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修身养性(中华美德)
4542200000055

第55章 成都的雨

“成都的雨,到了威尼斯还在下。”这是欧阳江河的一句诗,我读到它的时候还没离开成都。离开成都后,偶尔会想到它,四川地震时却几乎天天冒出来。我用任何一个地名替换了威尼斯:南京,上海,北京,洛杉矶,伦敦,巴黎……月11日晚,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和家人在地底逃生,我七八岁的样子,父母都在,父亲很清晰,母亲的形象却很模糊,姐弟几个也很模糊。我们沿着地底的管道摸索,路程漫漫,心急如焚,却突然找到了一个出口。出口有个阀门,需要启动按钮,我正叫父亲按下去,闹钟响了。我睁开眼,发现被子紧紧捂着头。心悸。起来忙乎的时候,想,今天一定要给父亲打个电话。

月12日中午2点,我急急忙忙地去打卡,然后简单吃点东西,准备工作。领导喊开会,饭还没吃完,我手机也没拿,就过去了。回到办公室,大概是2点50分,有人在MSN上告诉我:四川地震了! 7.8级!然后又啪啪啪敲出几个字:震中在汶川我一下子跳起来,使劲按电话。爸爸,不通。妈妈,不通。姐姐,不通。姐夫,不通。弟弟,妹妹,都不通。好朋友,老同事,都不通。手机不通。座机不通。慌,乱,痛,突如其来。我最担心父亲,他在德阳,离汶川不远接下来的七八个小时几乎抓狂。我一边持续不断地拨打电话,一边手忙脚乱地上网。傍晚,不通;晚上,还不通,我烦躁不堪,打不通电话就翻看手机,突然发现一个未接电话,是2点45分打的,区号0838 !一定是德阳的区号,是父亲打的!地震2点28分发生的,父亲应该没事,他第一时间给我报了平安,而我在开会,没接到。

稍微安了心。稍晚跟弟弟妹妹通上了短信。11点多,家里电话响了,父亲终于打过来了。他第一句就问:“雷淑容,你那边没问题吧,我急死了,就怕你楼高,跑不脱!”父亲一着急,就会喊我的学名。他坐在汽车里,惊魂未定,却还在担心我。

地震发生的时候,父亲正在厂房里,他看见对面的一幢楼摇摇晃晃地倒下来,第一时间冲出去,领着一帮工人断电,拉闸,防止火灾,然后各自找安全的地方躲起来。

母亲在成都姐姐家,姐姐在德国,正在往家赶,弟弟和妻子也在成都,三妹一家在老家县城。父亲随后突破千辛万苦回到成都跟母亲汇合。有惊无险,全家平安。朋友们也都好好的。

然而心悬起来就再也没放下来。度日如年。每天给父母打几次电话,强烈要求他们来南京。可是他们不肯,说是不愿意添乱,机场在运送抢险部队和物资,不能增加负担。

什么都不想做。不想工作,不想看书,不想说话,不想见人,一到办公室就上网,一回家就看电视,一看新闻就掉泪,儿子稍稍烦我,我就大发脾气。

胃疼得厉害。我的胃总是太情绪化,一紧张就揪在一起,疼,严重的时候上吐下泻。13日、14日都这样。吃不下东西。

看川北的地图,汶川,北川,青川,绵阳,广元,德阳……这些已经渐渐淡忘的地名再次深刻地印在脑子里,却是以一幅灾难深重的姿态。213国道像一条命脉,从川北直贯川南。这条公路穿过川北灾区,也经过川南我的家。我曾经走过两次,一次是到川北广元的苍溪县采访一个农村的杀猪匠,他用一把杀猪刀培养了4个博士儿子,个个都在北京读书,还娶了4个博士媳妇。还有一次,我跟着一个政府部门去北川采访扶贫,中间特地去汶川转了一圈,带回了一大箱猕猴桃。那是我吃过的最好的猕猴桃。

朋友在上海的媒体工作。春天成都人反对彭州石化项目立项的时候,她在博客里贴了许多文章,又给朋友发短信,满腔热情地去拼,去辩。她说:人家都说我像上海人,其实我骨子里是个成都人。我却没有回应,只是每天去网上看相关的消息。在我的感情里,成都已经排在了南京后面,虽然我在成都呆过好些年,虽然我对它怀着不言而喻的深情。现在,我在南京,成都的身份证早已换了,我的口味已经变得清淡,不再想念川菜,我的口音里也开始夹杂南京腔。我已经俨然是个南京人了。

可我到底还是个四川人。老家有难,总得要做点什么。到献血车去献血,可因为拉肚子,医生不让。等到肠胃终于正常了,看报纸的消息说,江苏的血库都满了。南京的114告急,征求会说四川话的志愿者,因为四川的声讯台太紧张,许多电话转到南京来了,而南京的话务员多数听不懂四川方言,我赶紧报了名。

我在四川的老同事宝林在美国。他是个诗人,前两年出过一本书《一个农民儿子的村庄实录》,他有一句话说:故乡,我所有的求学、写作、奋斗,似乎只为了一个如此简单的目的:增加你的光彩与荣耀。地震后,他跟妻子一起,在美国邻居和顾客中募捐。

我记得欧阳江河说,他那句诗是受一个俄罗斯诗人的启发,好像是曼德尔斯塔姆,他写道:“莫斯科,我有你的电话号码。”四川地震,成都的雨,在地球上每个地方下着。我们这些散落在各地的四川人,每天都在拨响着同一个电话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