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科学栽培鸡腿菇
45773000000018

第18章 培养料建堆时要注意什么?

(1)建堆时料堆的方向应为南北走向,这样阳光照射好,料温比较均匀,发酵均衡,腐熟一致。如果堆成东西走向,则南北两面的料温和湿度相差较大,发酵不易均匀。

(2)建堆过程中,铺盖粪肥时要求堆边多、堆内少,上层多、下层少,特别是顶层覆盖要厚,以增加上层压力,促进发酵。全部饼肥和部分含氮化肥、石膏料等辅料经拌和后,应分层撒在料堆的4~9层,含氮化肥不宜撒在料堆的顶部和外缘,以免挥发流失过多。

(3)若培养料预湿程度不够,要在建堆时酌量浇水或浇粪尿水,使粪草吸足水分,以利于提高堆温。浇水一般从第三层开始,每铺一层粪草,把水浇在草层上。越往上层浇水越多,直到料堆建好后四周有水溢出,但不能流淌出来。如喷洒化肥水,一般喷入料堆内围,外围和上部30厘米部分不宜喷化肥水,以免散失。

(4)采用混合草料建堆时,要把茎秆壁较厚、疏松、较难发酵的草料铺在中下层。铺放草料时,要注意沿料堆外圈做边,并逐层做整齐,不要让草秆参差不齐暴露在堆外,以防料堆崩塌。

(5)料堆建好后,四周上下要基本垂直,以利于料堆保温保湿和边料发酵;堆顶呈龟背形,以利于淋雨后排水。

(6)大规模建堆时,可用装有4个轮子的堆料框进行堆制,如图4所示。按上述一层草料、一层粪肥、浇一遍水的方法,将草料、粪肥投入框内,待堆到所需高度后,将框向前拉,再堆一段,直至建成一个长堆。

图4堆料框示意图

(7)堆制时要注意每层材料宜松紧适中,不宜太实,合成料则可堆得较实一些。

(8)料堆体积大小直接影响培养料的发酵状况。料堆过宽过高,会因压力大造成料堆紧实,通气不良,水、气不均,料堆中心部分呈厌氧状态,不利于发酵腐熟一致,易出现外层过于过生,里层又湿又烂的现象;料堆过窄过低,水分不易保蓄,堆温也难上去,而且不能经济利用场地。在建堆时,要根据当地气温和原料质地等情况确定料堆宽高。秋栽鸡腿菇,料堆一般高1.5~1.8米,宽1.8~2.5米。

(9)为了改善堆料内的通气状况,防止厌氧发酵和原料腐烂,建堆时可埋设若干根直径15~20厘米,长度适中的空心圆管(钢管、塑料管、竹管均可),料堆好后,把圆管旋转后轻轻抽出,料堆内便形成若干个与外面相通的进气孔道,从而有利于培养料的腐熟均匀。也可以待料难好后,用直径5~10厘米、一端尖圆的木棒,在料堆上自外向内插通气孔。一般每隔20~30厘米插一孔,直至堆底,以助于通气和发酵。

(10)建好堆以后,必须及时用草苫、草被等覆盖料堆顶部及四周,以防止或减少日晒、风吹和雨淋,有利于保温保湿及保肥,但不能用塑料薄膜覆盖,因为塑料薄膜不透气,不利于粪草发酵。下雨前可用塑料薄膜覆盖,雨后及时揭去,以利通气。有条件的可在料堆上方搭置架空塑料棚,既能防雨,又能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