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持节篇
45450900000003

第3章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后期,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在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名叫陶潜,又名陶渊明。

陶渊明的曾祖父是东晋名将陶侃,虽然做过大官,但到陶渊明出生的时候,家道早已衰落。陶渊明的父亲在他8岁时就去世了,剩下孤儿寡母,生活颇为艰难。陶渊明受外祖父孟嘉的影响,从小就打下了扎实的儒家经学功底。

陶渊明开始以教书为生,为此认识了浔阳县的不少官员。这时他的文才也渐渐地显露出来。一篇《闲情赋》被友人抄去流传开来。当时的江州刺史王凝之看了《闲情赋》之后,很欣赏陶渊明的文笔,就让他到江州来做别驾祭酒。这别驾祭酒也算是州里的高官,假如陶渊明从此一门心思往上爬,前途也是不可限量的。可这个别驾祭酒还真是不好干,管的事情多而杂不说,还有人开始给他送礼。陶渊明是个洁身自好、不慕虚荣的人,如何肯收受人家的贿赂?但整个衙门上上下下一直以来都收礼,现在突然冒出他这么个另类,大家都看他不顺眼。渐渐地陶渊明自己也感觉到了,就萌生去意,不想在这个污秽肮脏的江州刺史府再呆下去了。

后来有人推荐陶渊明去刘裕那里做参军。但没过多久,他就看出官员之间互相倾轧,心里很厌恶,又要求出去做个地方官。上司就把他派到彭泽去当县令。

彭泽原本是个小县,久经战乱后人口更稀少,吏治近乎废弛。陶渊明来当这个县令,如同要整理一堆乱麻。但当年在江州刺史府当别驾祭酒时,他就主持过编制户籍、收纳赋税、征兵征役、督田劝农这些事,那时管理的可是整个江州,现在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彭泽县,自然不在话下。“新官上任三把火”,陶渊明一上任,也就20多天的工夫,就把方方面面的事情都张罗了起来,县衙才有了一点县衙的样子。当时做个县令,官俸是不高的。陶渊明一不会搜刮,二不懂贪污,生活过得并不富裕。

在任彭泽县令80多天后的一个早上,陶渊明来到县衙,看到周主簿、吴县尉和户曹、兵曹、贼曹这些官吏早已等着。陶渊明觉得有些奇怪,平时他们总是慢吞吞的,今日怎么都到得这么早这么齐?

“陶大人,属下等已恭候多时。”一见陶渊明来到,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迎了上来。

“诸位来得这么早,有什么要事要说吗?”

“陶大人,”周主簿上前禀报,“委实有一件要事,三日后郡里要派督邮下来巡视县务了。”东晋时郡督邮是郡太守的佐吏,执掌督察属令,充当太守的耳目。督邮官职虽小,却能影响底下县吏的升迁,跑到郡县里就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噢?那诸位安排一下,把文书账册整理清楚,等候查看就是。”陶渊明觉得他们有点小题大做,想自己当年在江州刺史府当别驾祭酒时,督邮见过无数,那时就没把他们放在眼里。现在一个小小的督邮到来,何必如临大敌?

“这……以往督邮到来,县令都是亲自到驿站迎接,礼仪也要有一定的规格,这些事情现在就要准备了……”

周主簿话未说完,陶渊明脸色一沉:“县令虽小,也是朝廷命官,他一个小小的督邮,却要县令亲自迎接,朝廷哪里有这样的礼制?”

“大人有所不知,”吴县尉凑上前来低声说道,“督邮虽小,却是含糊不得的。前任郑县令就是因为没有招待好督邮,被督邮参了一本,差点被免职,幸亏多方打点才保住了官位,但也被调往外郡。与其事后亡羊补牢,不如事先未雨绸缪,请大人一定要三思……”

“我到任还不到三个月,文书账册都一清二楚,他如何参我?”

“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彭泽虽是小县,但也有几千户人家,哪里找不出点瑕疵?”

陶渊明沉吟了半晌,又问道:“诸位倒说说看,要怎样招待他,才算是不含糊?”

钱户曹上前禀告:“每年督邮下来,总要带十几驾牛车,几个县一转,这十几驾牛车都装得满满的,算是各县孝敬郡府的年货。”

“郡府的官吏也吃朝廷的俸禄,如何要各个县给他们办年货?”

“这……反正就这规矩,别的县都送了,我们县怎么能不送呢?”

“我这清水衙门,哪有那么多东西装他的车呢?”

“大人不必多虑,向各乡各里分派就是了,三日之内,在下定能按往年的惯例将钱粮布帛征集上来。”钱户曹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陶渊明看着这些脑满肠肥的官吏,心中暗想:乡里再往下摊派,最终收上来的,还不是民脂民膏?这些征收的官吏还可以从中捞一把……

周主簿又上前道:“陶大人,我以为,当下之计,就是让钱户曹去征集钱粮,孙贼曹和赵兵曹从旁督护,以防刁民闹事。我和吴县尉去安排迎送督邮之事,等到后天就需大人亲自去迎接了。”

孙贼曹也迫不及待地说:“还应该准备一件特别的礼品给督邮,事情才算是办周全了。前任郑县令就是忘了这个,才惹了麻烦……”

他说完话还冲着陶渊明媚笑了两声,自以为给陶渊明提了个天大的醒。陶渊明本想发怒,可转念一想:跟这帮媚上欺下的家伙讲道理,岂不是对牛弹琴?于是说:“不劳诸位,我自有办法。”

回到家,陶渊明气冲冲地把事情的经过和自己准备辞官的打算告诉了夫人,夫人半晌无言。

陶渊明愤愤说道:“我还不到30岁就在江州刺史府里当别驾祭酒,各郡的太守见我都是毕恭毕敬的。现在已经54岁了,让我再对着一个督邮点头哈腰、奴颜卑膝,我实在是做不出来。”

“就为这个辞官,我总觉得有点不甘心。”夫人劝道,“能忍就忍一忍吧。”

“你要我卑躬屈膝对着个乡里小儿巧言令色,我确实办不到。督邮此行是为搜刮民脂民膏而来,我清清白白,要我违背自己的良心去做这种事,那不是毁我自己的名节吗?”

“唉,”夫人长叹一声,“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可我一想到几个孩子将来要忍受贫穷的折磨,心里就不是滋味。你还是多为这个家考虑点吧。”

“儿孙自有儿孙福。人生在世,最要紧的是气节,我不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向乡里小儿折腰!”

陶渊明主意已定,当即将官服、印绶都挂到屋中大梁上,连同妻儿星夜兼程赶回柴桑老家过隐居生活去了。

言行导航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因看不惯官场腐败,不愿同流合污,陶渊明毅然选择辞官回家。没有高尚的品德和气节是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举动的。

有的人为了贪图一些小恩小惠,就动摇了自己的立场,做自己原本不愿做的事。这种人是不值得别人信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