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东汉时期著名学者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就已经出现了“鸽”字,可见,中国人民早在1800多年前,便认识了这种小飞禽。
鸽子的羽毛润泽丰美,性情温顺,对人类的生活有益无害。据古籍《开元天宝遗事》的上卷记载,唐玄宗的大臣张九龄,从少年时代起,就开始“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这说明,在唐朝时期,中国人民已把家鸽用来当成信鸽,送信传递消息。那时,中国的另外一些史籍,也有记载远洋货船以鸽传书的文字。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19),任过翰林学士的李肇在《国史补》的下卷里说道:“南海舶,外国船也。每岁至安南(今越南)、广州、狮子国(今斯里兰卡)舶最大,梯而上下数丈,皆积宝物……舶发以后,海路必养白鸽为信。舶没,则鸽虽数千里亦能归也。”由此可见,那时的信鸽已能从浩瀚无边的大海飞回陆地。
唐代以后,以鸽传信的活动在中国民间逐渐流行起来。据北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风俗杂志·鸽传书》记载:“今人驯养家鸽通信,皆非虚言也。携至外数千里,纵之,辄能还家。”而且当时的一些“蜀人以事至京师(今河南开封)者,以鸽寄书,不旬日皆得达,及贾人舶舡浮海,亦以鸽通信。”可见,当时中国四川的驯鸽水平是很高的。
两宋时期的放鸽活动,在当时的诗歌中有所反映。如在南宋末期,当朝国土大部分沦失,然而,当时的统治者却置民族存亡不顾,仍在临安玩鸽子,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当时的一位书生做诗讽刺说:“万鸽盘旋绕帝都,暮收朝放费功夫。何如养取南来雁,沙漠能传二圣书。”
到了元朝,古书上又记载了一只养了17年的老鸽子,“凡有家书,虽隔数千里,亦能传至”。表现出当时养鸽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明朝时期的放鸽活动,成为中国古代的一项竞赛性游戏。即每年的清明或是端午节,比赛者都要把自己的鸽子放进一个大葫芦里,吊在柳树枝条上,等裁判发出号令,比赛者一一瞄准自己放鸽子的葫芦,然后射破葫芦,使鸽子惊飞上天,然后按各自的鸽子飞翔的高度来判决胜负。
清朝时期,中国民间养鸽的范围逐渐扩大。在广东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比赛性质的群众团体——放鸽会,这个“协会”经常举行大型的群众集会,以各人的鸽子飞行的距离远近和飞还只数的多少来评判出冠、亚军,并发奖章。因此,当时在那里的人们都很喜欢参加这种活动。
中国古代人民发明的用鸽子传递信息的方式,在现今世界已很普及。鸽子成了人类的好朋友。随着养鸽技术的不断提高,现代的鸽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军事、航海、医药、饮食和生物研究等各个领域的特殊动物。同时,随着专业和业余的驯鸽活动的频繁开展,各地的“信鸽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地相继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