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伴你行-不朽的发明
45628600000017

第17章 长寿的电池

20世纪可以说是电的世纪,在初期电灯、电报、电话、电车、电梯、电唱机、电视各种发明创造相继诞生,真叫人目不暇接。各式各样电器发明得越多,人们对电的依赖也越大。可以说人类的生活与和生产活动与电简直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什么地方都要用电,离开了电,人们还真不知如何生活呢!

要用电,自然先要有产生电的装置,那就是“电源”——电力的来源。在20世纪初的时候,电力主要靠两方面提供:一是发电机,发出的电通过电线向四面八方输送;二是蓄电池,它比起发电机来,要小巧玲珑,十分轻便,易于携带,但偏偏是个短命鬼。人们为此事伤透了脑筋,因为好多地方非要用蓄电池不可,如电动货车、电曳引机等,不可能装上发电机,只能用蓄电池,但蓄电池的寿命不长。

这件事也深深地牵动着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心,在这之前,爱迪生已经发明了电灯、电影、留声机等等,成为赫赫有名的发明大王。当1900年迎来新的世纪的时候,蓄电池短命的幽灵也时时围着他打转,使他坐卧不安,心烦意乱,甚至到了失魂落魄的地步。

如何使蓄电池寿命变长呢?爱迪生苦苦地思索着。他分析如今的蓄电池都是铅与硫酸制成的,称为铅—硫酸电池(简称铅蓄电池)。在这种电池里,铅与硫酸碰在一块,就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在变化过程中,便产生了电流。可是硫酸的腐蚀性非常强,铅难以招架,不久就弄得皮烂骨头酥,完全变了质。一变质,原先能正常产生电流的化学变化,就无法进行,成了“短命鬼”。一天,爱迪生在家中吃晚饭时,他呆呆地望着汤盆发愣。他的夫人米娜深深地

知道他在为蓄电池问题发愁,就关切地问:“你打算怎么治它呢?”“病根在肚子里,我打算给它开开刀,另换一副肚肠。”米娜想了想,又问道:“不是说,做蓄电池非用铅不可吗?”

“有这种说法,不过……”

“不可能的事是没有的——对不对?”米娜知道爱迪生一定会说这句经

常说的话,就抢先代他说了,弄得他只好淡淡一笑了。

第二天,爱迪生一早就来到实验室,开始了新的试验,他决定试制一种新型蓄电池。这些天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铅蓄电池的病根出在酸性溶液——硫酸上,因此他对症下药,打算用一种碱性溶液代替硫酸,再找一种能与碱性溶液发生一定化学作用并能产生电流的物质,代替铅。

从表面看,问题似乎不难,只要决定用哪种碱性溶液,再找一种能与它起化学反应,并能产生电流的物质就行了。但事实上,爱迪生动员了好多人力,几乎试用了可以搞到的所有化学元素,做了上万次实验,结果却是一连串的失败!失败!!再失败!!!

面对这种情况,有些工作人员不免丧失信心,开始怀疑起来。他们背地里嘀咕说:“这上万次的失败,更证明别人的看法没有错,要制造蓄电池,

不用铅是不可能的。”这话传到爱迪生耳朵里,他还是淡淡一笑,说:“我不信大自然会这么吝啬,会把制造好电池的秘密扣住。只要我们埋头苦干,百折不挠,迟早总能发现的。”他决定加倍努力工作,继续钻研下去。他把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分成日夜两班,轮流干活,轮流休息。而他自己呢,还是老习惯,从早到晚,通宵达旦,坚持吃住在实验室。有时实在困倦得不行了,就靠在椅背上打个盹,稍作休息后,又精神抖擞地干起来。

在制造新蓄电池试验期间,爱迪生谢绝接待各种客人,实在非见不可的,也请秘书先生接待。只有他的一位极要好的老朋友,他才破例接待,并带他参观了他的实验室。在实验室的大长桌上摆满了各种试验的小电池,估计有四五百个,模样都玲珑小巧,十分逗人喜欢。那位客人欣赏了半天,问道:“怎么样,奋战了两年多,有些什么收获?”

主人带着爽朗的笑声答道:“收获嘛,有,而且很多,我已经知道有好几千种物质,是不能用做蓄电池的。”

“好几千种?”客人似乎不大相信,“到目前为止,你总共做过多少次试验?”

主人竖起右手的四个指头比了比:“已经突破四万大关,可是与实际使用要求,还有相当距离。”听了这个数目,客人不觉倒抽一口冷气,瞪着眼珠呆了好一会,又问:“你预备怎样越过这段距离呢?”“没有捷径可走,”主人不假思索地说,“常言道,不怕慢,只怕站,只要一步步往前走,总有一天会走过去的。”

这深沉而有分量的话,很耐人寻味。爱迪生正是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直至1904年初,终于突破重重困难,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用烧碱(氢氧化钠)溶液代替硫酸,用镍、铁代替铅,制成了一种新型镍铁碱电池。因为烧碱溶液对镍和铁没有腐蚀作用,所以完全克服了铅蓄电池那种“短命”的毛病。

正当大家兴高采烈,欢呼试验成功的时候,爱迪生的秘书像往常一样,赶忙找到主人,问:“蓄电池试验已经成功了,是不是现在马上向新闻界发一消息?”

爱迪生把手一摆说:“别忙,试验到此并未结束,最大一道难关还在后头哩!”秘书与其他工作人员一听,心里凉了半截,也十分纳闷,新蓄电池样样都好,电力足,寿命长,精巧灵便,经久耐用,还有什么“难关”呢?原来爱迪生认为,任何产品仅仅在实验室中试验成功,并不能算最后的成功,还一定要经受实际考验。为了试验蓄电池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

爱迪生用新电池装配了6部电动车,叫6个工人,每人开一部,到野外坎坷的道路上每天去跑100英里这样一连进行了两个多月,6部电动车,受不了这样的颠簸折磨,差不多都弄得胎破轴断,破损不堪,可是作为原动力的镍铁碱电池,都情况正常,一点毛病也没有。另外,爱迪生还作了这样的试验,先把成箱成箱电池,从二楼三楼四楼往下摔,再装到手推车上,每小时15英里的速度,朝大石头上猛撞,要连撞500次才算合格经过这种种考验都合格了,才算过了“难关”,这的确是很难的“难关”。

正是爱迪生的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终于在1909年制成一种相当理想的镍铁碱电池,并投入了大规模生产,直至今天,人们还在使用这种蓄电池。

为了纪念蓄电池的劳苦功高的发明人,人们把这种电池称为“爱迪生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