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看来,身为教师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应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现实中教师教育不好自己子女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这值得每一位做教师的家长好好思考。究其原因,除教师子女自身及外在环境的影响外,教师家长自身对子女教育思想上不经意的失误,也是造成教师对子女教育失败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通过观察了解,教师在教育自己子女时容易步入以下几个误区:一、轻视型。这主要表现在中高层次的教师对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势。这种思想倾向,一方面使较高层次的教师自恃站在教育的更高点上,忽视了子女在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另一方面他们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容易表露出一种漠视的态度,这种态度一旦被自己的子女感受到,就会直接导致孩子对自己老师所授知识、所讲道理持怀疑态度的心理。大量的调查数据表明,中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自制力最差的时期,倘在这一阶段的校园生活中没有一定权威的信仰支持,极容易形成不良学习、生活习惯,甚至偏离人生的正确方向。一些教师在子女早期教育失败后即使做出再大的努力往往也无力回天。可见,教师对自己子女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基础教育时期子女教师的充分尊重是非常必要的。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作为教师,更应明白这一点。
二、挑剔型。由于教师对本行业较为熟悉,对自己子女的教育百般挑剔,尤其是一些在教育界思想前卫、略有成绩的教师更容易对自己子女的教师吹毛求疵。这种挑剔如果发生在同子女的言谈之中,则容易使不够成熟的孩子不自觉地对老师产生怀疑和抵触情绪,最终削减自己孩子在校学习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情。
三、超前型。有些父母想急于尝试一些新的做法,经常会做出不切实际拔苗助长的事情。这种做法虽然短时间内可能出现一些好的效果,也许还可以满足一阵虚荣心,殊不知这种不顾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最终会造成教育不当甚至酿造出苦果。陶行知先生就曾指出:“中国以前有一个很不好的观念,把小孩看成小大人,以为大人能做的事小孩也能做,所以五六岁的小孩就要他读《大学》、《中庸》。”这种情况发生在教师家长身上的可能性最大。任何拔苗助长的行为都会违背儿童的天性,最终只会事与愿违。
四、照顾型。不少教师看到自己孩子的老师曾是自己的学生,就萌生了得到照顾的想法。小到吃喝拉撒,大到学业辅导,或是派个班干部的头衔,在有些家长看来都是轻而易举理所当然的事情,殊不知这些好心的照顾起到的却是适得其反的效果。由于老师的无形照顾使学生产生了优越感,容易掩盖缺点和不足;由于老师的特殊照顾使孩子产生依赖性,一旦脱离这个环境就会因“失宠”而导致心理失衡。孩子是天真烂漫的,他们最懂得也最需要平等,任何的特殊对待都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五、职业病型。身为教师的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时极容易受教师角色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不分场合地以教师的身份和口吻教训自己的孩子,结果只会让孩子觉得缺乏感情而产生逆反心理,导致教育的失效甚至失败。现代社会越来越表现为价值取向的多元复杂性,对自己子女的言谈举止毫无区分地一律以教师的视角进行评判本身就不科学,加之在孩子的眼里他们更看重的是那一份亲情,作为教师的父母如果忽略了这一点极容易导致情感的疏离和教育的失效。还有的教师由于工作的忙碌无暇顾及家庭,有时甚至让他们的子女觉得自己的父母爱学生胜过了爱自己,这种奉献精神当然可佳,但这对自己子女的教育肯定是不利的。
总之,作为教师的父母教育子女,是教育大范畴中一个较为特殊的领域,最熟悉的往往容易成为最陌生的,正是由于教师对自己子女、对教育爱得太深,也极容易导致对自己子女伤得最深。作为教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应努力争取避免不经意之间产生的上述不良倾向,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优势,扬长避短,努力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教师子女咏叹调
教师的子女不但要受到父母的特别关照,还经常会受到其他教师甚至学校的格外关照。在其他同学的心目中,他们是学校里较为“独特”的同学。可作为教师子女的学生,他们会有些什么感触呢?
“我好累!”
“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心目中,我是一个乖巧、幸福无比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学习遇到困难不用去问别人,还经常能读到其他同学只能羡慕的书籍,可其中的甘苦只有我自己清楚。我的优秀成绩是我用无数的汗水和时间换来的。在学校里,我除了要完成和其他同学相同的作业,还必须要完成妈妈每天给我规定的阅读任务;回到家,我也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喘息,除了要完成指定的阅读书目,还有那些怎么也做不完的《每课一练》、《AB卷》……就是双休日,我也没机会休息。我是真的好累!可我在妈妈面前,却从不敢说累。因为妈妈还时常说:‘你是妈妈的一面镜子,如果妈妈的女儿成绩不好,还怎能教好其他的孩子呢?那别人又会怎么说妈妈呢?’看来,我只有用功、用功、再用功,才对得起妈妈,可我真是觉得好累!”
作为教师,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孩子也应该是一个普通又特殊的学生,千万不要将自己的“面子”押在自己的子女身上,这是不能等同的个体。孩子就是孩子,绝对不是家长的脸面。
“我渴望公平竞争!”
“我在班级里不太受欢迎,因为同学们总在私下里悄悄议论老师对我们这些教师的子女很偏心。还记得上个学期期末评选‘三好学生’的时候,我没有被同学选上;可是最后,‘三好学生’的名单中却有我的名字。当班主任让我上台领奖状的时候,我是多么的不情愿,那不到五米的距离,我却感觉走了好久好久。我心中没有任何的欣喜,我想拒绝,可又不敢。我当时更不敢去看同学是怎样的反映,可我能想象得到。在回家的路上,一些同学就唱开了:‘三好学生’一好是关系好,二好是爸爸好(他爸爸是学校的教师)……对于这些,我又能怎么办呢?我现在只希望这个学期不要再这样了,因为我渴望公平竞争得来的荣誉。”
这个例子中的学生对问题认识得较为深刻,可如果碰上的是一个虚荣心强的学生,那产生的后果是挺可怕的。所以,学校、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一种公平的竞争环境,任何的偏袒都可能会给学生的心灵造成创伤,投下阴影,影响他们以后的人生旅程。
“我还是我吗?”
“我虽说有名有姓,可很多的时候,我不知道我到底是谁。现在我是什么事情都不敢做,做得好,有人就说,到底是某某老师的儿子;做得不好,有人又要说,还老师的儿子呢?不但同学是这样说,就是一些老师也这样说。每一次听到这样的话语时,我真想大声和他们争论:我就是我,我所做的和我的妈妈没有什么关系!可这样有用吗?我有时候会想:要是我的妈妈不是老师该有多好!尽管妈妈经常开导我说:嘴巴长在他们身上,不要管他们怎么说,只要你没做错就行了。话虽然是这样说,我也有深刻的理解,可我一遇到具体的事情,却总是缩手缩脚,生怕有什么闪失。”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一言一行往往只能代表他自己,绝对不能给他们贴上标签。作为孩子,他是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的,因此,对于孩子的缺点或优点要进行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对于以上教师的孩子所讲述的现象,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予以足够的重视,除了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还要引导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