了两个儿子极大的自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定要对孩子多加肯定。无论他们有多么好奇、不可思议的想法,不要轻易否定他们。他们最需要的是长辈和老师给予希望和鼓励。这是他们以后能否成才的一个很关键因素。

强烈的信念能够激发出惊人的力量,它是成功的动力源泉。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它可以帮助你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而在我们一无所有时,它又能驱除恐惧,带给我们勇气,使我们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时都要给自己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这个信念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引领着我们走向成功。

只要你想赢,你就一定能赢

有这样一首小诗:

我赢了,而你没有;

我赢了,是因为我比你强;

我比你强,是因为我拥有的多;

我拥有的多,是因为我付出的多;

我付出的多,是因为我坚持得长久;

为什么我能坚持这么久?

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很想赢。

你想赢,就一定能赢。成功来源于你想要。“不想要,不敢要”,都会使成功与你无缘。成功者敢于想,敢去做,而失败者则往往先会被恐惧吓退缩。为此,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要想:“我想赢!”

甘相伟出生在一个贫困农民的家庭。在他五岁时,父亲去世了,家里没有资助,没有经济来源,他每年的学费都得向人借。

甘相伟没有任何退缩,他告诉自己,放学后一定要走着回家,磨炼自己,让自己在遇到困难时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每次走在路上,他都问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座大山,并且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所以,一直以来,他都非常努力地看书和学习。

高中时,因为经济压力和高考压力,再加之自己首次到县城,他有一种不适应感。这让他的心态渐渐地变了,学习成绩跟着下降,最终退学。

他有一个亲戚在上海打工。退学后,他便来到上海,觉得每个月都挣钱,挺好。后因深深体会了打工的艰辛和没文化的艰难境况,他决定重返学校。他考上了一所大专院校。大专毕业后,他又开始南下打工。

他小时候,一直梦想到北京去。于是,他最终放弃了高薪工作,来到北京。

2007年的一天,他在北大未名湖畔闲逛时,看见一座楼里有个保安在很认真地看书。他被这一幕深深吸引了,便走上去和那个保安聊起来。一聊才知道,那个保安是老乡。在那个保安的帮助下,他也在北大当了保安。

在保安队长问他为什么来北大时,他只说了两点:第一,先求生再求发展;第二,想来北大学习知识、增长见识。

在当保安期间,他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将其余时间几乎都用在学习上。通过不懈努力,2008年,他考上了北大中文系,获得了与北大学子并肩学习的机会。

在读书这几年,他坚持将生活中一些难忘的事记录下来。在即将毕业时,他将自己那些年写的文字整理出来,结集出书,出版发行,并邀请校长为自己写的《站着上北大》作序。

此书一出,甘相伟这个名字越来越响亮,并且荣获“2011中国教育年度十大影响人物”。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甘相伟说:“我是从农村来的,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这个社会,像我这样的一个从社会底层来的小人物,这一生到底能走多远?同时我心中也在想,一直有一个信念,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我一直秉承着这样的信念在走我自己的路,做真正的自己。”

很多时候,恐惧就是这样一个懦夫,当我们触及它的底线,接受事情最坏的结果,然后开始准备和它大干一场时,它早就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要想成为一个不凡者,一定要拥有“我想赢”的坚定的欲望,心中充满对坚定的信念,那么在我们潜意识中便会形成一种坚定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一旦被我们付诸现实,并且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时,那么我们必定会抵达成功的彼岸。

勇于对你的人生下达“指令”

著名的心理学家丹尼尔·莱文森说:“但凡一切不凡者,都是敢于对人生下达‘指令’的人。这样的人,其人生具有‘愿景的性质’,那种对未来想象出来的可能性,能让人热血沸腾、活力四射。”

对于我们来说,对自己有要求,人生便辉煌;对自己没要求,人生也只能普通。成功与失败者的差别就在于对自己有无明确的要求。因为那些有作为的人,都是敢于对人生下达“指令”的人,这样的人不仅有目标,而且还富有勇气,在困难面前,从不懈怠、不恐惧、不逃避。

一个女孩在追求目标过程中遇到了挫折,常常感到痛苦,虽然她想要坚强地走下去,但是她已失去方向,非常茫然。她不停地厌烦、抗拒、挣扎,但问题却一个接着一个,让她毫无招架之力。

当她父亲知道她的痛苦后,拉起女儿走向厨房。

父亲烧了三锅水。当水滚了之后,他在第一个锅里放进萝卜,第二个锅里放进鸡蛋,第三个锅里则放进咖啡。

女儿望着父亲,不知所以。父亲握着她的手,示意她不要说话,静静地看着滚烫的水以令人炽热的温度烧滚着锅里的萝卜、鸡蛋和咖啡。

过了一段时间,父亲把锅里的萝卜、鸡蛋捞起来各放进碗中,把咖啡滤过倒进杯子,问:“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女儿回答说:“萝卜、鸡蛋和咖啡。”

父亲把女儿拉近,让女儿摸摸经过沸水烧煮的萝卜——萝卜已被煮得软烂;让女儿拿起鸡蛋,敲碎薄硬的鸡蛋壳,细心观察;最后让女儿尝尝咖啡。此时,女儿笑起来,闻着浓浓的香味,喝着咖啡,笑着问:“爸爸,这是什么意思?”

父亲说:“这三样东西面对相同的逆境,也就是滚烫的水,反应却各不相同。原本粗硬、坚实的萝卜,在滚水中却变软了,变烂了;这个鸡蛋原本非常脆弱,它那薄硬的外壳,起初保护了它的内体,但经过滚水沸腾后,鸡蛋壳内却变硬了;而粉末似的咖啡非常特别,在滚烫的热水中,竟然改变了水。你呢?我的女儿,面对沸水,你愿意是什么?”

女儿说:“咖啡。”

慈爱的父亲摸着已长大成人却一时失去勇气的女儿的头,说:“当逆境来到你的门前,你做何反应呢?你是看似坚强的萝卜,但痛苦与逆境到来时却变得软弱,失去力量吗?或者你原本是一颗鸡蛋,有着柔顺易变的心?你是否原是一个有弹性、有潜力的灵魂,但是却在经历死亡、分离、困境之后,变得僵硬顽固?也许你的外表看来坚硬如旧,但是你的心和灵魂是不是变得又苦又倔又固执?或者,你就像咖啡?咖啡将那带来痛苦的沸水改变了,当它的温度升高到一百多度时,水变成了美味的咖啡,当水沸腾到最高点时,它就越加美味。”

面对逆境,我们愿意是什么?面对沸水,萝卜变软了,鸡蛋变硬了,只有咖啡变成散发着香浓味道的水,把沸水改变了。小女孩选择了做咖啡,是父亲的话让她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坚定了自己的目标,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最后,她完成了自己当初的理想。

作家古典说过这样一句话:“有目标的人穿越困难航行,无目标的人躲避困难漂泊。航行者一直在接近目标,漂泊者一直在逃离恐惧。”

的确,有目标的人,其人生是无所畏惧的,就像故事中的小女孩,她想变成咖啡时,就是自己确定了目标,不再痛苦,不再感到没有希望,真的成了她所希望的那样。而同时,那些对人生无要求、无目标的人,会过得迷迷糊糊,看不清前面的方向,很容易让人产生疲惫,使人丧失热情,情绪低落,人生也会过得一塌糊涂。

在哈佛,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十公里以外的三个度假村步行。

第一组的人不知道度假村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是。刚走两三公里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时有人几乎愤怒了——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越往后走,他们情绪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度假村的名字和路程,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估计行程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时,大多数人就想知道他们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时,大家情绪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很长。有人说:“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度假村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上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程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实验中的“度假村的名字”,便如人生的“指令”一般,有“指令”的人,才能很快到达目的地,就像第三组人。人因为能看到希望,所以会让人产生精神,就像第二组人一样,当他们走到四分之三的路程时,加快了脚步。对前方的一无所知,就会对结果无法估计,这样人容易产生倦怠心理,像第一组人一样。所以,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把行动与“指令”对照,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这样才更容易轻松愉快地到达目的地。

关闭自我怀疑的声音,选择相信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对现实的恐惧都来自于内心的“自我怀疑”。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对以下的景象并不陌生:

一名不自信的医生在给病人诊断病情时,脑海里就会响起一个十分刺耳的声音:如果我诊断失误了怎么办?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医生,当年我一定是滥竽充数混进医学院的。

一位功绩卓著的高管在一次经济危机中失业了,尽管之前的25年他把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条,但失业后仍对自己产生了巨大怀疑——他认为自己是个无能的失败者,以后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以为继了。

一名知名学者受到隆重聘请,当他得知自己将要担当高级职务时,第一反应却是:他们一定是搞错了,我可不是什么理想人选。

当一个人的内心被恐惧所占据时,其脑海中总会有一个怀疑的声音在回荡,它时刻提醒你是多么的差劲,你不该相信自己,别人也不该信赖你。这就是自我怀疑的声音。

内心的声音暴露的是最真实的想法,即使每天对自己说一万次“我很自信”,头脑中自我怀疑的声音也会彻底出卖我们。我们必须设法摆脱这些自我怀疑的声音,否则永远无法获得自信。因为,一个真正自信的人,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能够充分相信自己,即使面临着外界的强烈质疑,仍能对自己深信不疑,这种“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泰然便是自信的最高境界。

世界著名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曾参加过一次特别的世界级优秀指挥家大赛。在高手巅峰对决的决赛当中,他依照评委交给自己的乐谱指挥乐队演奏。

刚刚演奏不久,他就发现了异样。开始时,他以为是乐队演奏有误,于是停下来重新指挥他们演奏,但乐队的声音还是很不和谐。

他认为,问题出在乐谱上,但现场的知名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都一致说乐谱百分百正确,是他指挥失误。小泽征尔坚信自己的指挥无可指责,非常肯定地对在场的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说:“一定是乐谱错了!”

话音刚落,所有评委纷纷从席位上站了起来,对他抱以雷鸣般的掌声,祝贺他成为本届大赛的冠军。

原来,这是大赛评委巧妙布置的一个“圈套”,也可以说是对参赛者信心的考验。他们想知道优秀指挥家在怀疑乐谱有误但遭到权威人士否定时,能否继续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

前两位指挥家也发现了乐谱错误,但当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问题时,他们立刻改变了原来的主张,结果被淘汰出局。小泽征尔因为对自己充满信心而在高手如云的世界指挥家大赛中一举夺魁。

要关闭脑海里自我怀疑的声音,就必须有自己的主见,要坚信自己有能力做好和完成某件事情或者工作,不要一听到反对的声音或是遇到一点困难,就马上否定自己的能力。小泽征尔相信自己的指挥水平,所以即使座席上所有的权威人士都对他提出质疑,仍能坚信自己的指挥没有错误,真正的问题出在那份乐谱上,而前两位参赛者却在评委的反对声中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断力。

当我们无法克制对自己的怀疑情绪时,不要让这种消极的声音一直占据自己的大脑。克服自我怀疑,首要步骤是彻底弄清楚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到不自信和不安,是怀疑自己的办事能力、工作水平还是没有信心承担更高级职务,抑或是不相信自己有开创未来的本领,然后再理清自己的思绪,检验一下它们的真实度。

在我们尚未开展工作时,可用以往的经历作为参考,以前成功的经历无疑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如果之前我们接连受到失败的打击,便有可能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痛苦状态之中,此时应学会用正面的解读方式归因失败,把失败归因于可控的可改变因素,而非恒定的不可控因素,重新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写下我们认为自己可能做不好的,再列出我们认为自己完全可以胜任的,如果能胜任的占的比例更大,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对自己的怀疑。

肯定自己,你也是一颗钻石

在前进道路上,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或者将要发生什么令人感到害怕的事,请记住一点:我们从来不会失去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没有什么能够拿走它。

每个人都有极大的价值,但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却不多。在自己内心中,我们的价值有多大,就会发挥出多大价值来。因为,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一个自认为毫无价值的人能够获得成功。

每个人都是无价之宝,我们要用看钻石的眼光来审视自己,这样才不至于使自己的内心一直处于迷惘之中,才不会使自己一直在贫困线上不停挣扎。

世界上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的衣服上通常都会佩戴一个金色的数字“1”。

有人曾经问他:“这个字是不是表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他回答说:“不是的。因为我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

乔·吉拉德一直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比自身更为伟大,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财富,自己的声音与气息都与众不同。

他这种自我肯定的坚定信念来源于他的生活经历。

乔·吉拉德在35岁时,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穷光蛋,甚至连妻子和孩子的吃喝问题都很难解决。但是,偶然的一次演讲会改变了他的命运。

在演讲会上,一个演讲者拿出一张崭新的十美元钞票,向坐在前排的他问:“你想得到这张十元钱吗?”

他当即就举起手臂,说:“想要!”

演讲者又说:“我会将这张十元钱给你的。但是,在给你之前,我一定要将之‘加工’一下。”

说着,演讲者就把那张钞票揉皱,又接着问:“你还想要吗?”

乔·吉拉德又一次高高地举起手臂,坚定地说:“要!”

“好吧,”演讲者继续说,“我要是这样弄它呢?”

演讲者将那张钞票丢到地上,用脚使劲地踩,将它再次捡起来时,它已经变得又皱又脏。

“现在你还要吗?”演讲者又问他。

乔·吉拉德又坚定地举起了自己的手臂,仍然说:“要!”

“好啦,不管我如何虐待这张钞票,你仍然还想要。因为你也知道它虽然表面上看上去很惨,它的价值却没有减损,它依然还值十元!”演讲者对他说。

乔·吉拉德当即就明白,充分认识到了“自己”这个最大的宝库,从此开始,他就不停地向成功靠近,最终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同样,在生活中,由于一时的决断失误或是环境的影响,我们会多次地摔倒、被击垮甚至被摔得粉碎。这时候,我们可能会灰心丧气,可能会觉得自己一文不值。但实际上,无论在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都从来没有失去自身的价值。只要勇于肯定自己,以坚定而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的困难险阻,那么,我们内心便会再次充满梦想,便能再次创造巨大辉煌。

美国联合保险公司董事长克里蒙·史东说:“要驱除内心的恐惧,就一定要肯定自己。”所以,我们无须抱怨周遭人、事、物对自己的折磨,如果我们愿意用意志去掌握命运,绝对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再度发挥价值。

联合保险公司董事长克里蒙·史东自幼丧父,因为早早地体恤母亲持家的辛苦,从小便懂得以外出打零工来补贴家用。

有一次,当他走进一家餐馆准备向客人叫卖报纸时,却被餐馆的老板赶了出来。然而,史东却一点也不想放弃,他就趁着餐馆老板不注意时,又偷偷地溜了进去。不过,他的脚才刚刚踏进去,就被餐馆老板发现。餐馆老板一气之下就在他身上狠狠地踹了一脚。

对此,史东轻轻地揉了揉屁股,便又拿起手中的报纸,再次向在场的客人叫卖。因为,客人看他勇气十足,纷纷劝请老板给他行个方便。史东那天虽然被踢得很痛,但口袋里却装满了钱。

史东从小便有极强进取心,遇到困难从不唉声叹气,也从不叫屈,一旦确定目标,便不会轻易放弃。在他中学时,他就开始投入保险行业。刚开始,他所遇到的困难与自己当年卖报的情况一样。但是,他经常安慰自己说:“自己是最棒的,反正做了又没什么损失,立马去行动!”

于是,他便鼓起莫大勇气,一次次地走进城市里一间又一间办公室中。终于,他卖出了一份又一份保险。

在他22岁那年,他便成立一家保险经纪公司。开业第一天,他就在繁华的大街上卖出第一份个人保险。接下来,他不断地突破自己的纪录,曾经创下每四分钟交一份保险合同的奇迹。

克里蒙·史东的成功就来自于他勇于在磨难和挫折面前自我肯定。在这个实力决定竞争的时代,在抱怨别人不够重视自己之前,一定要先审视一下自己:究竟有多少能力,有没有及时肯定自己的价值,有没有在跌倒之后再站起来的决心与勇气。不管时境如何变迁,只有不肯轻易否定自己的人才不会败下阵来,才会受到别人的重视,才能被鲜花与掌声所萦绕。

将绝望当作下一次希望的开始

在生活中,没有什么比身处绝境更令人沮丧、恐惧的。要摆脱恐惧的情绪,我们就要学着转变心态,别将自我禁锢在眼前的困苦中,要看到危机后所隐藏着的时机,努力重新开始。当我们看到希望在未来展现时,便能够抓住信念的圣火,赢来出人意料的转机。

乔利·贝朗出生于巴黎一个贫民家庭中,13岁就开始外出打工。因为年纪小,没有哪个工厂肯聘请他。流浪几年后,他找到一个贵族家庭。在他的苦苦哀求下,贵夫人让他在厨房里当一名小杂工。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杀鸡、杀鱼、拖地、扫厕所,几乎包揽全部脏活累活。他一天至少要干12个小时,而所得的工资连一只鸡都买不到,但他仍然感到非常满足。他总是省吃俭用,将辛苦赚来的钱攒起来,养活自己贫困的家。

就是这样紧巴巴的日子也不长久。一天半夜,乔利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原来,贵夫人第二天一早要去赴一个约会,让乔利立即将她的衣服熨一下。因为实在太困,他不小心将煤油灯打翻,灯里的油滴在贵夫人的衣服上了。

乔利被吓坏了。他打一年工的钱也买不来那件昂贵的衣服。贵夫人坚决要求乔利赔偿,给她白打一年工。乔利沮丧极了。但是,当答应给贵夫人白打一年工后,他也得到了那件衣服。

事实上,那件衣服只是弄脏了一点而已。如果将它送给母亲穿,她一定会很高兴。但他不敢将这件事告诉母亲,怕她伤心。于是,乔利将那件衣服挂在窗前,以警示自己别再犯错。

有一天,他突然发现那件衣服被煤油浸过的地方不但没脏,反而将原有的污渍消除了。经过反复试验,乔利又在煤油里加了一些其他的化学原料,最终研制出了干洗剂。

一年后,乔利离开贵夫人家,开了一间干洗店。于是,世界第一家干洗店诞生了。

乔利的生意一发而不可收。几年间,他便成为举世瞩目的干洗大王。如今,干洗店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人们在享受他发明的干洗剂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记住了乔利·贝朗。

很多时候,人在绝望的那一刻,往往意味着新的希望和开始。一切危机的尽头往往都是转机,山穷水尽的地方,往往会柳暗花明。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思维,只要你的心灵不干涸,就能摆脱迷惘,看到光明的希望。所以,当我们的梦想、目标或人生信念遭受“重创”时,千万别轻易放弃,绝望的极点一定会有新的希望在等着你。

在智利北部有一个叫邱恩宫果的小村子。这里西临太平洋,北靠塔克拉玛干沙漠。由于本地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太平洋冷湿气流与沙漠上的高温气流终年交融,形成了多雾气候。但是,浓雾丝毫滋润不了这片干涸的土地,因为白天极为强烈的日光能将浓雾蒸发。

一直以来,这片长久被干旱征服的土地上看不到一丝绿色,人们几乎也看不到一丝生机。几年后,加拿大一位名叫罗伯特的生物学家在进行环球考察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这片荒凉的土地。

看到如此干涸的土地,他很好奇,就在当地住了下来。不久后,他发现了一种十分奇异的现象:除了蜘蛛,几乎看不到任何其他的生物。这里处处蛛网密布,蜘蛛四处繁衍,生活得极好。这位生物学家顿时对这里的蜘蛛产生了好奇:为什么只有蜘蛛才能在如此干旱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呢?

罗伯特借助电子显微镜,发现这里的蜘蛛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很容易吸收雾气中的水分——这就是蜘蛛在这里生生不息的源泉。

后来,在智利政府支持下,罗伯特根据蜘蛛的吸水性原理,研制出一种人造纤维网,选择当地雾气最浓厚的地段排成网阵。就这样,穿行其间的雾气被反复地拦截,最终形成大量水滴。这些水滴滴到网下的流槽里,经过过滤和净化,就成为了可供生物成活的新水源。

如今,罗伯特的人造蜘蛛网平均每天可截水达到一万多升。如果是在浓雾天气,每天可以截水十多万升,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之需求,而且还可以灌溉土地,让这片昔日满目荒凉、尘土飞扬的荒漠中长出了鲜花与青绿的蔬菜。

这个世界上本没有真正的绝境,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我们在遇到困境时,一定不要过早地让心灵干涸,将心中的梦想熄灭。要知道,人在失意时,体内沉睡的潜能最容易被激发出来。只要你换个角度看世界,要将绝望看作是下一次希望的开始,也许就能发现机会就在你失意的拐角处等着你!

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小溪,从不自卑自己的浅薄,时刻坚信,只要前进,终会发现大海;小草,即使不能献给春天一缕芳香,也要把一片新绿献给大地。想要他人看得起你,就要先看得起自己。即便我们什么都没有,也一定不要看不起自己,那样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堕落,更不可能让他人看得起。一个人只有什么时候都看得起自己,才不会轻易被外界的力量所左右,更不会因为内心的怯懦而丧失前进的动力。

从前,有位王子长相十分英俊,可惜他是一个驼子,这个缺陷令他非常自卑。

有一天,国王请来全国最好的雕刻家,准备给王子刻一座雕像。过了一段时间,雕像刻出来了。不过,雕刻家刻出来的雕像没有驼背,背是直挺挺的。国王命人将此雕像竖立在王子的宫前。

当王子看到宫前的雕像时,心中十分震撼。几个月后,百姓们都说:“王子的驼背不像以前那么严重了。”当王子听到这些话时,内心受到了极大鼓舞。

有一天,奇迹出现了,当王子站立时,背是直挺挺的,与雕像一模一样。

人一自卑,就自己看不起自己了。人最重要的是自信,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人人都想得到他人的认可,都希望别人看得起自己,但是假如一个人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么别人怎么看得起他呢?要想别人看得起自己,首先自己就要看得起自己。

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基恩博士曾跟他的病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几个白人小孩正在公园里玩时,一位卖氢气球的老人推着货车从公园的广场经过。那几个白人小孩看到后,便蜂拥过去一个人买了一个,然后兴高采烈地追逐着放飞在天空中色彩艳丽的氢气球。

在公园角落里坐着一个黑人小孩,他羡慕地看着白人小孩嬉戏打闹,但他不敢和他们一起玩,因为他很自卑,害怕那些白人小孩挖苦他。因此,白人小孩的身影消失后,他才怯生生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您可以卖一个氢气球给我吗?”

老人用慈祥的目光打量了他一下,温和地说:“当然可以,你要什么颜色的?”

小男孩鼓起勇气回答:“我要一个黑色的。”

老人惊诧地看着黑人小孩,递给了他一个氢气球。

黑人小孩非常开心地拿过气球,小手一松,黑色气球在微风中冉冉升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老人笑容满面地看着上升的气球,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了拍黑人小孩的后脑勺,一边说:“记住,气球能不能上升,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形状,而是气球内在有没有充满氢气。一个人的成败不是因为种族、出身,关键是你的心中有没有信心。”

那个黑人小孩就是基恩博士自己。

要想让别人看得起你,首先你得看得起自己。我们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很落后,但只要不服输,就一样可能创造奇迹。

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要想让别人看得起,就必须自己先征服自己,看得起自己。

挑战自我是驱除恐惧的有效方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希里尔博士认为,人的思想意识是一个人跨越成功的主导力量,它就像人体的“软件”一样,对人的行动起主导作用。

思想意识有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显意识与潜意识。当意识做所有的决定时,潜意识则会做好所有的准备。换句话说,显意识决定了“做什么”,而潜意识便会将“如何做”整理出来。

显意识就像是冰山浮出水平线上的一角,而潜意识则是埋藏在水平线下面极深的部分。这也从侧面告诉我们,一个拥有挑战性格的人,是有极大的勇气的,他一旦下决心做成某件事情,那么,他就会凭借自身的勇气和胆识去驱除内在的恐惧情绪,借助于潜意识的力量,冲破重重的障碍,直达成功。

亨利·福特被称为现代新工业之父。他在年轻时,在一家电灯公司做普通的工人。但是,他是个勇于挑战自我的人。在车间中,他总是挑最难干的工作去尝试。

有一天,亨利·福特突发奇想,产生了要设计一款新型引擎的想法。在欢喜之余,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的一位知心朋友。那位朋友对此很支持,还鼓励他说:“天下无难事,你就试试吧!”

他回到家里,把家里所有的旧电器都翻腾出来,然后钻在自家的棚子之中,开始研究他的构想——这是一次伟大的自我挑战。

冬天,天气极为寒冷,他的手都冻紫了,牙齿也冻得在不停地“咯咯”响,但是,他觉得一定要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他不断地告诉自己:“引擎的研究已经有了头绪,再坚持一下,就能成就全新的自我。”

就这样,他用极大的勇气,克服了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在旧棚子中苦战了三年,最终将自己“异想天开”的想法变成了现实。

这一天,亨利·福特和他的朋友乘坐着一辆没有马的马车,满大街地晃悠。街上的人都被这一景象吓破了胆,有的还躲在远处偷偷地观望。也就是从这一天起,这个对整个世界都产生深远影响的新工作,就在亨利·福特勇于挑战自我的性格的驱使下产生了。

到后来,亨利·福特在这种性格的驱使下,一步步地迈向了成功。

在决定制造V8型汽车时,他要求工程师们在一个引擎上面安装上一个完整的气缸。工程师们就摇了摇头,说:“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听了这话,福特自己立马怒气十足,命令道:“谁认为不可能,就走人!”

工程师们都不愿意自己失业,只好按照福特的想法去做。因为这些工程师都认为这是一件不可能的工作,于是他们的潜意识中就认为是不可能的,所以,六个月后还是没有一丝一毫的进展。

亨利·福特就自己亲自出马去挑战这一难题。他认为,只要是自己认定的事,就没有不可能!他反复研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几个月后最终获得了成功,成功制造出了V8型汽车。

这就是挑战型性格的巨大推动作用。福特就是依靠着自己不寻常的勇气和胆识,一步步地迈向事业的巅峰的!

马克思说:“成功的路上有许多条歧路,只有敢于挑战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成功之路坑坑洼洼,只有敢于挑战自我,挑战困难的人,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直达最后的成功。

另外,勇于挑战自我的人,绝不会因为害怕或恐惧去被动地坐失对自己有用的方法或机会,他会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可调动的资源和条件,为自己所用。他会在看起来似乎毫无希望的时刻发现生机,从而化险为夷、转逆为顺。每次陷入困境,对我们来说都是生命的洗礼,都是迈向辉煌的另一个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