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商朝就用文字来记载历史了,但那时还没有纸,人们书写时是用刀将字刻在龟甲兽骨或竹木片上,当然谈不上什么印刷了。印刷技术的出现,是和古代印章、碑刻艺术分不开的。正是拓印古玉玺、碑铭的成熟发展,启迪人们发明了反刻的雕版和活字。
现在尚能见到的我国最早的木刻印书,也是第一部有插图的印本书,是在敦煌发现的《金刚经》。这是一柄由七张纸连接起来的完整的卷轴。卷首是一幅释迦牟坐在经筵上对众弟子念经的木刻印画,左右诸多护法神和僧人,上方还刻有飞天。整幅画面庄严肃穆,是为我国现有的第一幅木刻印画。在佛经卷末则清楚地刻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玖的人祈祷他的父母而出钱让人雕印的。这部佛经雕版镂刻细致,印刷技巧纯熟悉,反映了这时的印刷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而事实上从文献记载来看,在这部《金刚经》之前,我国唐代民间已经有过一些韵书,和历书或者佛经的刻本,只是没能流传下来。
从唐代发明了雕版印刷后,我国的刻书、印书之风随之而起,不仅官府设有负责刻印的机构,一些官宦私家也普遍重视印书、刻书,常出重资雇人刻印,全国还形成不少以刻印为业的书肆书坊。
印刷术的发明不仅使人们免于长期抄写之苦,而且对于古籍的保存、流传起了很大的作用,从唐以来,雕版印刷(现在是翻印、复制)成为古籍流传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