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科学栽培鸡腿菇
45773000000038

第38章 鸡腿菇如何进行人防地道栽培?

(1)地道的改造。人防地道大多建在地面以下3~10米的深处,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和通风条件差的缺点。因此,在栽培鸡腿菇前,须进行适当改造,重点解决通风、照明等问题,为鸡腿菇的栽培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①增加通风设备。规模生产时常需增添通风设备,以加强洞内通风换气,维持地道内的空气新鲜。通风设备有鼓风机等,可根据地道大小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

②安装照明光源。可安装白炽灯或日光灯来解决照明问题,通常每40平方米需安装1~3只40瓦日光灯或1~3只60瓦白炽灯,灯离畦面2米左右,并将地道内壁粉刷成白色,以利于反光。

③利用小房或支道建发菌室。选择地道内小房间或在支道上用塑料薄膜间隔成小房间,作为发菌室。发菌阶段,菌丝所需温度以22℃~26℃为宜,最低不能低于18℃。如地道内温度过低,达不到所需温度,要采取加温措施,以利菌丝正常生长。加温可用电加温,或者通蒸汽加温,但不能用炉火在地道内升温,以免消耗氧气,加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积累。

(2)地道的消毒。地道内长期不见阳光,空气流动小,温暖潮湿,容易繁殖蔓延霉菌。因此,在栽培前和每潮菇采完后,必须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消毒,经通风后才能继续使用。

①石灰水消毒。栽培前,将地道内打扫干净后,用5%的石灰水将洞壁和地面涂刷一遍,既可杀菌,又可提高地道内的光照度。

②药液消毒。用1%~3%漂白粉、5%的石炭酸、10%的来苏儿或3%甲醛溶液加500倍敌敌畏液等喷洒消毒。喷洒时先内后外,在靠地道出口处多喷洒一些药液。

③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硫磺粉10克、敌敌畏5毫升、福尔马林5毫升,拌和适量干木屑,密闭熏蒸24小时,然后通风换气,待药味散尽后才能进行栽培工作。

(3)栽培袋制备。栽培袋发菌可在地道内进行,若地道内温度较低,又无加温条件,不适宜发菌,可在地上培养室内发菌。

(4)出菇管理。出菇采用袋料直接覆土栽培法。在消毒过的地道内,将发好的菌袋顺地道方向直立排在地上。洞内分多个栽培段,段宽能排8~10袋,长度视场地而定,段间距80~100厘米。拉直筒袋上端,距料面3厘米处剪去。覆土材料经曝晒杀虫后使用,一次覆土或二次覆土均可。先覆粗土,厚2.5厘米,表面再覆一薄层细土,厚约0.5厘米。调水后袋口盖报纸或薄膜,温度为20℃~26℃。等到覆土层表面大部分布满菌丝时揭膜,加强通风,并把空气湿度提高到85%~90%,温度降至20℃以下,约过7~10天即可现蕾。现蕾后逐渐增加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保持空气湿度为85%~90%,温度20℃右,并加强通风,约1周后即可采收鲜菇。采收头潮菇后,去掉覆土层,将栽培袋倒置重新排放,按同样方法管理出菇。菌袋两头采菇后,脱去菌袋筒膜。把菌棒从中间切开分成两节菌筒,切面向上排成菌床,再覆土、养菌、出菇。整个出菇期可出2~3潮菇。

需要注意的是,地道内栽培鸡腿菇要定期在内外空间、地面喷洒来苏儿、多菌灵等杀菌剂,以有效预防霉菌等杂菌危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