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法的概念和意义
调查法也是教育科研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中小学校长无论是在决策、计划、执行、检查和总结等管理过程中,还是在人事管理、教育教学管理等活动中,都离不开调查研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小学校长学习和掌握调查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1.调查法的概念
调查法是间接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状及其历史的材料,弄清事实,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教师、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学校办学条件等各种情况或信息资料进行全面或局部的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规律,总结经验,做出客观的结论。调查的主要手段有访谈、问卷、测试等。
2.调查法的意义
调查法的作用有三:
(1)为教育科学研究人员提供既定研究课题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2)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教育规划、教育改革提供事实依据;(3)明了教育的现状,发现新的研究课题、先进的教育经验或教育上存在着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见解、新理论,从而推进教育事业与教育科学的发展。
二、调查法的特点和类型
1.调查法的特点
调查法与其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相比有以下几种特点:
(1)时空因素的非限制性
调查研究不是直接感知现实,而是通过谈话、座谈、问卷等手段间接地把握研究对象。它不受时间、空间因素的制约,运用范围比较广,不仅可以考察研究对象发展的现状,而且可以了解它的历史,借以推测它的未来。这是它与观察法的区别。
(2)调查对象的自然性
调查研究不干涉研究对象的正常活动,在自然状态中进行,并获得较为翔实的资料,这是与实验法相区别的。
(3)调查手段的多样性
调查研究中,既可选择访问法、座谈法、问卷法、测验法、评价法等常用的方法,也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录音机、摄像机、遥测装备、电子计算机等,搜集、整理各种信息资料。
与其他方法相比,调查法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调查研究双方的主观偏见所造成的调查结果的偏差、不真实。产生这种偏差的原因有三:第一,调查设计者没有充分估计到被调查者的思想状况、认识水平及可能的行为表现而造成的问题设计难以被被调查者理解。第二,被调查者限于认识水平,不能准确把握问题实质,做出恰当的回答;甚至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故意作出虚假的回答。第三,对于一些涉及隐秘性问题,由于缺乏来自调查者的保密性承诺,使调查的结果失去信度。因此,在调查研究时,应尽可能避免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双方主观偏见的干扰,严密控制,周密设计,使调查活动取得预想效果。
2.调查法的分类
(1)从调查对象的取样范围分类
①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总体的每一部分进行全面调查的方式。如全国性的教育普查。普查一般要求统一计划、统一行动,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比较多,代价比较大。
②抽样调查是指从对象总体中抽出部分作为样本进行考察,并由样本情况推断总体情况的调查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科研之中,该方法根据需要,还可区分为随机抽样调查与非随机抽样调查。
③个案调查是指在对象总体中只选择一个单位、一个人来进行有关教育内容的全面调查分析,即以解剖麻雀的方法,了解总体的一般情况。
(2)从调查目的分类
①现状调查是针对调查对象的当前状况、特征及规律展开的综合性的专门调查研究。
②区别调查是根据一定目的对不同对象间的差异特点及规律进行的对比调查,借以弄清楚不同类型的教育对象、不同性质教育现象之间的差异性、相似性及其内在的联系。如优差生学习习惯的对比调查。
③相关调查是通过对一组对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特征的调查与测定,来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系统的关联、其相关的性质和程度如何。如进行学习成绩与智力水平的相关调查。
④发展调查是根据一定目的,研究一定对象随时间变化而表现出的特征和规律。它也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纵向发展研究,目的是研究对象在不同时间阶段的特征和规律。如“学生思维模式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调查研究”。一是横向发展调查研究,目的是研究同一时间内不同对象的特征和规律。如“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差异性研究”等。
(3)按调查的手段分类
调查研究又有口头访问、开调查会、填写调查表、问卷调查、测验评定等。
三、调查的步骤
教育调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需要有严格的工作程序。
就调查过程的顺序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1.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在某种意义上说,调查工作成功与否,取决于调查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完善。调查人员无论是个人或集体,都要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调查课题
调查的课题可以有大有小,但无论大小都必须遵循三个原则。
其一,目的性原则。开展教育调查,要花时间、人力和财力,有时需要动员各方面的人员参加。所以,每次调查要达到什么目的,回答和解决什么问题,事前都要有明确的规定。目的不明确或者毫无目的的调查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应当避免。
其二,价值性原则。任何调查课题都应以是否能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即要考虑调查课题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如果用其他研究方法可以解决的课题就不一定要用调查法,尤其是规模较大的调查工作,如出国考察、跨省调查,更要强调科学价值。
其三,量力性原则。这是指调查课题和调查范围的大小,要视参加调查的人力物力条件而定。调查课题越大,范围越广,所需要的人力和经费越多,时间越长。在一般情况下,课题不宜太大,既要看需要,也要看可能,不能不顾主客观条件,搞形式主义的所谓调查。
(2)选取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就是被调查的单位或个人。调查资料主要来源于调查对象。所以调查对象的选择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到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应视调查课题和调查目的加以选取。不同的调查课题和目的,要用不同的方法去选取调查对象。有的调查课题,如某特级教师先进教学经验的调查,调查对象是固定的,不需要选择。有的调查课题有很多的调查对象,无法逐一进行调查,这时就需要用抽样的方法去选取调查对象。
(3)草拟调查提纲
草拟调查提纲,就是拟定调查的项目。调查提纲是搜集资料的依据。有了提纲,调查工作才能有秩序地进行,避免顾此失彼。调查提纲实际上是调查报告的梗概,其内容必须符合调查课题的需要。在调查过程中,调查提纲往往要修改好几次,有时要增添原先没有的项目,有时要取消其实可以不要的项目。这就需要在调查过程中对调查提纲作必要的增删和修改。草拟调查提纲以后,还要根据调查提纲的要求,设计必要的调查表、问卷、测验题目等等。
(4)制订调查计划
调查计划是调查工作的程序安排,通常包括如下内容:①调查课题和目的;②调查对象及范围;③调查地点及时间;④调查的方式方法;⑤调查步骤及日程安排;⑥调查的组织领导及人员分工;⑦调查报告完成的日期。
调查计划要详细、周密,切合实际。当计划与实际有矛盾时,要善于根据调查课题的要求,修改计划。
(5)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调查工作若是由个人来进行的,就无所谓组织领导的问题。如果是由少数几个志同道合的人来进行的,也只要推选一个召集人就行。这里的所谓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是指规模较大的教育调查组或调查团的组织领导,主要包括如下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根据调查课题的要求,选择和分配合适的调查人员。一般来说,调查人员要符合三个基本条件:①熟悉调查课题的有关业务知识;②具有一定的独立研究能力;③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善于克服调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其次是调查组内部的组织领导。调查组是一个工作集体,调查人员选定之后,必须从中指定一至二名具有调查工作经验和组织指挥能力的人担任调查组(团)的负责人,指挥全盘工作。调查组(团)的其他人员也要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调查组的负责人应组织全体成员学习有关文件和资料,以统一认识、统一计划、统一步调和方法。
调查组还要有一定的纪律和制度,如汇报制度、会议制度等。
再次是调查组以外的组织领导,主要是要争取被调查单位或个人及有关党、政领导的支持和合作。调查前应派人或写信与调查对象联系,取得他们同意。
以上五项工作都是调查工作的第一步,只有做好调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方可进入调查工作的第二步。
2.实际调查,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教育调查过程中关键的一步,是一项艰苦的劳动。
调查资料有两类:一类是书面资料,如教科书、教师教案、学生作业、学校工作总结、计划、教育行政部门的档案、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文章等。一类是来自调查对象口述的资料,以及由调查者观察所得的教育现象的事实材料等。
搜集资料要力求全面、系统,要注意资料的典型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口头材料,尤其是对于某种教育现象的评判材料。往往要受评判者的立场、观点、情感、好恶、亲疏的影响而产生片面性。这种片面性就是材料的误差。这种误差即使是书面材料有时也不可避免。调查者要善于辨别材料的真伪,做到实事求是。
3.整理资料
用各种方法搜集得来的资料,必须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整理资料的方法,通常是按资料的性质分为两大类:一为叙述的材料,一为数量的材料。叙述的材料,要用明白流畅的文字加以整理;数量的材料,则要用统计法、表列法和图示法等加以整理。
4.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材料整理完后,对于所调查的事实,应当加以分析,探寻其优点和缺点,以及原因所在,解释清楚下一结论,然后提出改进的意见或措施。下结论是综述现在的实际情况;提建议是筹划将来的发展。于是调查工作完成,即可写成文字的报告。
四、教育调查的具体方法
教育调查有各种方法,或者由调查人员直接访问、观察、记录;或者发给调查表,由被调查者填写;或者由调查人员施行测验,或者查阅档案文件及统计资料。应视实际需要选择最佳方法。
下面着重介绍教育调查中常用的四种具体方法:
1.开调查会
调查会又叫座谈会,是教育调查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的方法。
开调查会有很多优点:与会者人多,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彼此印证。调查者可以根据众人提供的线索,顺藤摸瓜,一问到底,直到弄清事实真相为止。毛泽东同志作农村调查时就很喜欢用开调查会的方法,他强调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
开调查会也有不足之处。如果与会者受人事关系的影响,他们就会知而不言,言而不尽。如果与会者是由什么人指定的,他们的发言就可能有较大的倾向性。可是,另一方面,如果与会者事先无充分准备,加之各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那么他们所提供的材料,就难免会产生遗漏、误差甚至错误。所以调查者要有较高的洞察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跟与会者展开讨论,或者会后用其他方法作进一步的调查,以补充开调查会之不足。
开好调查会应注意如下几点:
其一,到会的人必须是与调查课题有关的人员。调查某个问题时,和那个问题无关的人员不必在座。有的因人事关系几个人在一起反而会妨碍彼此畅所欲言,这种情况应尽量避免。
其二,开调查会每次人数不必多,三五个七八个即够。究竟需要多少人,这要根据调查会的要求和调查者的指挥能力而定。
其三,要事先拟订好详细的调查提纲,并尽可能事先发给每一位与会者,请他们事先做好准备。事前还要约定好开会的地点和时间。
其四,调查者必须讲清楚开调查会的目的,采取谦虚的、同志式的态度,争取与会者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