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安全教育
45640600000001

第1章 安全教育工作概述(1)

内容精粹

在对学生进行的各种教育中。安全教育已显得越来越重要。近几年来。有关学生人身安全的事件屡见报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有利于社会环境的净化

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和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保障他们的安全,是家庭和教育工作的首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责任重于泰山。中小学生安全意识薄弱,部分学生行为失范,导致安全事故和违法犯罪案件居高不下,这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在未成年人中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意义十分重大。

一、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让中小学生懂得安全知识,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主要体现在:1有利于培养学生做合格、守法的公民;2教导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3学习更多的安全防范知识,学会自我救助。

二、有利于社会环境的净化

青少年是阳光、雨露、花朵,是家长的希望,是老师的骄傲,更是祖国的未来。如何才能让青少年成为国家的栋梁,如何培养、教育祖国的人才,这就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了。为此,我们要让所有的人关心、关注青少年的成长,为他们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表现在:1能够提供健康信息的传播和接受;2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书籍。

【案例】运用故事进行安全教育,丰富教学内容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防腐、防毒、防火、放爆等安全卫生知识的教育,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故事进行,学生会觉得生动形象真实有用,能很好地引起他们对于学习这些知识的注意和重视。有一个老师曾经讲给这样一个故事:某校曾有一学生初二便自动退学回家搞草编。一个冬天的晚上,天气很冷,他家里人叫他在楼上房间里烘草编制品,他在房间里用两个锅生了两堆炭火,并把门窗关上便开始烘草编。一段时间后,他便感到有点难受,于是他倒在床上睡觉,第二天早上九点多钟了,他家里人见他不起床,便把门撬开,只见他只有微弱的呼吸不会说话了,幸亏及时送医院抢救才幸免一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木炭燃烧消耗了房间内大部分氧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多了对人体有害。如果这个学生能学好初中化学就不至于险些丧生了。

安全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坚持人本思想,强化安全意识

二、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管理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确立了安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广大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

一、坚持人本思想,强化安全意识

1坚持学校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实施“群防群治”,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确保校园稳定,构建和谐校园,建立学校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2安全保卫工作推行分级管理。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实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按照学校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将工作任务及要求转化为具体指标,层层分解,逐级签订“责任书”,把安全责任分解到具体负责人头上。

坚持“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如何为师生提供快速、便捷安全服务”,大力推行分级管理,加强保卫队伍建设,确定保卫人员工作责任区,定期检查、指导、督促整改隐患工作。进一步细化工作规程,畅通信息渠道,充分地调动保卫人员工作积极性。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做到工作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层层落实责任制,责任到人。学校安办进行不间断的巡检,组织职工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能力,另外,还坚持每学期召开一次全体职工大会,总结、布置安全工作,表彰、奖励安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认真落实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精神,以校务会会议纪要形式将工作要求下发至各校点和班级,做到全校师生人人知晓,人人重视,人人遵循。

二、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管理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各个环节都离不开“预防”二字。在工作中,人人做到时时想防范,处处抓防范,事事见防范。

首先,抓“预防”从学生安全教育入手。中小学生是学校校园内主要群体,安全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如何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掌握安全常识,顺利并快乐地接受教育,始终是教师们一直追求的工作目标。为此,学校充分发挥学生安全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成立安全教育办公室和门卫室,学校把学生安全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对全体学生进行专项安全知识教育。

其次,抓“预防”要构建学生自我防范网络。为了维护正常校园秩序,广大教师除了对保卫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明确的工作分工外,积极与学生协调,组建学生巡逻队,参与维护校园秩序的巡逻工作;学生班级设立安全委员,加强值班人员管理,严格落实三级值班制度等等,从而形成校门、校园地面、楼宇三位一体的学生自我防范网络。

第三,抓“预防”要牢牢占领校园宣传阵地。“安危相依,福祸相生”,这个道理每个人都十分清楚,然而,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人们却常常忽略,特别是学校师生员工呈现出安全意识淡漠的趋势。对此,广大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可以利用墙报、宣传栏、学生广播站适时地进行安全知识宣传;结合学生实际,编写、印制、发放《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手册》和“致学校全体在校生一封信”,做到学生每人1份;制作以学生基础文明和安全教育为内容的宣传板,在全校区巡回展览;利用学校举办文艺活动为契机,着力开展“珍爱生命,安全在我心中”的主题活动,将学生安全教育融入活动中。

第四、抓“预防”要措施到位。学校校园安全管理实行人防、物防、技防,校区巡逻队以车巡、步巡等形式,进行24小时巡查。规范校园“110”接出警机制,建立报警点;在通道狭窄的楼内安装友情提示板,防止出现拥挤产生踩踏事件等等。

学校可以制定人员密集场所火灾事故、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学生大型集体活动事故、学生重大传染疾病、防止突发事件等处置预案。另外,安全办公室结合工作实际,制作《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工作方案》、《治安工作方案》、《防火工作方案》、《逃生疏散预案》,组织师生进行不定期演练。这些预案的制定,在处置学生等突发事件上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学校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教师与校园安全文化

一、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

二、校园安全文化的构成要素

三、校园安全文化的作用

校园安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校园安全文化是把安全作为一种文化来科学的认识和研究,是校园安全工作最高体现,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学校安全工作由被动灌输到主动接受,再到潜移默化。校园安全文化的构成要素有形态和对象两大文化体系,而形态体系主要有观念文化、行为文化、管理文化和物态文化四种形态。这四种文化形态中,观念文化最重要,是安全文化的精神层,决定校园安全文化的主导价值观;行为文化是师生受校园安全观念文化影响由内转外的一种行为表现,管理文化是安全工作执行力的体现,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制度层;物态文化是校园安全文化的物质层,是校园安全文化的基础,这四种文化形态也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校园安全文化具有导向、凝聚、更新、规范、传播激励等功能。

一、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

1952年,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发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对西方自1871年至1951年期间关于文化的160多种定义做了清理与评析,并在此基础上给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文化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得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他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即历史的获得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他们所带来的价值。”,这一文化的综合定义基本为现代东西方的学术界所认可,有着广泛的影响。

“安全文化”——以安全第一、生命至上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现为单位和单位中的每一个人共同持有的态度、意识、行为特征。

“校园文化”——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校园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由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以学校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文化,把行为文化、管理文化和物态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二、校园安全文化的构成要素

(一)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

从文化的形态来说,安全文化的范畴包涵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精神层,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制度层,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物质层。这四种文化形态也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

1安全观念文化。

安全观念文化主要是指全体师生共同接受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价值标准。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和提高安全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的基础和原因。

安全意识是人的潜在对安全的重视和敏感程度,是对一种事物、过程、事情等自然而然萌生出的安全反映。安全意识由强弱之分,只有树立安全第一,不断的学习安全知识,积累安全文化,才能不断的增强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