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地理地貌的变迁
45341400000014

第14章 海洋

海洋是地球表面2/3被海水覆盖的部分。一般开阔海洋中心部分叫“洋”,靠近陆地的边缘部分叫“海”。海的面积只占海洋总面积的11%。全球的洋与海彼此沟通构成统一的世界海洋,可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洋。一望无际的海洋,有时风平浪静、微波荡漾,有时惊涛骇浪、汹涌澎湃。长期以来,人们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一直在探索它的奥秘。海洋是个大宝库,海上可以航船,是联结各大洲的重要运输线;海水中含有许多有用的元素和化合物,可供人们使用;生活在海水中的鱼类,大多可做成美味佳肴;海底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供人们开采;就连波浪、潮汐和海流也可为人们提供用之不竭的能源,用于发电等。

太平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洋。不少科学家认为地球形成时有一个原始的凹地,后来地球上有了海水,并且逐渐聚集到里面就成了太平洋。它在亚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南北长15800千米,东西宽19500千米,面积约1.8亿平方千米,几乎是全世界海洋面积的一半。它还是世界上最深的大洋,平均水深为4028米,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地方。它有1万多个大小岛屿,除了许多在地质构造方面和大陆有关的大陆岛之外,更多的是由海底火山喷出物质堆积而成的火山岛和由珊瑚遗体构成的珊瑚岛。

太平洋风景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舰队进行环球探险。在通过狂风怒吼、惊涛骇浪的大西洋之后,舰队沿着南美洲的东岸,提心吊胆地穿过南美洲南端和火地岛之间的海峡,进入了另一个大洋,并且继续西行了3个月零20天,碰巧这段时间内连一次小风暴都没有遇到,于是麦哲伦就叫这个大洋为“帕斯菲克”——意思是风平浪静、太太平平的大洋,就这样,太平洋的名称一直用到现在。而实际上,有时太平洋的浪涛也是十分惊险的。

大西洋

大西洋是世界上第二大洋,面积9000多万平方千米,仅次于太平洋。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和南、北美洲之间,欧洲人用希腊神话中擎天巨神的名字阿特拉斯来称呼它。大西洋为一南北长条形,有些像英文字母“S”形。科学家们认为,在远古时代,欧洲、非洲和南、北美洲是连成一片的大陆,地球表面并没有大西洋。大约在2亿年前,地壳运动使这片大陆裂开了,一侧为欧洲和非洲,另一侧为南、北美洲;此后,地裂缝不断扩大,使南、北美洲与欧洲和非洲不断分离开来,它们之间形成一些海和湖,这些海与湖逐渐连通,水深也不断加大,海水从各个方向进入,慢慢地便形成了今日的大西洋。

地图上的大西洋

印度洋

印度洋是世界上第三大洋,面积为7500万平方千米,位于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之间。印度洋平均水深只有400米,是四大洋中最浅的海洋;从北到南,由浅变深,好像一个巨大的斜坡。在印度洋中,虽同属一洋之水,但各处的盐度有高有低:印度半岛东部的孟加拉湾中,因为有巨大的恒河、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等大河流的淡水流入,湾内海水的盐度只有30‰~34‰;而印度半岛西部的阿拉伯湾,虽然有印度河的淡水流入,但是海面蒸发量大,海水盐度则高达36.5‰,与它相通的红海盐度高达42‰,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在澳大利亚西部洋域有一个椭圆形的高盐区,盐度高达36‰,从这里向南,海水盐度逐渐降低。这种盐度的变化使各区的海水中生物和海水的其他物理性质也有很大的差别。

北冰洋

北冰洋是世界四大洋中最小的洋,面积1478.8万平方千米,只有太平洋的1/12;平均水深1097米,仅有太平洋的1/3,最大水深5499地图上的北冰洋米。北冰洋是以北极为中心的海洋,这里冬季为极夜期,整个冬季为黑夜,长达179天,平均气温为-20℃~-40℃,最低达-53℃;夏季为极昼期,全是白天的时候长达186天,7~8月份最暖,气温为8℃以下。北冰洋平均冰厚3米,像一个冰盖,盖住了整个北冰洋的2/3。这里的冰已存在3300万年,科学家对它一层层进行分析研究,可了解3300万年来气候变化的详细情况。北冰洋冰的边缘,由于气候较暖,常形成一些冰山,离开大冰盖,漂向大西洋,常给那里的航船带来危险。北冰洋虽然寒冷,它边缘的巴伦支海和挪威海是世界最大的渔场,盛产北极鲑鱼和鳕鱼等。冰上有北极熊、北极狐、海豹、海象和企鹅等珍奇生物,边缘海海底还发现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

最大最深的海——珊瑚海

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珊瑚海,面积479.1万平方千米,几乎等于北冰洋面积的2/5,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珊瑚海的海底地形大致由西向东倾斜,平均水深2394米,最深处达9140米,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

珊瑚海是典型的热带海洋,全年水温在20℃以上,最热月水温达28℃。海区终年受赤道暖流及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有利于珊瑚虫大量繁殖。这儿的海岛,几乎全属珊瑚岛。在近澳大利亚大陆处有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

珊瑚海中还生活着成群的鲨鱼,因此有的人又称它为“鲨鱼海”。

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

马尔马拉海马尔马拉海位于亚洲小亚细亚半岛和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之间的内海,面积仅1.1万平方千米,为珊瑚海面积的1/453;平均深度183米,最深处1355米,是世界上最小的海。

此海虽然“小巧玲珑”,但它与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共同组成了土耳其海峡,成为黑海进入地中海的唯一一条海上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马尔马拉海是亚欧大陆之间断裂下陷而形成的内海,所以海岸陡峭。海中有一些大陆岛,岛上盛产大理石。“马尔马拉”就是希腊语“大理石”的意思。其中,海中最大的岛也是用“马尔马拉”来命名的,即马尔马拉岛。可见,这里是一个大理石的世界。

最浅的海——亚速海

亚速海位于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南部通过刻赤海峡通往黑海,面积3.8万多平方千米,平均深度8米,最深处也只有14米,是世界上最浅的海。

地图上的亚速海

亚还海海岸多泻湖、沙嘴,海水含盐量比黑海低得多,所以产鱼量大大超过黑海,成为当地重要的产鱼区,所产鱼类主要有:棱鲱、棱鲈、鳀、鳊等。

最淡的海——波罗的海

位于欧洲大陆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之间的波罗的海,是世界上最淡的海。它的面积38.6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86米,平均含盐度7~8‰,各个海湾的含盐度只有2‰,河口附近几乎全是淡水。致使波罗的海含盐量最低的原因是,它所处的纬度较高,气候凉湿,蒸发微弱,周围又有大小250条河流,每年有472立方千米的淡水注入,加之四面几乎被陆地所环抱的内海形势,使盐度较大的大西洋水体也很难改变波罗的海的海水特性。因此,波罗的海就成为最淡的海。波罗的海的海岸线十分曲折,多优良港湾,俄罗斯的圣彼得堡、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等,都是波罗的海沿岸的主要港口及名城。

最咸的海——红海

地图上的红海位于亚洲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之间的红海,是世界上含盐量最高的海。红海的含盐量高达41‰~42‰,深海个别地方甚至在270‰以上,这几乎达到饱和溶液的浓度,就是人躺在上面,也不会沉下去。

红海含盐量如此之高的原因是,北回归经线横穿此地,使这里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气候炎热干燥,蒸发量大大超过降水量,加之红海两岸没有大河注入,得不到淡水补充,海域呈封闭状态,因此,红海的水就比其他地方的海水咸度大多了。

红海从西北到东南,纵贯在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之间,是一条活跃的商业通道。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红海更成了印度洋与地中海、大西洋之间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最大的陆间海——地中海

位于亚、非、欧三大洲之间的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它东西长约4000千米,南北宽约1800千米,总面积250.5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欧洲面积的1/4,是世界第六大海。它被半岛和岛屿分成利古里亚海、第勒尼安海、亚得里亚海、爱奥尼亚海、爱琴海等7个“子”海。

地中海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以直布罗陀海峡通大西洋,东北以土耳其海峡连接黑海,东南经苏伊士运河同红海相通,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要道。

地中海地区是“地中海式气候”的典型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沿岸盛产葡萄、柑桔、无花果、油橄榄、椰枣等水果。

地中海的水产以金枪鱼、沙丁鱼、竹荚鱼、龙虾、贝类等为主。近年来,由于海水受到严重污染,许多鱼种已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