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孙权
45314000000009

第9章 又一起家国惨祸

鲁肃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吓着了孙权,但第一步却深深触动了孙权。因为黄祖对于整个江东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孙权的父亲孙坚就是死在黄祖的手上的!

孙权急于证明自己完全配得上江东荣誉文化的要求,已经杀了孙策不敢杀的人(盛宪)。如果他还能把孙策没能杀掉的黄祖干掉,为父亲报仇,岂不是再也没人敢质疑他的合法地位了?

但是,孙权此前从未有过作为主将领兵出征的经历。说实话,他内心是非常害怕的。但是,他还是出人意料地做出了亲征黄祖的决定。

这又是为什么呢?

个体在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其大脑会将消极感受阻挡在意识之外,从而使自己体验不到不愉快的情感。这就是人类固有的心理防御机制。导致孙权做出看似十分冲动的决定的是一种叫做“逆恐反应”的特殊心理防御机制。即,一个人越是害怕什么,就越是去做什么。

孙权非常在意外界拿他与孙策做比较,并对他的胜任能力做出评价。他的全盘孙策化,就整体而言,也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就是要伪装出自己的强大,以避免在内心真切体会到自己的软弱无能。

领兵出征是孙权最为害怕的事情。但如果孙权敢于去做这件他最害怕的事情,那就表明他不用再为自己的软弱无能感到羞耻或不安了。同样是领兵出征,孙策是毫无畏惧而奋勇向前,而孙权是满怀恐惧而奋勇向前。尽管展现于外的行为别无二致,但兄弟俩的内心世界却判若云泥。这也正是人类心理的奇奥玄妙之处。

在鲁肃的建议中,剿除黄祖和讨伐刘表是两步棋,但在张昭看来,却是一步棋。因为黄祖镇守江夏,是刘表的部将。进攻黄祖,就等于是进攻刘表。以江东的实力,对付刘表决没有必胜的把握。而孙权刚刚继位,就发生了多起叛乱,当务之急不应该是去进攻别人,而是安定内部。

再贤明的人也很难逃脱嫉妒的魔咒。张昭对鲁肃的“妖言惑主”非常不满。他牢牢记得孙策临死之前所说的“内事不决问张昭”,也想牢牢把对孙权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现在,他看孙权对鲁肃的话很入耳,就坐不住了,马上对孙权说:“我看鲁肃年少粗疏,自大骄狂,不可任用!”

孙权本来对鲁肃的第一印象非常良好,正准备重用他。但托孤重臣张昭明确发话了,此刻的孙权还没有勇气和信心来违逆张昭,就只能委屈鲁肃了。此后一连好几年,孙权始终对鲁肃敬若上宾,但一直没有授予他实质性的职务。而张昭与鲁肃的意见不合,也从这里埋下了伏笔。

孙权虽然受张昭影响而没有任用鲁肃,但剿除黄祖这件事的意义实在是太重大了,孙权禁不起“诱惑”,仍要一意孤行。

孙权亲率大军,对江夏发起攻击。

没想到,这一次孙权的运气相当好,战事进展十分顺利,很快击垮了黄祖的水军。孙权一路追击,部将凌操轻舟突进,奋勇向前,眼看就要将黄祖擒住,不料却被黄祖的部下甘宁一箭射杀!凌操的儿子凌统拼死厮杀,把父亲的尸体抢了回来。

孙权大怒,一路强攻到黄祖的老巢沙羡城下。沙羡城的城墙坚固,一时不能攻破。孙权眼看胜利在望,正要加力攻打,却从后方却传来了一个巨大的噩耗!

孙权的弟弟孙翊竟然再一次复制了孙家儿郎的死亡模式,在丹阳郡太守的任上被人刺杀了!此时的孙翊才刚刚二十一岁。(刘琬的神奇相术再一次准确命中!)

孙翊之死的责任必须记在孙权头上。因为,这正是孙权此前滥杀盛宪种下的恶果。

丹阳郡是江东重地,南依皖南,北临长江,是江东抵御北方的基地。孙权知道弟弟孙翊勇猛无敌,颇有长兄孙策之风,因此特意安排他担任丹阳太守,扼守这一重镇。

孙翊到了丹阳郡后,为加强力量,征召了妫览、戴员两个人当自己的部属,予以重用。但是,孙翊却不知道,盛宪生前曾经举荐过妫览、戴员,对他们有知遇之恩。盛宪无辜惨死后,妫览、戴员痛彻心扉,决意要为盛宪报仇。正在无从下手之际,却得到了孙翊的征召。孙翊的这个做法,等于是在自己的身边埋下了两个定时炸弹。

但是,就算孙翊不知道妫览、戴员与盛宪之间的亲密关系,丹阳这么大一个郡,不可能没有人知道。可是,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提醒孙翊要保持警醒。说起来,这还是要归结到孙翊刚愎自用的性格。孙翊实在是太像孙策了。大家都知道,他很难会因为别人的劝谏而调整自己的决策与行动。说得多了,反而惹他烦了。所以,众人都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静观其变。

孙翊生性急躁,对待身边的侍卫从人也一向毫不留情。有一个叫做边洪的从人,多次遭到孙翊的鞭挞。边洪对孙翊怀恨在心,却慑于他的神威而不敢轻举妄动。

妫览、戴员察知边洪的不满后,巧妙勾引,和边洪结为心腹之交。三个人同仇敌忾,常常在一起,商量如何除掉孙翊。

孙翊的性格就像孙策一样,大大咧咧,毫不设防。孙权出征黄祖后,孙翊依然漫不在意。但孙权的远离出征却给了妫览等人一种内部空虚的暗示,从而助长了他们行刺的胆气。

这一日,孙翊设宴招待本郡的部将下属。平时出席宴会,孙翊都是刀不离身的,但偏偏这一天他却疏忽了。如果孙翊还是像平日那样带刀而行,妫览等人可能依然不敢打他的主意。但手无寸铁的孙翊却等于是向这帮蓄谋已久的刺客发出了最热烈的邀请。

孙翊在筵席上喝了很多酒,到了送客的时候,脚步已经踉踉跄跄。边洪瞅准时机,趁着跟在孙翊身后送客的便利,一刀将孙翊砍倒!孙翊酒劲发作,根本无力抵抗。可怜英勇无敌的孙家三郎,没有死在两军对垒的激烈拼杀中,却在阴沟里翻船,断送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边洪行刺成功后,妫览、戴员暗中护助他逃往山中躲藏起来避风头。妫览、戴员趁机掌控了丹阳郡的军政大权。

孙翊遇难后,他的妻子徐氏并没有像一般女人那样,六神无主,哭哭啼啼。徐氏立即发出悬赏,明确要求孙翊的部属紧急追捕凶手边洪。

妫览、戴员和边洪三人,平素经常聚会商议,这是众所周知的。这一次边洪的行刺,明摆着和妫戴两人脱不开干系,但因为这两人平素得孙翊重用,现在又掌控了局面,众人均不敢多言。但徐氏强烈要求缉拿凶手,还是给妫览、戴员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摆脱物议,安抚人心,妫览、戴员不得已将边洪缉拿归案,并把他当成替罪羊杀了。杀了边洪之后,妫览俨然自领丹阳太守,发号施令,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附近的庐江太守孙河得知孙翊遇害的消息,悲愤不已,立即快马加鞭,赶到丹阳郡的治所痛斥妫览、戴员两人。

孙河是孙翊的堂兄,但孙河其实并不是孙家人。孙河原本姓俞,后来因为孙策十分喜爱他,就赐他姓孙,把他当作自己的亲兄弟。孙河因此对孙策非常感恩。孙翊一出事,孙河的反应果然也像亲兄弟一样。但孙河还是太鲁莽了一点。他不带任何人马,单身一人,跑到已经被妫览掌控了的地盘上指斥人家,岂不是自投罗网?

妫览戴员杀了边洪后,本来自欺欺人地认为自己已经洗脱了干系,既报了故主盛宪的仇,又保得了自身的平安。但孙河行色匆匆跑来,当众撕下了他们的伪装,妫览戴员立即就狗急跳墙了。

真相既已无可隐瞒,妫览戴员十分担心孙权随后会举江东之力,来为兄弟报仇。为了保命,妫览戴员再起杀心,又是一刀,将孙河斩了。然后,立即派人与曹操派驻德扬州刺史刘虞联系投诚事项。

这已经是孙权接位后发生的第四起叛乱事件了。而且,由于丹阳郡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可以说是最危险的一次叛乱。如果曹操抓住这个机会,趁虚而入,江东这块大肥肉就会顺势落入他的口中了。

孙权闻报,得知前因后果后,又怒又惊。他非常担心兄长交给自己的基业会因为自己的一时轻率而毁于一旦。虽然擒拿黄祖已经近在眼前,但也只能立即罢手,转头率领部队,紧急赶往丹阳平叛。

心理感悟:重复固有的模式,必然得到同样的结果。

心理防御机制个体在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其大脑会将消极感受阻挡在意识之外,从而使自己不会体验到不愉快的情感。

逆恐反应一种特殊的心理防御机制,即越是害怕什么,越是去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