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背着智慧闯天下(下)
45310300000024

第24章 创立自己的品牌

“名不正则言不顺。”取得道义的合法性,抢占有利的口号,夺得话语权,对于做大事来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乱世,群雄并起,谁都想吃掉别人,独占天下。这时候,他们通常都宣称自己是正统,是天命所归,而别人都是贼。比如项梁拥立楚怀王的孙子,重新打起“楚”的旗号;再如曹操挟持汉献帝,自任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取得道义的合法性,创立自己的品牌。

曾国藩也是一个品牌策划大师。曾国藩因首创湘军,一举扑灭近代史可圈可点的太平天国运动而名声大振,位极人臣。曾公的军事思想和有关方略,被后来的政治家、军事家推崇备至,******主席曾有读近代史“独服曾文正”的感慨。

从策划和营销的角度来看,曾公成功地开发和运用“湘军”这一品牌,堪称是一代策划大师。

初创湘军时,曾公没有值钱的名分,要钱没有,初战大败,有过两次差一点儿“殉节”的经历,可谓三起三落,好在其“不懈的报国志向”和良好的心境及修为,硬是渡过了难关。综观其整个过程,对品牌的塑造有三个方面值得有关人士的借鉴:

一是善于抓住和利用机会。往往时势造英雄。在当时满清的整体军备衰败时(这就是机会),曾公在积极争斗中脱颖而出,已成必然。曾公获实际权力后,为其打胜仗的目的,置古训和陈规于不顾,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立即健全和强化造血功能,设局收税等,使队伍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与强大的太平军抗衡。

二是善用人才,量才适用。他虽用了大批文人(大多是不得志的,也只有靠军功来光耀门楣的落魄之人),对一介武夫也尽其所长,使得他帐下军事型的、谋划型的、经济型的人才应有尽有,对有功者尽可能请旨封赏。在湘军鼎盛时,在全国18个省中,有13个省的封疆大吏是其属下和门生,担任其他类似职务的,也不少于20人,其势如日中天,前无古人,登峰造极。

三是用文化来训练军队,使之成为有思想、有活力的“曾家军”。曾公编写了多种手册要求士兵的同时,还提出了一些“乱世须用重典”,“宁可错杀一千,决不放过一个衣冠禽兽”的经典语言,多被后人采纳,成为治兵行军语录。他第一次大规模对有功部下的奖赏竟是一把刻有他名字的匕首,这也是潜在的文化影响。从品牌的开发角度,他紧抓了文化内涵的影响和独具个性的塑造,使他的军队不同于其他的部队,最后走向成功。

开发是成功了,如何管理也成问题。曾公和他的湘军名满天下时,在朝野却毁誉参半。他一方面受到封侯拜相、满门得宠的皇恩浩荡,另一方面也体会出功高震主、必遭猜忌的天威凛冽。当时如有不慎,要么自成一统,要么身家性命毁于一旦。以其忠君报国思想,肯定不会犯上。为了功成身退,独善其身,他毅然裁撤湘军,同时把核心力量向他的分支淮军倾斜,保持相当的力量,较好地摆脱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曾国藩的这一套经验是很值得现代企业在搞策划、搞项目时所需借鉴的。

曾国藩很重视宣传。在讨伐太平军的檄文中,他善于争取民心,与太平军争夺思想阵地。

首先,他抓住“田则天王之田”一说,利用私有观念煽动群众反对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没收地主土地,平分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是“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不分青红皂白地打击了自耕农以上的各个阶级和阶层,扩大了打击面。曾国藩抓住这个弱点极力挑拨,煽动中农以上中小土地私有者同地主阶级站在一起反对太平军,尽可能将太平军孤立起来。

他还利用封建伦理观念反对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太平天国宣布天下男子皆兄弟,天下女子皆姊妹,军民上下皆以兄弟姊妹相称,极大冲击了封建礼教,引起了许多士人的反感。君臣、父子等封建人伦观念已存在了几千年,对人们影响很深。曾国藩利用人们这种思想基础,宣称太平天国不让人们称自己的父母为父母,而只能称为兄弟姊妹等等,更加深了人们对太平军的误解,达到了在政治上孤立太平军的目的。

利用尊孔思想争取封建士人。当时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都是儒教的信徒,即使有些人不满于清王朝的统治,但并不反对儒家思想。这部分人是知识阶层的主体,也是社会的主体,在社会结构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曾国藩抓住这个特点,竭力争取这部分人,吸引他们同自己一道维护清朝的统治。他指责太平天国反对孔孟,而自己则以卫道者自居,便很容易得到了这些人的好感。事实证明,曾国藩的湘军以及淮军集团骨干就是这些士人,由于争取了他们的鼎力支持,才促成了最后的成功。

利用传统的民间信仰反对太平天国的外来宗教。太平天国独尊上帝,在思想领域里反对孔孟,反对鬼神迷信,甚至连颇受民间尊敬的关羽、岳飞的塑像,他们也往往加以毁坏,这就不仅遭到封建地主阶级的反对,连普通的百姓也想不通。曾国藩抓住这个弱点大加攻击,引起一些人对太平天国的不满,达到孤立太平军的目的。

作为有实力者更应该重视名誉对自己长远利益的巨大帮助。千万不能因为蝇头小利干那些有损自己声誉的事。对那些人所共知的道义形象,应该是保护和利用,而绝不应该毁坏他。政治家们最善于树立道德形象,对那些血统高贵的遗老遗少、文化名人、道德楷模一定要加以尊重,以笼络人心、以德治天下。

在乱世中对待前朝皇帝最好的模式当属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维护了王朝的道统,获得了道义上的惟一合法性和权力上的威严性,在天下普通民众眼中,显得很具有道德形象。当然,对手和智者很会看穿这种手段,但是天下之大,有头脑又有话语权的人又有几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