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甘肃省花椒病虫害防治
45452200000012

第12章 附花椒生物学特性

1.花椒自然概况:

花椒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早在“诗经”中就有“椒聊之实,繁衍盈升”的描述。在“齐民要术”中也有花椒栽培的记载。历代诗人墨客赞颂“椒房”、“椒酒”、“椒浆”的诗句、文章亦不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栽植花椒就较普遍,至今更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分布,但以西北、华北、西南地区较多,主要栽植在低山丘陵、梯田边缘和庭院周围。

花椒作为我国的特色辛香料和中药材,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全国有20多个省区都有栽培。近年来,各地花椒产业均有较大的发展,种植规模每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 ,目前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2万hm2,年产花椒12万吨左右,形成了一个年产值达15亿左右的巨大特色农产品产业[26],其中以陕西韩成、山东莱芜、甘肃陇南、四川汉源地区产量为大,其总产量超过全国的二分之一以上[28,29]。另外,在重庆建成了我国最大的花椒集散(批发)市场,花椒经过市场的初步整理加工后,流向全国各地。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区是传统的进口国,近年来,花椒也逐渐打入欧美市场,我国四川、山东等地均有一定的出口量。但是,由于国内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不规范,花椒产量不稳定,农残问题日益突出,也限制了我国花椒制品的出口,成为我国花椒产业发展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1.2]。

陇南优越的气候特点,为花椒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花椒在陇南9县均有种植。早在北魏时期,我国杰出的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就记载:“蜀椒出武都(今陇南),秦椒出天水。”陇南特产“大红袍”花椒以果皮丹红、粒大饱满、芳香浓郁、麻味醇厚而久负胜名,早在唐代就列为贡品。1963年,荣获国家外贸部进出口产品优质奖,1992年和1994年分别荣获中国丝路节和全国名优特新产品博览会金奖。近年来,陇南把具有地域优势的花椒产业作为开发重点,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收到了显著成效,截止2000年,全区花椒面积达6万hm2,栽植花椒树9800多万株,年总产量达到650万kg,实现产值1.4亿多元,户均花椒年收入330元,人均达到60元,并且在逐年提高。花椒这一独特的农村经济已成为陇南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和地方财政增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现6.67万hm2(百万亩)花椒基地在陇南已全面建成。目前,陇南花椒主销四川、重庆等省市,同时在西北、东北、华北、西南地区也有销售。“大红袍”花椒在四川、重庆是传统畅销产品,市场供不应求,而“小红袍”花椒以其麻酥、去膻味能力强而深受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及东北等省、自治区群众欢迎,因而畅销西北、东北市场。同时,花椒逐步由粗放型向精深加工方向延伸,武都县浸出油厂与兰州大学共同研制开发的“陇香牌”花椒液等系列产品,在1992年获中国丝路节金奖。陇南花椒研究所研制开发的“陇南青花椒”,已走出国门,远销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备受欢迎。近年,花椒从调味佳品向医药等方向转化开发,前景非常广阔,以兰州大学化学系为依托已开发出了以陇南花椒为主原料的“平喘顺气丸”等系列产品。总之,陇南花椒已初步形成了科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综合经营格局[38,39,40]。

然而,由于群众缺乏对花椒生物学特性的足够认识和良种繁育、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系统研究,致使栽培和管理中无章可循。低产园、“小老树”到处可见,品种良莠不齐,病虫害及冻害时有发生,在医药、化工等深加工领域的研发严重滞后,这些都制约着陇南花椒的进一步发展。

花椒病虫害防治研究现状

花椒生产受许多因素影响,病虫危害是其重要的因素之一。现在已知的害虫有134种,病害20余种,实际存在的比这还要多。其中蛀干害虫33种,主要有窄吉丁,桔褐天牛,白芒锦天牛,花椒虎天牛等;食叶的66种,以花椒桔潜挑甲,枸桔跳甲,铜色跳甲,花椒凤蝶等为主;危害枝梢的25种,以棉蚜,桑拟轮盾蚧,吹棉蚧,花椒波瘿蚊为主;危害根部的有9种,主要有铜绿丽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等;危害果实的有蓝桔跳甲,花椒红胫跳甲。病害中常见的有花椒锈病,花椒黑胫病,花椒干腐病,花椒膏药病等[38.37]。

近年来,因为种植花椒的经济效益较好,农民为了获的好的产量,往往种植单一高产的品种,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商品贸易的扩大,认为活动的加剧,新的病虫种类不断增加,而农业上品种高度一致性对病虫害的爆发和其它害虫的发生缺乏抵御能力,对花椒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花椒树喜阳光,耐干旱,虽在梯田边缘上仍枝叶茂密,根系发达,对水土保持起着巨大的作用。花椒全身都是宝、根、茎、叶、花、果实中含有大量的麻味素和芳香油,以果内含量最高达4—9%。这些物质是制作高级食用香精的原料,更是一种重要的食品调味原料。它不但能调味,还能使汗腺通畅,身体舒适,更能促进唾液分泌,有助消化和杀菌,能起到开胃健脾、增强体质的作用。花椒可入药,在中医三籍中早有记载:“椒目入药,能除风顺气,明目生发,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杀蛔虫,去寒脾,坚齿发”;以及促进食欲,治疗慢性胃炎等等功效。种子可榨油,据测定含油量25—30%,出油率22—25%。椒籽油是制油漆、肥皂和机械润滑油的好原料,经过去涩处理可代食用。油饼富含蛋白质,是畜禽的优质饮料和农作物的有机肥料。叶子除可直接食用外,还可提取芳香油,或在夏季放入粮仓与衣柜中预防虫害。花富含花蜜、流蜜期也较长,是一种优良的密源植物。其密醇甜,香气浓郁,可与柑桔花密媲美。枝干的木质坚硬纹理细致,是制作手杖与其它工艺品的好材料。

2.花椒的生物学特性:

花椒为灌木、小乔木或质藤本,高3—7m。落叶或常绿。枝干上有皮刺。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极小数为3小叶或单身复叶。小叶对生或互生,叶缘常有锯齿,具透明或半透明油点。伞房或聚伞状圆锥花序、聚伞花序,小数簇生、顶生或腋生。花小,萼片5,或3—8。花瓣与萼片同数,或无花瓣。雌雄异株或单性花与两性花共存,雄花具雄蕊4—5或5—8,有退化的雌蕊,花丝锥尖。雌花无退化雄蕊或极小,呈鳞片状,生于花盘基部。花柱延长,柱头为头状。雌花的心皮1—5。每一赠紧2裂瓣,通常有明显的柄,每室有二枚胚株。果由1—5个成熟心皮组成、骨突果,成熟时外果皮革质,黄褐色或紫红色,表面有粗腺点;内果皮纸质,黄色。种子一粒,黑色有光泽、胚乳内质,食油丰富。

生长期特征:花椒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经历幼龄、壮年和衰老死亡三人阶段。根据其生长发育特点又分为下列5个时期。

(1)营养生长期:此期为花椒的幼年阶段,即从种子萌发到第一次开花结果。本期内主要是构成树冠,高生长大于横向生长,主侧枝的角度较小。根系和树冠相应地先垂直伸长,以后逐步向水平方向发展。根据这一特性,应加强水肥管理,促进加速生长。同时进行合理整形,以调节以干枝间的生长势,使其均匀地发展,构成较完整的树冠骨架,为加大树冠的主体和开花结果奠定基础。并要适当配留辅养枝,增加营养物质的制造与积累,为开花结果创造条件。

(2)生长和结实期:本期是花椒树的青壮年阶段,自开花结果到进入盛果期都属这一期。本期内营养生长更加旺盛,形成越来越多的侧枝,树冠也逐步扩大,结果量逐渐增加,骨干枝仍迅速伸展;根系进一步扩展延伸,水平根可以超过树冠投影距离1—2倍,须根也大大增加。该期是整个生长发育周期中长势是旺的阶段。在该阶段应加强树冠及土肥管理,使根系进一步扩展延伸。

(3)盛果期:本期内大量结果,树体生长逐年减弱,骨干枝的增长速度减缓,生长主要集中在小仙枝上。大多数小侧枝都能成为结果枝,大量地开花结果。本期的中后期树冠内部的结果枝开始大量死亡,结果部位逐步外移。由于大量结果,营养物质消耗较大,如果管理不善,营养失调,很容易出现大小年现象。

(4)结果和衰老期:进入本期后产量开始下降,骨干枝发育几乎完全停止,树冠体积逐渐缩小,小侧枝大量死亡,新梢大大减少,生长微弱,绝大多数新梢都成为结果枝,开花结果虽较多,果色也好,但籽粒小,果皮薄,味道淡、麻味差。此期更易出现大小年现象,因此,应加强土壤管理,增施肥料,防治病虫,增强树势。

(5)干枯与更新期:从衰老到更新阶段均属此期,是基本骨干枝死亡的时期;较大的骨干枝死亡后,但此期花椒树的主根仍有较旺盛的生活力、根颈常常萌发薜芽。这期的主要农业措施着重于树体更新管理。进行全株更新时,留1—2个薜芽,使之成为新株。花椒这种较强的更新能力,对改造老椒园挖掘生产潜力,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花椒树的物候期:花椒春季萌发较早,一般3月下旬萌动,4月初发芽,4月中旬现蕾,5月初为盛花期,中旬花谢,5月下旬果实开始发育,7月中旬果实着色,种子变硬,立秋前后成熟,如不及时采收就可自行脱落。春季发芽的早晚与栽培品种、立地条件、权势强弱等有关。花椒(大红袍)比其它品种约晚5—7天。花椒早熟种8月中旬成熟;晚熟种9月上、中旬成熟,10月下旬落叶,生长期约190天左右。

花椒枝条生长特性。新梢于4月上旬日平均100C左右开始生长。一年中有二次生长高峰,第二次从4月上、中旬至5月中、下旬座果后。第二次从6月下旬果实停止生长到8月上旬。9月中旬停止生长。枝条粗长也有二次高峰,与枝条生长同时出现,即第一次在4月中旬;第二次从6月下旬到8月下旬。粗生长比长生长停止晚些。据观察[2]全年新梢平均生长量为95cm左右,粗生长量为9.75cm左右。

花椒易萌发根薜枝和徒长枝。徒长枝为多年生枝条不定芽萌发而成,比新梢萌发晚,且枝龄越大萌发越晚,多在5月份萌发。徒长枝长势很旺,一般生长量达1—1.5m,有的可达2m以上。徙长枝在一年生长中没有大的波动,且停止生长也较晚。

结果枝生长期较短,从4月中旬开始生长到5月上旬盛花期时停止生长,生长期约20天左右。据观察,有的品种(小红椒、二红椒)树势健壮时,强壮的营养枝侧芽和结果枝的顶芽可萌发二次枝,有的还可开二次花、结二次果[2]。

花椒的根系长:花椒为浅根性树种。苗期主根明显,定植后主根生长减弱,侧根发达,须根尤多。据对15年生盛果期树的调查,根展与冠幅比为4.8:1。吸收根主要分布在深40cm内的土层中,分布范围主要在树冠投影1/2—3/2的区域内。花椒新根在3月上、中旬,10cm深处的土温达到3—50C时开始生长,比地上部萌动较早半个月左右。花椒根系一年中有3次生长高峰。第一次从3月上、中旬到4月中旬。第二次高峰自5月上旬到6月中旬,这次生长高峰发根量大、生长速率高。第三次生长高峰在果实采收后的9月下旬至10月下旬,这次发根量少,新根生长量也小,多为当年幼根分生的吸收根。

成花结果习性:花椒的花芽为混合芽,一般定植3年后即可开花结果,7—8年进入盛果期。结果初期营养生长旺盛,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进入盛果期后,成花能力很强,生长中庸的营养枝的侧芽,中、长结果母枝的顶芽及以下1—3侧芽能形成混合芽。盛果期大树,除主侧延长枝和内膛徒长枝外,发育枝极少。结果可分为短枝(2cm以下)、中果枝(2.1—5cm)和长果枝(5.1cm以上)。花椒以长、中结果枝为好。果穗的大小和每果穗结果数的多少与果枝的长度和粗度呈正相关。

花器发育:4月中旬展叶后,结果枝顶端显露花序,花椒的花序随着结果枝的生长而伸长。4月下旬进入初花期,这期平均气温在140C左右。从显蕾到初花期15—20天,从初花期到末花期20天左右。花序的大小和着花的多少,因果枝的长短和长势不同差异较大,花序最长可达7cm,着花160个以上。

果实发育:花椒谢花后,柱头变褐色,枯萎后脱落。果实于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为迅速膨大期,以后生长逐渐减缓。果实成熟期,因品种不同而异,早熟种8月中旬成熟,晚熟种9月上、中旬成熟。在一个果穗中,果实之间在前期发育很不整齐,大小不一。一个果穗内果实的速生期25天左右。但每一果实的速生期只有15天左右。花椒生理落果比交严重,在一年中有二次落高峰。第一次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落果占全部落果数的90%以上。第二次在7月上中旬,落果提前着色,完全变红后脱落。在未脱落的明枪暗箭实中,有40%的幼果中途停止发育,但直至成熟也不脱落,这种果实没有种仁,成熟后也不开裂。

有的花椒品种有二次开花的特征,二次花多着生在健壮的生果枝顶芽抽生的二次枝上。二次花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放,比正常花晚50天左右,成熟期晚30天左右。据观察,二次果座果率也很高,发育较快,但数量少,形不成产量。

花椒的生长环境:花椒是喜温树种,生长发育期间需要较高的温度,亦喜阳光。要求排水良好、富含机质的沙壤土或钙质土。花椒树耐干旱,在年降水量500mm左右的地区均生长发育良好。它不耐涝,土壤积水或经洪水冲刷都引起死亡;对土壤的酸碱度要求不严,虽喜微碱性的钙质土,但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也能正常生长发育。雨水过多时易徒长,且易落椒。另外花椒既怕高温又怕严寒,品种不同耐寒力有差异。狗椒(竹叶花椒)适应性最强其次是花椒(大红袍),豆椒较差。从全国看,当冬天最低温度不低于100C的广大地区均能栽植,但在阴坡或遮阴条件下,花椒也能生长但结实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