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地理地貌的变迁
45341400000026

第26章 风蚀地貌

风蚀地貌风蚀地貌是由于风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风本身没有多大的侵蚀力,但是风力扬起的沙粒、碎屑等物质,不断地击打着地表,那些薄弱的地方就不断地被侵蚀掉,于是形成了如风蚀洼地、风蚀蘑蒜、风蚀谷等风蚀地貌。沙粒等被风挟带着不断搬运走,在风力变小的地方便停了下来,堆积成沙丘、沙漠等风积地貌。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都属于风成地貌。在干旱地区,降水量比蒸发量少,由于严重缺水,植物稀少,地表只能裸露在外,所以风力作用就显得很强大,风蚀地貌也就比较常见。中国西北地区属大陆性干旱气候,所以那里风成地貌较多,大到沙漠,小到风蚀蘑菇都可以见到。

风蚀蘑菇

风蚀蘑菇是外形为上粗下细如同蘑菇状的独特的风蚀地貌。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有一些孤立的岩石或水平裂缝较多的岩石,在岩石的近地风蚀蘑菇面部分,由于风所挟带的沙粒多,而且粗,对岩石的磨蚀就十分强烈;而在岩石的上半部,由于风所挟带的沙粒少,而且细,对岩石的磨蚀力量就相对小得多。特别是对于下部比上部松软的岩石来说,通过风的磨蚀作用,更容易形成上部大、下部小的形如蘑菇状的地貌了。在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有十分典型的风蚀蘑菇,在茫茫的沙漠中,远远望去,犹如是沙海中长出来的高大蘑菇,不但点缀了单调的沙漠,而且气势不凡,还颇为壮观呢!

雅丹

雅丹是由风蚀垄脊、沟槽和洼地形成的一种风蚀地貌。中国新疆罗布泊地区的雅丹地貌最典型。在干旱地区,地表容易产生裂缝,定向的大风沿着这些裂缝乘虚而入,就像一把巨大的梳子一样,不断地把疏松的部分梳掉,使裂缝变得越来越大,成为沟槽和洼地;而不易侵蚀的部分就留了下来,成了沟槽和沟槽之间的垄脊,于是就形成了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为“具有陡壁的小丘”。在19世纪末和甘肃雅丹地貌20世纪初,一些中外科学家在罗布泊一带考察,看到这里大面积的土丘和洼地相间分布的地表形态,就称呼它为“雅丹”,后来便成为专用名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