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给教师的99个新建议
45399900000020

第20章 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2)

首先,要建立师生情。如果学生喜欢某个学科的教师,与这个学科的任课教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定会“爱屋及乌”,增强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因此,教师首先要拥有高尚的师德,以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其次,教师要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各方面负责,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当然,教师们不仅要教育他们上好自己所教学科的课,也时时提醒教育他们要学好每门功课,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教师应当把学生当成孩子去交往,允许他们犯错误,宽容他们的错误,相信并帮助他们在不断地犯错误与纠正错误中逐渐成长,走向成熟。“孩子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何况我们这些教师呢。对孩子要求不要过高,遇到问题要多以孩子的角度考虑,与他们多讲道理,多鼓励,多表扬,及时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以优点去改缺点。教师更应把他们当成朋友去交往,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拘时空、不拘形式地与学生打成一片,力求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你常常去关注学生,鼓励帮助学生,学生一定会喜欢你这个教师,也会喜欢你所教的课。

其次,要让课堂有趣、有效。学生是否喜爱某学科,关键还在于课堂。如果每一堂的课都是一个模式,都在不断地听老师反复讲解,都在不停地做题目,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怎会喜欢呢?因此,创建一个学生喜爱,而且有趣有效的课堂十分必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及时反思。在课堂上,应及时根据学生的需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不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由主动探索替代机械接受。在追求有趣的同时,还应追求课堂的实效,特别是要关注差生,多给予他们关心的眼神,鼓励的话语,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第三,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和快乐。成功感是一个人保持对于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原动力。作为教师,要因材施教,分类要求,区别对待,采用“登门槛效应”,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每前进一步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的兴趣在积累成功中得到强化。同时,教师在课堂中要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给予学生恰当的帮助。当学生真正感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就是我自己的时候,由此产生的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

第四,磨练意志、不断克服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学科知识绝不是“娱乐性”学科,单凭兴趣是学不好学科知识的。因此,教师还必须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并让其充分认识到所教学科在这一目标中的重要作用,让他们明白,没有成年累月含辛茹苦的努力,是不可能学好的。同时,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名人童年故事等,帮助学生体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道理。

84.要尊重学生

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如此。只有尊重理解学生,学生才能尊重信任你,才能对教师无话不说,甚至把埋藏在自己心底的秘密告诉你,这样师生之间就架起了友谊的桥梁,教学工作也得心应手,效果好。所以说,尊重、理解、信任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的确,师道是需要尊严的,对学生是应该严格要求的,学生尊敬老师是天经地义的。然而,教师难道就不该尊重学生吗?

其实,尊重别人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基本师德。我们知道,只有能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只有尊重学生的老师,学生才会从心里尊重你,接受你的教育,你的教育才会有成效。

教师能不能尊重学生,这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而我们有不少的教师恰恰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没有理解,没有学会尊重学生。这就是他们得不到学生的尊重,教育失败的原因。其实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在你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同时,也就使他们学会了怎样尊重和理解你,怎样尊重和理解他人。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的朋友。要想做学生的朋友,首先应该了解学生,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和学生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享受欢乐。应该忘记自己是一名教师,这时,学生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你。当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真实的学生形象出现在教师面前时,教师才会表现出一种由衷的真实的爱,因人而异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师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轻松自然地获取知识的营养,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对于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尊重学生,教师必须要端正认识,从我做起,必须着手实践、立言立行。必须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必须着眼发展、面向未来。

85.善于观察学生

观察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社会物质生活、文化教育环境不同,学生所受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因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兴趣、性格、能力等。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情况和个性特点,采取与之相宜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观察是直接了解和研究学生最有效的办法。一个人的思想、内心活动总会在行为活动中有所表现,特别青少年情绪比较外露,还不善于掩饰自己。教师要留意学生的反常的情绪、突发性的行为,从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神态和表情中捕捉其思想感情的变化。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句小声的嘀咕,也许是学生思想问题的流露,一个困惑的眼神,可能表明他们学习中的疑难,学生的举手投足,一笑一颦,无不反映出他们内心世界。这些信号,教师要迅速地捕捉,并据此做出不同的判断,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容量和教学步骤。正如孔子所言,教学生要“视其所以,听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这样才能“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记》)。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情绪起伏、思维流向,才能及时掌握学情,获得教学信息反馈,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因此,观察力对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它可以使你见微知着,防患于未然。教师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首先要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不能事事靠别人的介绍,也不可能事事通过学生本人的回答解释,主要还是靠教师自己的观察,教师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频繁复杂的情况,分析研究他们心理和个性特点形成的原因,才能逐渐掌握每个学生的特有兴趣,专长,性格与脾气,然后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使学生从不同的起点上都得到到发展,有所进步和提高。

能不能善于发现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激起他们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教师观察力最好的考验。“用其所长,克其所短”,这是转化后进生的根本经验。每个学生身上都应该说有长处和积极的因素,当然后进生也不例外,他们中间“不少人有旺盛的精力和特殊的才干”,如心灵手巧、有组织能力、身强力壮、眼明手快等都是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是可以迁移到学习、劳动和各种正当有益的活动上来的。如果把这些心理品质发扬起来,不断巩固和扩大,就完全可以控制、克服和缩小各种消极因素,最后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而一般来说,后进生的优点往往被缺点所掩盖,再加上人们对他们形成了习惯、固定的看法,他们身上的优点往往被忽略。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观察力,才能善于发现他们。

另外,教师要善于摸透班上学生私人之间的交往情况,掌握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现场表现。乍看起来,这好像和教学无直接关系。只要稍作分析,就能看出这些活动中某些消极方面会对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才能隐患于未然。一个优秀教师,往往不是在事情发生后,如何去处理问题,教育学生,整天疲于应付,这样的老师工作虽然认真负责,然而只能算是“庸师”,一个真正的优秀老师,是能及时发觉社会上各方面的思潮对学生的影响,及时发现和了解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预防何种患,如何防患,从而把握住教育学生的主动权,因此,具有敏锐观察力的老师,他的班级气氛是和谐的,他教育的学生是温和谦逊有礼貌的,绝不会像没有预见性的班主任班上的学生充满暴力氛围,学生情绪不稳等不正常现象。

教师要想有敏锐的观察力,做到善于捕捉来自孩子的信息,只有和孩子一起真正投入到每一个活动中去,要善于倾听孩子、懂得包容孩子、学会支持孩子,才能和孩子们一起同生共长。我们老师只有真正走进了孩子世界,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才能解读他们的一言一行,才能及时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引领着我们的孩子去探索周围生活。

86.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你的“最爱”

艾伯拉罕·林肯说:“如果你想让每个他人参与到你的事业中来,首先说服他成为你的朋友。”

有人经常给老师这样讲,如果他走进我们的教室问问学生谁是老师的最爱,所有的学生都应该举手,如果有几个没举手的,我敢断定这几个学生一定是淘气包,没有感受到你的关爱的学生通常会通过不恰当的方式引起你的注意。不过,可喜的是这件事的反面也是正确的。一旦学生相信你非常关心他,他就会尽可能地使你高兴:有礼貌,专心听讲,举止规范,而且每次都会按时交作业!很简单——学生们希望体验成功的感觉,希望被欣赏,被尊重。虽然做起来很难,你也应该把这件事放到首要位置——让每个学生都相信他是你“私下里最喜欢的一个”。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对每个学生都有浓厚的兴趣,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再通过一些细节让学生知道你关心他们。

一位把所有学生都当成“最爱”的老师,我就会告诉你这个班级里的每个学生都是成功者。

87.给予学生积极的期望

心理学研究,老师或家长对学生的合理期望,会产生一种很有效的暗示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期望学生成功,不仅表明对学生的信任,同时表明了对学生的关注。被信任和被关注是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十分需要的心理感受。给予学生成功期望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广泛开展的理想前途教育活动,这是一个集体(学校)对每个个体(学生)的期望。这种期望有一种很好的宏观导向作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除了这种活动以外,还有一种很好的方式,即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团队辅导员,经常性地开展与学生谈心活动,表达对学生成功的期望。实践证明,这些与学生的“谈心”所表达的期望常常被学生认为是最自然真切的关注,因此它也是对学生最好的心理暗示和心理期望。现在不少学校由于班学额较多,许多学生特别是中等生很少获得与老师谈心的机会,所以,偶然的一次谈心,会让他们记住一辈子,感激一辈子,因为就在那一次谈话中,他们直接获得来自老师的最真切的信任和期待。如果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一直不能得到来自老师的期待,慢慢地他就会以为自己不具备获得成功的条件,干与不干一个样,学与不学没差别,就自动地降低了学习要求。一位少年犯在回答自己为什么一错再错时说,他也知道自己的罪错行为迟早会暴露,但他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老师很少找他谈话,家长也经常说不指望他将来能做什么大事,他很失望,就破罐破摔了。如果这时有人不断给予他成功的期望,相信他也不至于走上犯罪道路。

心理学的实验证明:当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时,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而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却并不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原因在于教师能否准确地把握每位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给予恰如其分的期望。下面是某位优秀教师结合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对给予学生期望方面的认识。

以了解学生为期望的前提

据对认知心理的研究,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些学生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属沉思型认知方式;另一些学生倾向于很快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属冲动型认知方式,当然反应快的学生不一定是属于冲动型,因为既快又准确,这可能是他们对所学知识很熟悉,或者是思维敏捷的缘故。在性格心理方面:有的学生对外界事物表现关心和感兴趣,心情开朗、活泼,善于交际,属外倾型;有的学生对外界事物很少关心和感兴趣,反应迟缓、沉静、孤僻,适应困难,属内倾型。因此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确定期望的前提条件。教师可通过直接观察、家访、查阅档案材料和听取其他师生的反映等途径而获得有关学生的各方面信息,结合自己的过去经验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料或预想,才能形成一定的期望。

以尊重学生为期望的基点

马卡连柯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我班曾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练得一手好字,是班里宣传委员。我和其他任课教师都期望她能参加对口单招升学考试,争取上大本,为学校、班级争光,而她是家里的独女,父母年龄大,只希望女儿毕业后找个工作,留在身边。这位学生为自己的前途伤心,为辜负老师期望而沮丧。了解情况后,我不是逼她参加考试,而是开导她无论升学与否,社会都需要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由于家庭的原因,这位学生毕业后去了一家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但她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刻苦自学,取得大专文凭,现在已是该单位的主管会计。她回到母校看望时说:“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

以合理的目标为期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