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6年类别:民俗
地区:青海编号:Ⅸ-57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循化是我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被称为“撒拉族之乡”。撒拉族自称“撒拉尔”,在汉文史籍中还有“撒拉儿”、“沙剌”、“撒剌”等多种写法,因信仰伊斯兰教,又被称为“撒拉回”,当地其他民族称之为“撒拉”。撒拉族婚礼撒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宗教对其历史发展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较深的影响。
撒拉族婚礼是撒拉族人生礼仪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礼仪活动。撒拉族传统的婚礼仪式都在每年的隆冬季节举行,从订婚到举行婚礼仪式需要经过相亲、打发媒人、送订婚茶、送聘礼、念合婚经、送嫁、回门等几个程序,大约半年多时间。
撒拉族青年男女婚姻的缔结,一般分四个步骤:首先要提亲。男家看中某家闺女时,就请媒人(一般是男的)1-2人向女家致意,如女方父母同意后,再征得闺女本人及亲房叔伯的同意;其次是纳定。第二,获女家同意后,男家择定日期,仍请愿媒人向女方家送“定茶”,一般送耳坠一对,衣料一件,茯茶两封,女家接受了定茶即表示正式应允,不再另许别人。早期,女方父母应允后,还要请亲房叔伯们同媒人共吃“油搅团”,吃毕,媒人还要带回一些回复男家,以示永无异论;第三为送彩礼,撒拉语叫“玛勒艾恩得尔”。男方通过媒人,按事先双方言定的数目送,其彩礼的多寡,视男家的经济情况而定。最后是迎娶,由男女双方择定吉日(大都是伊斯兰教的聚礼日,即星期五“主麻日”),请阿訇念“尼卡亥”(合婚经),致结婚训词,婚姻始得正式承认。
在撒拉族婚礼中迄今还保留着敬献“羊背子”等古老的突厥民族婚礼习俗。这些习俗已在突厥民族后裔的生活中绝迹,却在时间和空间上远离突厥文化圈的撒拉族风俗中得以传承,因此它是研究突厥古代文化的活化石。
早先,撒拉人举行婚礼时,还盛行表演“对盖奥依纳”(骆驼戏)的游戏,这是一出以民族迁徙史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带有一定话剧特点的民族舞蹈。这种游戏多在庭院月光下进行,它既是一个热闹的文娱节目,同时又借此追溯其先民从中亚迁来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婚礼中尚有保存,但是由于社会变革,婚期缩短,这种表现形式已不复存在,只有一些老年人尚有记忆。
撒拉族婚礼仪式在清乾隆年间编撰的《循化志》一书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二百多年来,整个婚礼仪式程序未有太大的变化,传承体系较为完备,对研究撒拉族文化史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