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世界第一运动——足球
45438100000007

第7章 足球战术讲解(2)

防守战术如同进攻战术一样,在比赛中始终是以整体意识支配着个人行动。体现着整体防守打法特征。每个队员的战术行动,都是整体打法的有机组合成分。因此,防守战术也可分个人防守、局部防守和整体防守战术,其每种形式的防守战术都含有下列基本因素。

选位因素。选位一般是指由攻转守后的防守队员根据自己的位置职责和当时赛势的具体情况,在整体意识的支配下,有目的地选择恰当的防守位置。选位的基本原则是,每一防守队员在本方失球后应尽快站在进攻者与本方球门线中点的连接线上。合理的选区位不仅有助于个人防守行动的效果,而且它也密切联系着整体布局的合理程度,对防线的稳固性起着重要作用。选位的基本要求是,由攻转守的选位必须及时快速,每一防守队员间必须根据对手情况保持适宜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提供保护和有效补位的基本条件。选位合理性对一个队员的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而最关键点则是:由攻转守意识和整体防守意识。选位合理性与选位基本原则是不可分的,但它更取决于防守队员因情而宜的灵机运用。一般来说,只要善于把握原则而又不受原则的束缚时,才有可能在该方面运用得十分成功。

堵缓因素。堵缓通常意味着且战且退,以积极性干扰封堵对手,缓解对方进攻速度,达到化解对方快攻意图和赢得同伴防守布局的时间。堵缓是一种防守技巧,它既要求防守队员对持球者有攻击性,牵制对手行动,同时又要求必须善于洞察持球者的心理动态,保持适度,以免因攻击性较强而导致堵缓意图的失败。当然,堵缓并不排斥有效地抢截,如果在堵缓中,对手持球失控,这一机会决不应错失,但堵缓中的抢截必须慎重小心,必须拥有绝对成功的把握才可行事。堵缓一般运用于以少防多的战术局面下。比如在局部攻守对垒中,扼制对方快速推进,给其他防守队员回撤争得时间。但堵缓又不是以少防多战势所独有的手段,当在由攻转守即刻,尽管防守人数未必少于攻者,但为了避免进攻一方长传反击和确保本队形成更稳妥的防守布置,同样可以运用堵缓手段。

盯人因素。盯人是现代足球比赛中的重要防守技巧之一。盯人的基本含义是:防守者通过各种方法,紧紧跟随并看住自己的对手。其基本目的在于严密控制对手在种种战术形势下的有效行动,诸如接球、运球、传射等。

二、选位与盯人

选位与盯人是防守战术中重要的个人战术。全队的防守也是建立在坚实的个人防守能力之上的。防守队员如果不能很好地完成个人防守战术行动,全队的防守战术就根本无法实现。

选位。是指防守队员在比赛中根据比赛情况选择自己所应该占据的合理方位。防守队员的选位,原则上是站在对手与本方球门中心两点构成的连线上。

盯人。盯人是指防守队员在比赛中根据情况选择自己与防守对象的相隔距离,以使自己在需要时能够及时破坏、阻止防守对象的进攻活动。盯人有两种:一种是紧逼盯人,一种是松动盯人。

紧逼盯人是防守队员与防守对象之间保持极小的距离,进攻队员的任何进攻活动都受到防守队员的控制或干扰破坏。紧逼盯人就是要完全不给防守对象一丝进攻活动的自由。一般紧逼盯人是对离球较近的进攻队员和有可能接球的队员及对球门有威胁的队员进行紧逼盯人。

松动盯人是当防守对象暂时不能够直接得球或直接参与进攻威胁球门时,防守队员与防守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使防守对象处于防守队员的监控范围内。而当防守对象有可能接球或直接威胁球门时,防守队员能够及时地变松动盯人为紧逼盯人,回防到位,将防守对象紧紧盯住,限制其所有进攻活动。松动盯人一般是对离球较远的进攻队员和远离有球一侧的进攻队员而进行的松动盯人。

三、保护与补位

保护与补位是局部集体防守的基础,保护是补位的前提,没有保护,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补位。

保护。保护是指相邻防守队员在防守时位置层次上的布置,常常是一个队员上去封抢对方控球队员的球时,相邻的队员在这个防守队员的身后斜侧方进行防守力量支援。保护一般有边后卫保护中后卫,中后卫保护边后卫,中后卫保护中后卫,中后卫保护前卫等等。

补位。防守队员去弥补防守同伴在防守时出现的漏洞。补位一般有两种,一是防守队员去补无人防守的空当;一是临近队员相互补位。即交换防守区域和防守对象。

四、全队防守

区域防守。是指防守队员在比赛中对进入自己防守区域的进攻队员采取积极的防守行动,而对自己防守区域之外的进攻队员则采取“宽容态度”。

盯人防守。是指防守队员在比赛中始终紧盯住自己的防守对象寸步不离。

混合防守。是把区域防守和盯人防守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行动的防守战术。在本方罚球区附近对控球队员和有可能得球进攻的队员及插上突破的队员实行盯人防守,而对暂不可能得球的其他进攻队员采取区域防守。这种混合防守战术是全世界各大洲运用最多的一种防守战术。

全队防守中还有一些其他的防守战术,如制造越位陷阱战术,各种定位球防守战术等等。

(第四节)了解战术阵型

比赛阵形就是为了适应攻守战术的需要,全体队员在场上的攻守力量搭配、职责分工及位置排列。它是根据攻守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在现代足球发展过程中,比赛阵形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每一比赛阵形的变化都为足球运动的提高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每一次变化都是在前一比赛阵形的基本框架上的发展变化,从阵形的外部结构变化即“量”的方面向阵形的内部结构即“质”的方面变化。

一、“W.M”式比赛阵形

1925年越位规则修改为:在进攻队员与对方端线之间,当对方队员不足3人时为越位改为不足2人时为越位(注:在足球运动的历史上,越位规则曾几经修改。从最早的没有越位,到后来的4个人算越位,逐步演化成了现行的1超越算作越位。越位规则修改的总体趋势是帮助防守,提高进攻难度,然而,最近的一次对越位规则的修改,却是为了鼓励进攻的——发生于1994年世界杯。越位规则从超越或平行即算作越位改为了平行不越位,另外加了一条——不参与进攻不算越位)。这一新的越位规则更加促进了比赛中进攻的发展。在当时那种重攻轻守的状态下,为了寻找能有效扼制进攻的办法,1930年,英国兵工厂足球队的领队赫伯特·契普曼创造了“W.M”式比赛阵形,使比赛中的攻守力量分配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这种比赛阵形的先进性很快得到公认,不但英国队采用了这种比赛阵形,而且欧洲和世界其他洲普遍接受了这一比赛阵形。并且英国队采用“W.M”式比赛阵形在此后的20余年间创下了在英国本土比赛中从未输过球的辉煌战绩。

该阵形比赛时,进攻中采用中锋从中央突破,两边锋从边路突破沉底传中;中场由两个内锋和两个前卫构成一个控制网以调节全队的攻进守退,防守时两个前卫防守对方的两个内锋,三个后卫基本上采用盯人,防守对方的三个前锋。

二、“4前锋”式比赛阵形

“W.M”式比赛阵形统治了世界足坛达30年之久,为了打破这一“僵死刻板”阵形一统天下的局面,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匈牙利人首先对“W.M”式比赛阵形进行了大胆改造。在充分研究了“W.M”式比赛阵形的缺点之后,匈牙利人创造性地运用了四个前锋以对付“W.M”式阵形的三个后卫。“4前锋”式比赛阵形局部上的人员优势安排取得了非凡的战绩,匈牙利国家足球队从1950年初创“4前锋”式到1954年的第5届世界杯足球赛,取得连续29场国际重大比赛的胜利,并在1952年奥运会上获得了冠军,1953年在英国伦敦以6∶3大胜英国队,从而打破了英国队保持多年的在本土不败的纪录。当1954年英国人回访匈牙利准备报1953年失败的“一箭之仇”时,匈牙利人又在比赛中以7∶1的悬殊比分再次大胜英国队。同年,匈牙利人运用此比赛阵形在第5届世界杯足球赛上获得了亚军,并使得这一届世界杯赛创造了平均每场比赛进球5.4个的纪录。匈牙利人的这一大胆举措,为世界足坛带来了巨大的进步。

“4前锋”式比赛阵形也从此风靡世界足坛,被誉之为现代足球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变革。“4前锋”式比赛阵形的优点在于其前锋线上的人员优势。在进攻中能通过准确的短传配合与频繁的交叉换位使得本方在前锋线上每一个局部都在人数上处于优势,令对方的三个后卫顾此失彼,无可奈何。

三、“4-2-4”式阵形

世界足球强国巴西人很快又发现了“4前锋”式阵形的弱点所在。他们从前卫线上撤回了一个队员将其安排在后卫线上,使后卫线的队员人数也达到了四个,由此将“4前锋”式阵形改变为“4-2-4”式阵形。巴西人这一成功的改造,形成了又一个新的比赛阵形。“4-2-4”式阵形,不但解决了“4前锋”式阵形三后卫的防守力量薄弱的缺点,又保持了“4前锋”式阵形的进攻力量强的优势,巴西人运用这一新阵形在第6届世界杯比赛6场决赛中,攻进对方16个球而自己仅失4个球,荣获冠军。国际足球界人士对巴西人在阵形变革中的杰出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由巴西人首创的“4-2-4”式阵形给世界足坛带来的重大进步被视为现代足球发展中的第二次重大变革。

“4-2-4”式阵形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队员人数排列重新达到了攻守平衡;第二,队员间的层次减少,“简化”了锋卫间的联络过程,加快了进攻与防守的转换节奏;第三,中场前卫队员既是全队攻防联络的枢纽,同时又是这一阵形中队员人数最薄弱的环节。

四、“全攻全守”式阵形

“4-2-4”式阵形出现后,在此基础上演变出了其他的类似阵形,如“4-3-3”式和“4-4-2”式等。在此后的十几年间,比赛阵形的变化基本集中在“队员人数上的外在结构”的改变或调整。1974年,以荷兰人、联邦德国人和波兰人为代表,率先在比赛中采用了“全攻全守”式的比赛方式。这种比赛方式的最初阵形以“1-3-3-3”式为典型代表。荷兰、联邦德国和波兰运用“全攻全守”这一阵形在第10届世界杯比赛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们包揽了此次世界杯的前三名。与其说是他们的比赛阵形变化使他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倒不如说是他们采用的比赛方式变化使他们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荷兰、联邦德国和波兰的这一创举,使世人对足球比赛方法耳目一新,为世界足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们对足球比赛阵形的改革已经从以往的注重队员人数的外在结构变化转变到注重队员内部素质结构变化的特点上来。从注重“队员量”的结构变化转变为注重“队员质”的结构组织。以荷兰、联邦德国和波兰为代表而引起的比赛方式变化被称为现代足球发展中的第三次重大变革。

这一比赛阵形变化的突出特点是:比赛是在充分发挥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进行的,比赛中每个运动员都是本位置上的专家,同时又是其他角色上的行家能手;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相对明确的攻防职责重点及活动区域,但又不被这些攻防职责重点及活动区域所束缚。运动员在比赛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既是“全攻全守”比赛阵形的要求,也是它的特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