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45341900000001

第1章 想象中的原子

德谟克利特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墨翟曾提出过物质微粒说,他称物质的微粒为“端”,意思是不能再被分割的质点。

但在战国时代,有一本著作《庄子·天下篇》中却提到了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一尺之槌,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个短棍今天是一尺,明天取一半,余二分之一尺,后天取一半,余四分之一尺,以此类推,永远没有尽头。当然,这里并没有提出,也不可能提出用什么方法分割的问题。但在那个时代,我国古代学者就能用思辩的方法来这样提出问题,是难能可贵的。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人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的概念,也认为这是一种不能再被分割的质点。后来古希腊学者伊壁鸠鲁又把这一概念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古代的原子论者认为:一切物质都由最小粒子的原子组成,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原子是客观的、物质性的存在,它是永远运动着的。

德谟克利特和他的老师留基伯共同创立了古希腊的原子论,认为一切事物的本源,是原子和虚无的空间。按照这种想法,人的感觉器官所感觉到的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都是由原子的多种排列和各种不同的结合方式产生的。德谟克利特说:“根据现实的感觉,有甜与苦、热与冷、芳香和色彩的存在。但在本质上,仅有原子与空间的存在。我们认为似乎是本体的每一样物体,仅仅只有原子与空间才是真正的实质。”德谟克利特用原子论观点分析了一系列物理现象。他认为,无论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从固体过渡到液体或气体以及相反的变化,还是物体的味道、颜色等等,并不是由于物体内部成分的改变,而是取决于原子的形状、大小、排列的变化和结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