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里常有“一个老鼠坏一锅汤”式的下属,他们爱发牢骚,说怪话,制造消极情绪,恰恰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对这种人也要小心,他们就像一只臭鼬,你可千万不能让他在你的帐篷里释放臭气。
春秋时的齐庄公是一个轻佻****的君主。他手下的大臣崔杼的妻子很漂亮,他就去跟她通奸。并故意拿崔杼的帽子送给别人,以此暗示崔杼的妻子有外遇,从而羞辱崔杼。他身边的侍从劝说他不要做得太过分,他根本就不听。
崔杼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愤怒,就指使人把齐庄公乱刀砍死了。在这个过程中,崔杼一直没有露面,他努力想使此事与他无关,从而减轻弑君的罪名。
齐庄公的大臣晏子站在崔杼家的大门外,料到齐庄公已经惨遭毒手,便说:“君主为国家而死,臣子应当跟着他死;君主为国家逃亡;臣子也应该跟着他逃亡。可是假若君主是为私事而死,为私事而逃亡,除非是他的亲信,否则谁会跟着他呢?”崔杼家的大门开了,他走进去,头枕在齐庄公的尸体上大哭了一场,然后走了出来。晏子这么做,是表明他是国家的大臣,并不是庄公私人的宠信者。
有人对崔杼说:“一定要杀掉晏子。”崔杼说:“算了吧,他是众望所归的人,杀了他不得人心,而放了他可以赢得民心。”
再看一个有趣的例子:
公元479年,刘宋大将萧道成握有重兵,被封为齐王。当时宋顺帝刘准才13岁,是一个小孩子,萧道成就演了一场禅让的戏,让刘准把帝位禅让给自己。这样,刘宋政权就变成萧齐了。
谢朏是著名的学士,当时在皇帝身边任侍中,他非常有气节。他眼见宋顺帝被迫退位,臣子萧道成忤逆篡位,非常愤慨。在萧道成受禅即位那天,谢朏正好当班。按惯例,侍中负责解除前代皇帝的玉玺授予后帝。谢朏却佯装不知。中使下达诏书通知谢朏,谢朏故意问:“有何公事?”
中使说:“请侍中解玺授齐王。”
谢朏反唇相讥说:“齐朝有齐朝的侍中。”
说罢,他拖过枕头,躺下就睡。
中使见状,一时吓坏了。不过,他只想息事宁人。于是,他婉转地说:“谢侍中一定是身体不爽,我去禀报就是了。”
谢朏闻言一下子从床铺上跳起来,大声说:“我没病!我没病……”
话没说完,他就把朝服穿好,快步走出东掖门,坐车回家了。
萧道成听说谢朏拒绝履行侍中的职责,无奈之下只好让左长史王俭担任侍中来解玺。
事后,萧道成的长子萧赜(zé)为此事要求诛杀谢朏。萧道成听罢只是摇摇头说:“杀之成其名,我看还是不理睬他的好。”
崔杼和萧道成自己做了不太光彩的事,心里有鬼,所以不敢杀这种正直而有声望的人,怕自己不得人心。
从这两件事我们也可以联想到,社会上或者一个组织里往往有这样一种人物,他有声望,能够影响舆论。作为领导,对这种人一定要谨慎,不要轻易打压,而是要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