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二战史·诡秘谍海
45812900000019

第19章 纠正失误

就在几个月以前,1942年1月,日本一艘名为“伊—124”的潜艇完成了海上布雷任务后,在南太平洋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外遇到了台风,几经左冲右突,却未能脱离险境,偏偏此时潜艇的发动舱又发生了机械故障,在内外交迫的无奈下,它竟稀里糊涂地闯进了一片浅水区。美军的海上巡逻舰发现后,一阵穷追猛轰,“伊—124”潜艇终于葬身海底。

美军很快报道了日军潜艇被击沉的事件。也许是日本海军舰队太庞大了,一艘布雷艇算不得什么。结果,日方并未作出反应。

这在美军来说,似乎“击沉”也就意味着“结束”了。若在刚发生的珍珠港事件之前,兴许更会是这样。然而,这次美军却似乎意犹未尽。那艘胜利的巡逻舰非但不急于离去,而且不停地在沉舰水域来回巡逻。

3天以后,美军一艘名叫“霍兰号”的潜水母舰秘密开进了达尔文港。麦克舰长一声令下,第一批9名潜水员很快查遍了艇舱,一批文件资料和大量的个人物品堆满了“霍兰号”的甲板。

麦克舰长只看中了一本“伊—124”构造分布图,其它的则很不感兴趣。在对潜艇分布图资料进行了一番研究后,第二批7名潜水员又下海了。他们按照麦克舰长指示的路线,把指挥舱内底朝天地“筛”了一遍,却一无所获。就在准备返回时,一名潜水员在一条狭窄的过道无意间被一具日军尸体绊了一下,觉得脚尖有点异样,返身一摸,从死者紧抱的怀中掏出了一个小铁盒,便随手带了上来。

小铁盒装的是日本海军正在使用的红色“JN-25”密码本——这也是“霍兰号”千里迢迢赶来的唯一使命。

“红色钥匙已经找到”一串电波飞向太平洋舰队司令部,随即,一架海军专机从达尔文港直飞珍珠港。

从此,厄运降临到了日本海军的头上。他们自己制定的对付敌人的秘密,却成了葬送自己的死亡密码!

而这本红色的密码,对美国来说,则是他们在密码战中“觉醒”的一个重要标志。

如果说偷袭珍珠港是日本海军情报的一次辉煌胜利,那么美国人则痛定思痛,从此开始了在密码战中的反败为胜。

以研究日本间谍秘史著称的英国理查德·迪肯在他的著述中这样写道:在“珍珠港事件”前夜,英国情报局有一个名叫达斯科·波波夫的双重间谍,掌握了日本人的偷袭计划。但当他把这一重要情报通知了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时,这位局长大人注意的不是情报,而是波波夫的人品,说他是一个“不道德的堕落分子”。当有人请他对此作出解释时,他喊道:“请您看看他电文上的那个神圣的署名吧:三轮车!这就是说,他喜欢同时和两个姑娘睡觉!”

就这样,一个如此重要的情报,竟被专管情报的局长随手扔进了废纸篓!

而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国会专门委员会的一个小组在报告中这样说:“破译日本的密码电报,远比从正常渠道了解他们的消息来得重要。”这种近乎幼稚的“发现”,被人讥讽为“奇怪的断言”。

但不管怎么说,美国人正在纠正自己的这一失误。事实上,1942年,美国就成立了由麦克阿瑟将军领导的情报协调局,英国人则在密码破译方面给予了美国许多帮助,很快,美国人在这一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