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宁波老话故事
45351300000014

第14章 若要夫妻同到老 梁山伯庙到一到

宁波有句很有名的老话:“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这句话源出于梁山伯、祝英台情深义重,结成夫妻,白头到老的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杭城读书,同窗同桌同宿三年,形影不离,真是情同手足,两心相印。三年学业完成,两人恋恋不舍,十八里相送更体现出梁山伯忠厚诚实的天性。祝英台情不自禁地把自己女扮男装的真情,以打哑谜的方式透露出来,临别时把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了梁山伯,叫心爱的梁哥哥快托媒人来求亲。可惜梁山伯是个憨厚之人,心里满意,口里不敢直截了当地答应。其实祝英台小名“九妹”,又叫“九娘(祝九娘)”,父亲祝员外共生有八男一女,夫人因生孩子太多,身体很衰弱,终于在生下小九妹后病逝了。祝英台的八位哥哥是:英杰、英勇、英文、英武、英耀、英辉、英富、英贵。祝英台从小由大哥英杰和嫂嫂阮氏抚养长大。由于只有一个妹妹,全家上下对祝英台百般疼爱,真是要什么有什么,要怎样就怎样,加上从小就和哥哥们混在一起,使祝英台养成了男子汉性格。她常玩女扮男装的游戏,把哥哥的衣服拿来一穿,不要说是陌生的梁山伯看不出来,连平时最宠爱自己小女儿的祝员外也经常被瞒过了。

祝员外在英台杭城读书时,已收了马家马太守的聘礼,把祝英台许配给了马文才。祝英台回家后听说此事,不管家人怎么劝说,宁死也不肯嫁给马家,心中只有一个梁山伯,到后来甚至不吃不喝不下楼,在床上长卧不起,急得祝员外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八位哥哥眼看平时最疼爱的小九妹一天天消瘦,虽然对她和梁山伯三载同窗的情谊都非常同情,但父亲的命令难以违背,又害怕马太守的势力权威,都急得搓手跺脚。八个兄弟中要算老三英文机智过人,眼睛一眨,计谋一百,脑袋一侧,对兄弟们细言密语了几句,听得大家不住点头,都连声称好。于是大家按分工各行其是。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马家迎亲日子已经来到。马文才骑着高头白马,前呼后拥、鸣锣开道前来迎亲,祝家上下张灯结彩,鞭炮连天,好不热闹。祝英台早已进食,身体也已复原,由伴娘陪着,穿大红礼服来到厅上,但就是不肯上轿。慌得祝员外连连催促,八位兄嫂一齐都去劝说。祝英台抬头望见老父和那马文才一副着急的样子,心中早已打好主意,乘机提出:“既然你们苦苦逼我,要我上轿,必须依我三个条件,否则至死不嫁。”祝员外和马文才连声说:“什么条件?快讲,快讲!”祝英台不慌不忙地提出:“第一条,我和梁兄杭城读书,结为兄弟,他因我嫁马家而病死,坟墓造在高桥姚江边,正好是我航船渡过的地方,我要下船到梁兄坟前祭奠一番。第二条,在我下船祭奠时,要脱下大红吉服,换上白衣素服。第三条,我在梁兄坟前祭奠时要哭诉几句知心话,马家任何人都不得上前偷听,都要离远远的,由我八位哥哥陪同。如果你们不答应,我只有死在你们面前。”这话讲得一钉一板。到这个地步,大家都知祝英台的性格,说得出做得到,马文才只好答应了。祝员外见马文才同意英台提出的条件,知道自己女儿脾气倔强,不能强逼,只好低头说:“既然如此,依从你吧。”祝英台听后,心中暗喜,但脸上仍是冷冰冰不愿意的样子上了花轿。于是,马家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地向大路走去。

祝家庄与马家庄两地相隔三四十里,中间还要下轿乘航船渡姚江。船行途中到了高桥墩,果然有一座新造坟墓,坟碑上写着“梁山伯之墓”五个大字。这时航船停下,祝马两家人员跳到岸旁,加上是八月初的天气,非常闷热,大家巴不得休息一下。祝英台早已换上白衣素服,迈步出船,直奔墩上坟墓前,上香供祭,一边大哭起来:“梁兄!梁兄……”一阵阵凄惨的哭声,直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忽然,雷声隆隆,乌云四起,不一会狂风大作,吹得满天尘土飞扬,张不开眼,站不稳人,几道耀眼电光一闪,一声巨大霹雳,震天动地,瓢泼大雨劈面而来。马文才等人被大风刮得张不开眼,又被暴雨淋得没头没脑,隐约看到祝英台被风吹倒在地,急得马文才大呼:“快救人!快救人呀!”等大家奔到墩上,已不见祝英台的踪影,但奇怪的是坟墓仍完好无损。这时大雨还是倾盆而下,祝马两家人个个又惊又怕。马文才吓得面无人色,翻落江里,慌得众人急忙救起,已经变成落汤鸡一样了。马文才询问英台在什么地方,双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说不出话来。祝家老大祝英杰说:“妹夫,我看见刚才一道闪电,坟墓裂开,妹妹跌入坟中。”马文才不信,说:“坟不是好好的吗?”这时在坟前的老二祝英勇突然惊叫起来:“快来看,坟碑有裂缝!”大家围过来一看,墓碑石中间果然有一条深深的裂缝。马文才这时又惊又冷,经不住风吹雨打,只好回家去了。回家后病了一个多月。这一时期马家庄周围传说纷纷,说祝家庄出了个殉情烈女祝英台,在杭城求学三载,和同窗好友梁山伯情投意合,私托终身,遭老父反对,把她另配婚姻,致使梁山伯一病身故,英台难忘梁兄情意,在出嫁这天亲自来到坟前祭奠,梁山伯显灵,坟墓破裂,英台女决心殉情,跳进坟墓,实现生不能结成夫妻,死后同坟台的誓言。有人反映给马太守和马文才,马家知道人死不能复活,祝员外也早把聘礼退了回来,如果再声张出去,对自己做官的名誉和前程都不利,因而也就默认不响了其实这都是祝英台的三阿哥祝英文设下的计策。他们暗中告诉梁山伯,让他假装相思成疾而死,立下遗嘱在高桥墩造坟,叫英台路过祭奠,并计算好八月初天气炎热,必定有雷阵雨。假造的梁山伯坟后有一个藏身地洞,洞口的青草顶可以移动,英台跳进洞里,然后移拢洞口,让人一点也看不出来。不要说受惊的马文才被瞒骗过去,就连祝员外也认为是真的了。

那么梁山伯和祝英台呢,他们当然都没有死。就在风停雨止、马家人马离开高桥墩后,祝英台在哥哥的帮助下,同梁山伯一起连夜出逃,路上乘了只小船直驶到宁波附近西乡九龙墟一个小村庄,隐姓埋名,居住下来。梁山伯开馆教书,祝英台编席织布,夫妻俩相敬相爱,白头偕老,一直活到八十多岁。他俩都乐于助人,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热情地传授给乡村的农家子弟们,还不时地讲解许多防病治病的医学道理,使周围村民受益匪浅。他们死后,人们为纪念这对恩爱夫妻,在村旁的姚江边造了一座大坟,并为他们造庙塑像,定期供祭。“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的传说也就流传下来了。

(孔松年讲述 堇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