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初期,有个著名的医学家名叫淳于意。他从小就喜爱医药,但因没有名医指导,医术并不高明。他给人家治病,开的处方往往不灵验。到了他36岁的那年,才遇到了名医阳庆,并拜阳庆为师。淳于意向阳庆学习了3年之后,医术十分高明,替人治病,药到病除。但他喜欢到处游历,当了太仓令后,就很少给人治病了,所以有病的人都怨恨他。
淳于意40岁那年,有人向朝廷控告淳于意。朝廷命令把他押送到京城长安受刑。淳于意没有儿子,只有5个女儿。她们得知后,谁也拿不出主意来。起程那天,5个女儿只会跟着淳于意走,边走边哭泣。淳于意本来就有气,这时又听到她们的哭声,更加烦恼,于是开口就骂:“只恨我没有一个儿子,有了事情,只会哭泣,算我白养了你们一场。”几个女儿任由父亲责骂。惟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听了十分伤心,她跪在父亲的面前说:“我要随父亲到长安去,用我的身子去赎父亲的罪过。”
淳于意忙摇摇手说:“从这里到长安有千里路,你小小年纪,能走得到吗?”几个姐姐也劝她说:“小妹,你一个女孩儿家,在路上有许多不便之处。”缇萦说:“我对天发誓:即使受尽千般苦,也要到长安去,除非死在路上!”
大家见她态度坚决,劝说无用,只好随她。
一路上,缇萦忍受了千难万苦,终于到了长安。
一到长安,淳于意便被囚下狱,缇萦拼着性命,要上宫殿见汉文帝。门吏不准她进,她就写好一封陈情书,交给门吏,恳求转呈皇上。门吏被她的举动感动了,果然将书信传了上去。这封信说:“我父亲淳于意做官,家乡的百姓都称赞他廉洁公平。如今他犯了法,要受刑。我痛恨死去的人不能复生。
虽然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罪过,想改过自新,也不可能了。我自愿做官家的奴婢,来代替我父亲受刑,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缇萦的书信,为她的牺牲精神所感动,免除了淳于意的刑不说,也没有让缇萦去当奴婢。他还下令说:“尧舜的时代刑罚很轻,而没有人犯法。现在刑罚特别重,但犯罪却止不了。这是什么原因?很显然是我们教育不够。我十分自愧。现在有人犯了法,不教育就用刑罚,使他们想改过也不可能。我希望大家拿出新的方法来!”
言行导航
缇萦忍受千难万苦,替父受刑,为得是父亲能有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汉文帝被她的精神所感动,并且从这件事而想到治人治国的道理。
鉴古思今,现在许多家长,当孩子做错事之后,通常都会借着吃惊、慌乱或是终日唠唠叨叨的方式来责备他们。但是,一般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却常以反抗、顶嘴甚至更强烈的态度去面对,很少会有真心改过的诚意。因此,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改过的机会,应该引导孩子真心实意的改过,一味的指责和辱骂是无济于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