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东北保家仙之常三太奶
45298300000173

第173章 李文利甘来苦不尽,程俊生带队探金山

我开始喜欢上这条狗了,因为我仿佛能感觉到它的内心,它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似乎都在向我讲述着什么。但我却没法彻底的了解他的想法,更没法了解他心里的故事。我总觉得他不是一条狗,而是一个人,一个有着悲伤的曲折的过去的人,但他隐忍,他仍旧相信未来,他在试图找寻一个安静温暖的角落。

我不知道能不能给它这样的温暖,但我却特别想试试,想把它带在我的身边,安慰它照顾它。既然带它来找我的陈寡妇已经走远,那我索性带她回到我的院子里,跟我奶奶和爸爸商量把他留下来。他们也是善良的人,相信一定会答应我。

想到这我站起身,往前迈了一步回头看着他。他却仍然趴在那里,不动地方。我伸出手,召唤它的名字,

“包黑子,黑子,来……来……黑子……”

大黑狗见我召唤它,便站起身,但却一直不往前迈步,尾巴摇晃的更频繁,但我能感觉到这并不是在向我示好,而是它十分的着急。

他在原地打转,喉咙里发出呜呜的声音,他果然是十分的着急,他怎么也不向前迈出一步。我特别的纳闷,难道他不想跟我进院子吗?难道他不想来我家让我养他?我再次走到它的身旁,他凑过来用头蹭我的大腿。我蹲下身子,抚摸着它,

“包黑子,大黑,,走吧,跟我进院子吧!”

他抬头望着我,却往后退了一步,我站起来往前走了一步,它再往后退了一步,我再走一步,他又退一步,索性转过身,拐过墙角,跑进西沟,一转眼没了踪影。

眼看着它跑远,我并没有追赶,我也知道自己追不上,可能是其中有什么隐情,所以他不肯跟着我,不过既然它走了,我也没有什么办法,便只好走进院门,回到屋子里。

“大勇,你干啥去了,尿个尿这么这么久……”

奶奶给我盛了一碗饭,递到我面前问道。

“啊,刚才,陈寡妇在咱们家门外……领来一只大黑狗,挺可怜的,我想带它进院子,它就跑了……”

“大黑狗?”奶奶抬头顺着窗子往外看了看,

“咱们村没有几只大黑狗啊……”

“特别可怜,又脏又瘦,可能是没人要的……”

奶奶点了点头,没说什么,一家人继续吃饭。

吃过晚饭,太阳已经下山,院子里暗淡了下来,朦朦胧胧的。我走到大门口,隔着大门的栅栏向外张望。其实我是想看看包黑子回来了没有。果然,它仍然趴在墙角处,跟刚才一样,看见我赶紧站起来,尾巴来回的摇晃。

再次看见它我特别的开心,但我知道它是不肯跟我进院子的。于是我摸了摸它的头,让他在大门口等着我,我便赶紧跑回屋子,拿了两个馒头,往外就跑。

跑到大门口的时候,包黑子正在原地等我,头从院门的栅栏里伸里进来,见我手里拿着食物,尾巴摇的更快了。

我赶紧把馒头递过去,它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看来她真的饿坏了,没几口就吃光了。抬起头,继续眼巴巴的看着我。我知道他没有吃饱,便跑回了屋子里又拿了两个。他一连吃了四个馒头,发现他已经不饿了。

它吃了我的馒头,对我已经没有了戒备,我想借机把它喊到院子里来,可无论我怎么样喊它,它还是拒绝,只好作罢。于是在大门口跟他玩儿了一小会儿,他们又转身向西跑去。现在走远,我便回了屋子。

……

在后来的十几天里,刘家镇异常的平静。当然,我所说的平静,是指在这十几天里,没发生过任何离奇的事情。当然,农闲季节,人们都很清闲,一日三餐,喝茶聊天,这便是农闲季节村民们的日常。

白小娟和李文学那晚失踪又回来了之后,便再也没发生什么异常的事,一开始李文利还一直担心他们的新房梳妆台下面的那跟地洞,会不会带来什么不详,但看着小两口恩恩爱爱,时间久了,便渐渐的淡忘。

要说李文学和小娟结婚之后,小两口都变化不小。那天在街上,刘振刚遇见了李文学,李文学竟然对着刘振刚一笑,并且打了个招呼。这是很多年以来都不曾有过的事。自从他发了失心疯之后,便南山北坡的到处乱走,别说见了外人,就连在家,跟李文利都好几天不说一句话。现在却一天比一天好,除了见人会打招呼,还每天前前后后的帮李文利干活。

虽说李文利把这小卖店给了文学两口子,但毕竟李文学不懂得经营,上什么货,进价多少钱,哪跟该上多少,他都不懂。这些又不是三天两头能学会的。所以暂时还得李文利来掌握。

李文学每天起的很早,第一件事就是把卖店的火炉升起来,再在火炉的盖子上烤上几个地瓜,然后打扫卫生,擦拭货架,整理货物。小娟就和李文利的媳妇一起,做做饭,洗洗衣服,拉拉家常。家里自然多了很多欢快的气氛。很多直近的邻居,都说小娟是有福之人,给李文利家带来了旺运。现在不但李文学的精神头比以前好了很多,而且小卖店也比以前干净利落。李文利一家的霉运已经过去,好日子就在眼前了。

每次听到大家伙说起这个,李文利都乐的合不拢嘴巴。但我奶奶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因为她知道,别看最近小娟和李文学的日子过的怎么好,四方煞的魔咒仍旧没破解,在那些试图冲破四方煞的妖邪眼里,小娟是最后的关键。况且前阵子的百鬼夜行,又突然在王革命家消失,无不预兆着这场巨大的浩劫,就在眼前。所以现在的日子越是平静,便越令人担心。

假如劫难不可避免,那么最恐怖的不是经历劫难,而是等待它来临的过程。

好日子宗是过的最快的,一眨眼就出了正月。要说这天气也是不正常,去年腊月里一直到正月,天气都冷的出奇,按照赵村长的话说,自己活了六七十年,都没见过这么冷的冬天。除了腊月里的那几场雪外,整个冬天就再没下过雪。每天都是艳阳高照,但阳光都是冰凉棒硬的。

可一出了正月,天气立马变了个脸,气温直线的上升,尤其是到了晌午,太阳一照,暖洋洋的,甚至让人产生了错觉,以为这是五方六月的初夏。天气暖和了,人们也分外的精神。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吃猪头。早上要在园子里“画天仓”,祈祷一年风调雨顺收成好,这便是过了年之后的又一个充满节日气氛的日子。赵村长在家吃了早饭,便早早的来到村部,因为前两天县城里打来电话,说今天县里的地质队要来刘家镇勘查。

其实之前王队长他们在施工的时候,已经跟赵村长透露过,据说前阵子文物保护部门研究大石碑上的碑文的时候,发现了那段“九缸十八锅,不在阴坡在阳坡“的记载,经验丰富的冯达觉得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相信刘家镇的山上一定藏有珍宝。其实冯达所说的珍宝并不是说那些金银宝藏,他猜测刘家镇的山上,有着不同寻常的矿藏。结果后来他的猜测流传出去,被村民们误解,便以为刘家镇地下埋有宝物,所以那阵子很多村民偷偷的前后院子的挖宝,但谁也没挖到。

我,后来他回到城里,去找了地质队的领导,跟他们说起这段碑文,那领导一开始不相信,还嘲笑冯达既然相信一块石碑上的莫名其妙的话,但冯达一再坚持,最终说服了他们来刘家镇考察,日子就定在今天。

当然这件事对刘家镇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并且这次跟年前的那次受骗不同,不论是文物的修缮,还是请来地质队勘查,来的都是正规的专业人士,都带着介绍信,盖着大红的公章,而且并没有向村里要一分钱,吊出了大石碑,让埋在下面的贔屃见了天日。赵村长在刘家镇一辈子,才知道原来大石碑下面的还有这么大的一个家伙。看来这伙人真的干实事,所以一定是正儿八经的。

果然,中午的时候,村部门口来了两辆车,从车里下来几个人,带头的正是冯达。见了赵村长格外的热情,并给赵村长介绍,这些都是县城地质队的,带头的这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就是这次带队的队长程俊生。

赵村长十分的高兴,赶紧把大家伙让到村部的里屋,安排值班的小分队员沏茶倒水。程俊生听了冯达的介绍,再看看这埋头白发、脸上皱纹堆垒的赵村长,心里自然十分的敬佩。年轻的时候当兵打仗豁得出去性命,现在这么大年纪了还一心为刘家镇操心,的确是个可亲可敬的老人。

喝了几口茶水,程俊生跟赵村长说明来意,这次来,主要是先做做简单的地质勘探可测量,采集一些标本回去化验,如果初步断定底下有可能有矿藏,过几天还要来钻探队,采集不同地点的地下标本再去化验,最终得出的结论,才能决定是否有开采的价值,如果有,国家将会拨款,在这建设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