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掌握教育科研方法
45791600000005

第5章 教育科研的步骤、性质与特点(3)

宏观研究是对教育整体内相对来说范围较大的问题做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如:怎样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协调各部门教育工作的研究;对比较系统的带有共同性的教育理论的研究;对教育改革中现实的重大理论和教育科学基础理论学科的研究;对教育与政治经济、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文化历史、教育与人口等关系的大范围的理论性研究等等,都属于宏观研究。

宏观研究特点是指研究的范围大,涉及的面宽,带有较强的指导性、方向性、综合性、整体性和本质性。

指导性。宏观研究揭示了教育活动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律,理论性较强,它对具体的教育实践有抽象的经典的理论方面的指导意义。如教学原则、教学法原理等,都提出一些适合于具体教育动的指导性原则和原理。

方向性。宏观研究对教育发展的趋势有“导向”作用,它能直线统领较小范围的研究。

综合性。宏观研究能将教育领域中的一切问题系统化,构成一种综合理论,对各类教育问题及其与教育有联系的附属理论问题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整体性。也叫做全局性和总体性。宏观研究是将教育内部的诸多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把教育现象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联合成一体。加以归纳和探索,总结出能指导全局的完整的理论。

本质性。宏观研究是对教育的客观现象进行全面的本质的规律的探索。这种透过现象形成的理论,决定了它的根本属性。

教育科学是一个大体系,是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科学,宏观研究的课题也是广泛的。对现有理论观点进行分析、批判、改进、补充和扩展;对多种理论观点的融化和综合;对不同学派理论观点的争鸣与分辨,提出新的见解,建立新的理论和学说等,都是宏观研究的任务。

2.微观研究

微观研究是与宏观研究相对而言的,是对教育问题某个单独因素进行具体的细致研究。这种研究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往往是直接针对某一个问题,如学校德育工作研究、数学教学方法研究、语文阅读研究等。它可以是教学工作的一般理论问题,也可以是具体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

教育研究,不仅要进行教育的宏观研究,也要对教育进行微观研究。微观教育是宏观教育的基础,微观教育不能正常发展,宏观教育也就难以平衡。一般都是两者结合,既研究总体问题,也研究具体问题,既研究战略问题,也研究战术问题。宏观研究作指导,微观研究作深入,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以稳步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

微观研究的特点是研究范围小,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具体性、实践性、经验性、灵活性和单一性。

具体性。微观研究是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原理应用到特定的教育实际性问题上作具体细致的研究。例如,对校长的评价,是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校长实际,研究其素质、工作质量及效绩等具体问题。

实践性。微观研究是针对当前、当地教育教学和教改中的实质性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又直接运用到实践,对教育教学起推动作用。

灵活性。微观研究的课题随机性强,遇到什么问题就可以研究什么问题,不受形式和内容的限制,弹性很大,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时间较短,效益较快。

单一性。研究的课题是单项的,专门针对一种现象、一个问题。微观研究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在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直接针对教育教学,实际应用价值很大,教师一般都可以操作,并大有短、平、快之功效。

3.中观研究

中观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类别之一,介于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之间。它是对一个范围、一个领域、一条纵线、一个部门内的研究。比如,学前教育研究、初等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研究、成人教育研究、农村教育研究、教育体制改革研究等等,都属于中观研究。

中观研究既有宏观研究的特点,又有微观研究特点。它有如下4个特点:

中介性。它具有过渡、连结的性质。因为它不只是对一个单位的具体研究,而是多单位的研究,不能单纯考虑个体特点,而需要注意各单位的共性;但它又不是多系统,而往往是单系统或基本上是一个系统的,因此又不能只看“普遍的共性”。而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共同的特点”。

两重性。对宏观,它是微观的;对微观,它是宏观的。因此,它有承上启下、服务、指导、协调、组织的性质。

综合性。中观研究是对教育某一个范围内从理论到实践上作全方位的研究,并以指导教育实践,所以,综合性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现实性。中观研究也是立足“当前”、“当地”,对某一类教育问题,在某一个范围内进行研究,直接为现实服务。

4.宏观、中观、微观三种研究的关系

三类研究关系可概括为四方面:

(1)三类研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表面形式和各自的特点看,这三者研究的范围由大到小,研究特性由综合性到具体性,由整体性到单一性。由方向性到现实性,由统一性到灵活性,是有区别的。但由于教育理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加之教育系统是开放的系统,所以三者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

宏观研究是对教育的大政方针规划性、决策性问题的研究;中观研究是对某类教育和某级教育、某个范围内教育的研究:微观研究是对教育、教学、学校工作中的具体实际问题的研究。宏观研究相当于制定者,中观研究相当于贯彻者,微观研究相当于执行者。

(2)宏观研究的指导作用。从研究范围可以看出,宏观研究对大政方针和法规的研究具有纲领性、原则性和规范性,对整个教育事业和中、微观研究都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对重大实际问题的各方面,围绕该问题进行的中、微观研究无疑会受其制约,这种制约能对解决问题提供方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指导。

(3)微观研究的基础作用。微观研究大多是在基层实际工作中进行的。这些课题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是研究和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直接为实践服务;另一方面是为更深一步或更大范围的研究提供信息,也就是说为中、宏观研究提供信息,成为中、宏观研究的依据。如果没有这些信息的启示,中、宏观研究将无所依从。所以说微观研究有很重要的基础作用。反之,中、宏观研究的成果,往往又通过微观研究得以实施,所以微观研究有对中、宏观研究的验证作用。

(4)中观研究的衔接作用。中观研究由于其有“中介性”,所以,对微观研究有指导作用,对宏观研究有启示,是宏观研究的依据和基础,并对宏观研究有验证作用。

中观研究的范围比较大。在一定范围能互相包容,互相穿插。其作用不可低估,应引起广泛的注意。

四、阐释性研究、综述性研究和创造性研究

1.阐释性研究

阐释性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层次类别之一。它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是将教育现象和已有的教育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

阐释性研究是低层次的研究。它是对各种教育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虽然阐释性研究是简单的研究,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阐释性研究还有个重要作用,就是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在教育科研活动中,阐释性研究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各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等。

把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知识,把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知识,把某个学科知识成功地应用于其他学科,也属阐释性研究。

2.综述性研究

综述性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层次类别之一。它是把分散、不全面的观点综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系统的观点的研究。它所研究的对象不是单一的事件,不是某一种情况,而是某些现象或某一事物的诸多方面。综述性研究是对知识的加工,包括贮存、分析、鉴别、整理,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体系化。

综述性研究的成果往往是对某个教育规律的认识,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查或实验的基础上对某一教育问题的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例如“教育体制改革综述”、“中小学德育现状”、“职业技术教育的进展”,这些都是典型的综述性研究。综述性研究的特点是系统性和鉴别性。系统性是指它能在特定的范围内对教育的现状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既有系统的介绍,又有系统的分析,形成系统的结论。鉴别性指它在对零散事物的综合过程中,是有选择、有取舍的,这本身也是一种鉴别。

综述性研究有利于推广经验,有利于解决问题,所以经常被科研工作者所使用。

3.创造性研究

创造性研究是高层次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教育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具有改革教育教学的价值或意义的研究。这种研究产出成果可以是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构想、新的理论,可以是一项新方法、新技能、新成就,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成果。

创造性研究的特点是具有开拓和独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