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气操控术
4572700000032

第32章 人气巅峰:成就你的领袖气质(3)

人气也是这么一种状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终极人气阈值,你的能力和你的人气操控术配合到极致,就是你的终极人气阈值。

有些人阈值高一些,他们可能有机会成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成为富可敌国的巨贾,或者成为颠覆时代的伟人。有些人的人气阈值就低一些,他可能成为一个将军,成为一个精英,成为一个名人。

但是无论你的人气天赋是什么样子的,当你触及到终极人气阈值的时候,你就应该开始学习如何“身退”了。这个“身退”并不是让你抛弃名与利,更不是很多人理解的退隐、不争、谦让的意思。

你可以把你的人生看作一条抛物线,你达到事业巅峰的时候就是抛物线的顶点。真正处在巅峰的人气操控高手都很清楚,其实一直维持在超高的人气状态是非常辛苦的事情,虽然极致的人气会将你推上至高的位置,但你要维持在这个状态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精力,你的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可以说你走得越高,你就越需要谨慎,你说的每一句话,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众人的注目之中。这就是高人气者需要付出的代价。

所以你如果已经达到了你的终极目的,你明确知道自己已经没有继续向上的野心,那就应该开始给你的人气和事业慢慢降温了,让这条人生抛物线能够以一个平稳的角度往下滑,直到你能够轻松驾驭为止。

这就是人气操控术中所说的“身退”,作为一个人气操控师,必须要去附和这个世界万事万物都遵循的真理,盛极必衰。而功成一定要身退,这才是符合天道的行为。

触及你的终极人气阈值

作战讲究的是“一鼓作气势如虎”,我一直强调迈入全能领域的人,一定是有野心的人。有野心的人他的目标非常明确,他本人具有一股一直向前的冲劲,从而产生一种明确指向性气场。

你的目标越高远,或者野心越大,你就会吸引越多人加入到你的野心中。

而且你吸引的那些人都是有野心的人,只是他们的目标不如你,或者说对他们而言,只要跟随你,在你达到目标的时候,他们的目标也就实现了,所以你们之间是一种野心与野心之间的吸引力。

这些被你的野心吸引的人,他们会将自己的目标和你绑在一起,用你的成功来实现他们的成功。

关于这一点,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有些人的目标更高,有些人的目标更低呢?同样是有成功的野心,为什么不设定一个更高远的目标,让别人来成就你的野心,而不是更多地为他人作嫁衣裳?

在这本书中我们反复提到过天分的问题,人气和能力同时运用到极致,就是你的终极人气阈值,再往上走,你的能力就不足以驾驭了。

比如我们管理一个公司,有些人他管理几十个人的时候觉得很容易,整个公司看起来也运作良好,而且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资金流也在不断注入,正在准备上市……似乎扩大规模已经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于是他选择了扩大规模,招人,一百个,两百个,很快公司秩序就变得一团糟。表面看来,是新员工和老员工冲突不断,老员工有资历有经验,新员工有文凭有技术。于是管理者就从新老员工矛盾入手,试图通过解决矛盾,或者直接通过分区重建,来解决这些问题。

但就算你将新老员工完全隔离了,问题还是在哪里,一个国家一国两制都不容易,一个企业两种制度运作同样困难。

核心的问题就是一个终极人气阈值的问题,这个管理者在最初管理几十个人的时候,采用的管理方法就是作坊式的。他跟员工都是点对点的交流。结果企业变成了几百个几千个人以后,这种点对点的模式就无法继续了。但是这种作坊式的思路始终已经根深蒂固。再往上加新人,你掌控不了,你也很难习惯新的管理模式。

我在给一群老总进行管理培训的时候,就有个企业的负责人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但其实这个问题也很好解决。

当时他已经将企业分割开了,老员工所在的生产线运作正常,虽然也跟新员工冲突不断。但是新员工那边的生产线一直没走上正轨,老员工也不愿意去传授经验。

我建议他直接去聘请一个副总经理负责新的生产线,他只需要去花工夫了解和培训这个副总经理,不必再一个一个新员工地去了解。

对于老员工来说,老总不再是新员工的直接管理者,也不会跟新员工过多接触,这就能解决他们心态不平衡的问题;对于新员工来说,加入一个新的管理者就减少了很多对比,他们是直接对新管理者负责的,那么总经理和老员工之间的沟通方式就与他们无关,他们也没有理由再因此而与老员工甚至老总发生冲突。

我使用的方法是比较讨巧地“偷龙转凤”,因为这个企业老总的全能领域人气不错,很多人支持他,上下游的客户、媒体、股民都对他评价很高。但是他的核心人气驾驭能力比较差,远远不足以去掌控几百上千人。而现在他只需要去驾驭一个高层管理者,这就容易多了。

但这种方法并不是提升了他的终极人气阈值,事实上对这位老总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这是个人才难求的时代,一个好的副总人选更是千金不换,何况你还要驾驭好这么厉害的一个人,不能让他跳槽、不能让他反骨、不能让他做任何威胁到你根本利益的事情。

我将这些可能发生的问题也告知了这个老总,并且明确告诉他这只是权宜之计。事实上,现在的企业发展确实已经超过了他的终极人气阈值。不管有再多的人看好他,他都最好不要再扩大投资了。

任何一个人在进入全能领域之后,迟早都会碰触到这个终极人气阈值,虽然说努力和抗争是人类的优秀品质,但是却不是成功者的正确选择。成功者的努力和抗争只会用在达成目标上,这是有限的。相反你去勉强自己做远远超越自己能力的事,这并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中国人有很多很好的哲学思想,在这里就有四个字:“见好就收”。当你触碰到自己的终极人气阈值的时候,你会产生强烈的后继无力感,这种无力感并不是觉得绝望或者为难,而是你自己已经失去了斗志,当这种斗志丧失了,那么说明现在的目标已经达到你的预期了。功已遂,下一步当然就是身退,行天道了。

得天下易,安天下难

对于开国皇帝来说,真正最难的时候,其实是从得到天下那天开始的。自古以来得天下容易,安天下难。要求一个厉害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个管理者、经济学家,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但是再为难也非做不可。这是你的天下,你不去做,别人做了,天下就要易主了。

终极人气阈值的判定,就是判定你“安天下”的能力。从经济这个名词诞生开始,就有无数的企业家前仆后继地栽倒在同一个坑里。创业的时候不惜一切往前冲,就算发现了问题也不去解决它,试图通过创造新的利益点来填平过去的窟窿。

这是非常愚蠢的行为模式,这是赌博,虽也不乏赌赢的人,但绝大部分人都败下阵来。贸然去涉足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领域,试图通过新的赢利点来解决旧有产业结构的问题,这就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

形成这种矛盾决策的核心原因,就是在整个创业的过程中,最高管理团队没有顾及“得”与“安”之间的平衡。

你不去面对自己的终极人气阈值,只想凭着一股蛮劲继续往前走,其实你在内心深处已经认输了。你想一下最初创业的时候,是不是一有什么问题就马上去解决它。因为那个时候离你的终极人气阈值上限还很远,你的控制力是非常好的,你根本不需要去逃避,一切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

但是反过来,如果在创业的时候过度在乎这个终极人气阈值,你就会限制了自己往前走的能力,瞻前顾后,你就失去了冲劲,失去了那种野心家独有的人格魅力。

在人气操控术中,我们给出的解决方案叫“阶段性目标定审”,一个终极目标是由多个阶段目标组成的,其中最重要往往也最难达到的是第一个目标,而这一个目标通常是完全在你的终极人气阈值之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