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铭
炎帝,又名神农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卓越的贡献,他是中国上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宝鸡,是炎帝曾经生活的地方,研究炎帝,探索炎帝对中国古代文明贡献的细节,对于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一、炎帝与无道炎帝的辨析
炎帝和黄帝,既是上古重要的历史人物,同时,又是中华上古文化的重要缔造者,因此,得到了历代的尊崇。虽然《史记·五帝本纪》始于黄帝,而在后代历史世系中,黄帝一支传人也盛于炎帝,但这并不代表炎帝在中国上古历史上的地位打了折扣。《逸周书·月令解》云:“其帝炎帝,其神祝融。”而《汉书·郊祀志上》云:“自秦宣公作密畤后二百五十年,而秦灵公于吴阳作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这说明从周兴起,一直到战国初期,炎帝并没有因为姬姓的崛起而被遗忘。秦灵公在姬周故地黄帝、炎帝并祭,说明了对炎帝的高度重视。而秦的祭祀,也就把炎帝与陕西及宝鸡联系到了一起,这说明宝鸡和炎帝也是渊源深远。
关于炎帝的故事,历史记载颇多,《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正妃。游于华山之阳,有神农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氏焉。”此说炎帝是神农氏传人,其父为少典,其母名女登,是有氏女任姒,是少典正妃。
又《国语·晋语四》载:“昔少典娶于有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是说肯定炎帝姜姓,其父母分别为少典和有氏女任姒,炎帝和黄帝是兄弟关系,黄帝在姬水,故取姬姓;炎帝在姜水,故取姜姓。据信,姜水流域,正在今日的宝鸡市。
《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又《列子·黄帝》云:“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此以力使禽兽者也。”
又贾谊《新书·益壤》云:“人主之行异布衣。布衣者,饰小行,竞小廉,以自托于乡党邑里。人主者,天下安、社稷固不耳。故黄帝者,炎帝之兄也。炎帝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诛炎帝而兼其地,天下乃治。”
又《淮南子·兵略训》云:“有圣人勃然而起,乃讨强暴,平乱世,夷险除秽,以浊为清,以危为宁,故不得不中绝。兵之所由来者远矣!黄帝尝与炎帝战矣,颛顼尝与共工争矣。故黄帝战于涿鹿之野,尧战于丹水之浦,舜伐有苗,启攻有扈。自五帝而弗能偃也,又况衰世乎!”
《淮南子·兵略训》又云:“夫兵者,所以禁暴讨乱也。炎帝为火灾,故黄帝禽之;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教之以道,导之以德而不听,则临之以威武;临之威武而不从,则制之以兵革。”
王充《论衡·率性》云:“黄帝与炎帝争为天子,教熊罴貔虎以战于阪泉之野,三战得志,炎帝败绩。”
在这些记载中,炎帝是无道的代表,黄帝替天行道,最终被黄帝所消灭。
《文选·符命》班固《典引》“厥有氏号”注云:“炎帝曰神农,黄帝曰轩辕。”毫无疑问,当黄帝战胜炎帝的事后,炎帝所代表的政治文化,无疑是背离了时代要求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黄帝和炎帝,并不一定所指一人,而是一个族群的代称。炎帝是居于姜水的神农氏集团的领袖的称呼,而黄帝是居于姬水的轩辕氏集团领袖的称呼。因此,黄帝和炎帝是从一个族群分解出来的不同氏族集团,他们之间有兄弟关系的渊源,而早期阶段,应该是神农氏集团的炎帝一直在做氏族集团联合体的领导人,但因后来的炎帝无道,所以被黄帝集团所取代。
也就是说,炎帝的无道,是历史上某一个炎帝的无道,并不是所有的炎帝都无道。也正因此,炎帝的足迹才能踏遍大江南北,受到后人们的缅怀。
二、炎帝与农业文明和商业文明
《越绝书·越绝计倪内经》卷五引越王勾践之言曰:“臣闻炎帝有天下,以传黄帝。”是说炎帝传位于黄帝。
在中国文化史上,炎帝的功绩毫无疑问,是巨大的。《史记·五帝本纪》说“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也就是说,神农氏本有不衰的时候。
《易·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此言神农氏的功绩是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集大成者,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这是农耕文明的体现;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则是商业文明的体现。
《白虎通义·圣人》因《系辞》之说,而认为神农应该归入圣人之列:“何以知帝、王圣人也?《易》曰: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于是始作八卦。又曰:圣人之作《易》也。又曰:伏羲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没,黄帝、尧、舜氏作。文俱言作,明皆圣人也。”
《汉书·律历志下》云:“炎帝《易》曰:炮牺氏没,神农氏作。言共工伯而不王,虽有水德,非其序也。以火承木,故为炎帝。教民耕农,故天下号曰神农氏。”又曰:“黄帝《易》曰:神农氏没,黄帝氏作。火生土,故为土德。与炎帝之后战于坂泉,遂王天下。始垂衣裳,有轩、冕之服,故天下号曰轩辕氏。”这里说神农氏教民耕农,是与黄帝有轩冕之服的功绩同日而语的。
三、炎帝与火正火德
炎帝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其独创的政治体系,传说炎帝不但以火名官,而且,还创设了火正的天文历法体系。
《左传·昭公十七年》云:“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太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春秋左传正义》引服虔曰:“黄帝以云名官,盖春官为青云氏,夏官为缙云氏,秋官为白云氏,冬官为黑云氏,中官为黄云氏。炎帝以火名官,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秋官为西火,冬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共工以水名官,春官为东水,夏官为南水,秋官为西水,冬官为北水,中官为中水。太皞以龙名官,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
又《孔子家语·五帝》云:“季康子问于孔子曰:旧闻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实,请问何谓五帝?孔子曰:昔丘也闻诸老聃曰:“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古之王者,易代而改号,取法五行。五行更王,终始相生,亦象其义。故其为明王者,而死配五行,是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炎帝之德为火,所以,其取火为官名,其以火正为历法,也就顺理成章了。
《朱子语类·尚书一》:“历是古时一件大事,故炎帝以鸟名官,首曰凤鸟氏,历正也。岁月日时既定,则百工之事可考其成。程氏王氏两说相兼,其义始备。”虽然朱熹此处说炎帝以鸟名官,与《左传》、《孔子家语》所载不同,但是说历法关乎岁月日时,百工之事,却是说出了炎帝火德火正的创设的价值的。
《汉书·律历志》云:“《春秋》昭公十七年郯子来朝,《传》曰:昭子问少昊氏鸟名何故,对曰:吾祖也,我知之矣。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言郯子据少昊受黄帝,黄帝受炎帝,炎帝受共工,共工受太昊,故先言黄帝,上及太昊。稽之于《易》,庖牺、神农、黄帝相继之世可知。”这是说炎帝之历法,正是从伏羲到达黄帝之间重要的链接。
又《孔子家语·六本》云:“郯子朝鲁,鲁人问曰:少昊氏以鸟名官,何也?对曰:吾祖也,我知之。昔黄帝以云纪官,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以火,共工以水,大昊以龙,其义一也。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是以纪之于鸟,故为鸟师而鸟名。自颛顼氏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孔子闻之,遂见郯子而学焉。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孔子在这里,也肯定了炎帝火正的历史价值。
四、炎帝具有圣人之德
《孔子家语·五帝德》云:“孔子曰:可也。吾略闻其说,黄帝者,少昊之子,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齐睿庄,敦敏诚信,长聪明。治五气,设五量,抚万民,度四方,服牛乘马,扰驯猛兽,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克之。始垂衣裳,作为黼黻。治民以顺天地之纪,知幽明之故,达生死存亡之说,播时百谷,尝味草木,仁厚及于鸟兽昆虫。考日月星辰,劳耳目,勤心力,用水火财物以生民。民赖其利,百年而死;民畏其神,百年而亡;民用其教,百年而移。故曰:黄帝三百年。”尽管在黄帝代神农氏之时的炎帝德有损伤,但炎帝在历史上,是有过重要贡献的。炎帝是伏羲、黄帝这两个圣人之间,一个有卓越贡献的人,所以,他也是具有圣人之德的。
《文选》张衡《东京赋》云:“昔常恨《三坟》、《五典》既泯,仰不睹炎帝帝魁之美。得闻先生之馀论,则大庭氏何以尚兹。”《文选》注云:“炎帝,神农后也。帝魁,神农名。并古之君号也。善曰:《管子》曰:管仲对桓公曰:神农封泰山,炎帝封泰山。《孝经钩命诀》曰:佳巳感龙生帝魁。郑玄曰:佳巳,帝魁之母也。魁,神名。宋衷《春秋传》曰:帝魁黄帝子孙也。”这里,张衡直言炎帝有美。
《文选·符命》班固《典引》“厥有氏号”注云:“所依为氏也。号,功之表也。号太昊曰伏羲,炎帝曰神农,黄帝曰轩辕,少昊曰金天,颛顼曰高阳,帝喾曰高辛,尧曰陶唐,舜曰有虞。”炎帝号神农氏,正是基于炎帝对中国农耕文化和商业文化的贡献而命名的。
《管子·封禅》曰:“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皆受命然后得封禅。”炎帝得受命,就是因为他在历史上曾经代表了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淮南子·汜论训》云:“牛马有功,犹不可忘,又况人乎!此圣人所以重仁袭恩。故炎帝于火,而死为灶;禹劳天下,而死为社;后稷作稼穑,而死为稷;羿除天下之害,死而为宗布。此鬼神之所以立。”炎帝对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所以能享有数千年的祭祀。
炎帝不仅受到祭祀,其后代也感受到了炎帝的福荫。《山海经·北山经》云:“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把填海的精卫打扮成炎帝的少女,正表明了人们对炎帝的怀念。
又《山海经·大荒西经》云:“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灵恝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山海经·海内经》云:“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这些传说,都与炎帝联系在一起,从一个侧面也能反映炎帝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