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科学栽培鸡腿菇
45773000000023

第23章 鸡腿菇培养料堆制过程中常见问题有哪些?如何处理?

(1)堆温上升慢、升不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①堆料偏干或偏湿,微生物活动受阻,造成堆温不高。②原料质地较差,如草料是受潮或被雨淋霉变后再晒干的、粪肥是发酵发热后晒干的或粪肥中含有大量泥沙等杂质,这样的原料生物热低,建堆后堆温很难上升。③堆料季节太迟,气温较低,堆形较小,选场不好,料堆横腰面对风向等都会导致堆温不易上升。

解决办法:①料偏干时,先在料堆上打洞灌水,若不见效,及时翻堆补足水分(最好是粪肥水),翻堆后覆盖好料堆,防止风吹日晒;料偏湿时,应在料堆上多打透气洞、及早翻堆摊晒或翻堆时加入少量粉碎的干粪草,重建料堆时要多设置透气孔道或缩小堆宽、拉长堆长,增加水分蒸发面积。②粪草热劲差的,前期可在翻堆时补充一些优质粪草,并利用盖膜进行日光增温,后期则可改用二次发酵技术。③堆料期间气温低,翻堆后可加宽增高堆形,在保持透气的前提下,料堆尽量踩紧,并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利用日光增温;走向不理想的料堆,在翻堆时要改向;多风地区,料堆要加强覆盖保温,并设置挡风屏障。

(2)培养料粘臭、发黑。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料太湿,特别是粪肥太湿,造成料堆内通气不良,微生物厌气发酵,堆温较低,料堆不能出现白化。

解决办法:①及早翻堆摊晒,抖松草料,散去多余水分,剔除粘臭、发黑的粪草,补充一些优质粪草,增大石膏及石灰用量。②重建料堆不要踩实,要多设置透气孔道,并多加覆盖物,提高保温增温能力。③料堆建好后切忌雨淋,并适当增加翻堆次数。

(3)白化状烧堆。白化现象是在发酵过程中料堆中层出现成片雪白色斑点,是堆温较高的象征,是好现象。但如果白化现象比例太大,几乎遍布整堆,出现白化状烧堆,此时培养料严重缺水,变得干燥易碎,养分被过多地转化为热能,肥耗大,若不及时处理会导致减产。白化状烧堆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料堆温度高,持续时间长,翻堆偏迟等。

解决办法:①及时翻堆,打散白化料,调水补湿后均匀拌入料堆各个部位,重新建堆,并把握好翻堆时机。②如果是发酵后期出现烧堆,在进房前也应加水(最好用凉开水)调湿,再播种,才能使菌种萌发定植。

(4)培养料偏生或过熟。该现象主要是堆料时间控制不当造成的。料偏生,对鸡腿菇菌丝定植带来困难,还会引起发菌期料温上升;料过熟,会造成肥效下降,透气不良,物理性状差,后发酵升温低,从而导致减产。

解决办法:①应灵活掌握培养料发酵规定的时间。料偏生,发酵时间要延长;如果堆制过早,一时不能安排播种,可将堆料摊开晒干,中止发酵,待使用时重新建堆发酵;如培养料腐熟快,应提早中止发酵。②发酵好的料若不能及时播种,可将大堆料改为小堆料。③降温散热后的发酵料播种时若湿度不够,要用凉开水或消毒水调湿再用。④过熟料栽培时,铺料不能过厚过实,产菇期应注意追施肥水。

(5)料堆生蛆和长出杂菇。一般堆料底部含水量较大而温度低,易生蛆虫,这些蛆虫或卵多是粪肥带进去的。有时料堆上会长出一些小杂菇,多为鬼伞。

解决办法:①堆料前严格进行粪肥处理。②发现蛆虫,可在翻堆时用敌敌畏100倍液喷洒带有蛆虫的培养料,并将带有蛆虫的料翻到料堆中部,翻堆后用薄膜覆盖熏闷2天,即可杀死蛆虫及虫卵。

③发现杂菇应立即连根拔掉,并集中处理。④在翻堆时,将长过杂菇的外层培养料取出另放,经调好水分后,在重新建堆时翻到中部高温区,利用堆温杀灭。

(6)培养料氨味重。氮肥使用量偏大或含氮化肥加入时间偏迟会使得培养料氨味重。

解决办法:在第二、第三次翻堆时,喷1%~2%过磷酸钙液,也可用2%的甲醛溶液在翻堆后的堆料表面连续喷洒处理几次,即可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