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君当作磐石
45900400000017

第17章 灯会

玉竹他们四人还没到南湖边上的时候,沿湖的长灯早已经亮起来了。因着南湖岸边栽了一岸的树,枝叶繁茂,容易遮挡月色,所以便在湖边点上灯笼,一来明晃晃的长灯既能增添灯会的气氛,二来也能将湖边照亮,避免有人因着天黑看不清不慎落水。一连的灯笼点着了,远远看去像是一条明晃晃的长龙,所以便叫长灯了。

灯会就在这里举行。这一带的人在放河灯这件事上很是热衷,尤其是年轻姑娘少女们。于是上元、端午、七夕、中秋这些节日里甚至那些的小小的节日是都会有定期灯会,已经算是沿传了许多年的习俗了。若是见到这清水村的灯会景象,也就知道了为何人们都喜欢灯会了。这一带的灯会,要数清水村的灯会最是热闹,就连临近村子的村名也都会赶来看游灯会。

玉竹四人往村子东边走着。玉小弟一路走一路扯着杨正和李青云,说着灯会的热闹景象,说来说去还是那几样,无非是糖葫。芦糖人、变戏法、放河灯这些他感兴趣的。

玉竹被他一路咋咋呼呼吵得耳朵疼,“阿黄,你歇会儿吧,我们都听你说了一路了。”

“我只是高兴嘛。李大哥你家乡有灯会么?”

李青云笑着看他,伸手摸摸他的头顶,“有的。”只是他有十年未曾去过家乡的灯会了,那些热闹景象早已忘了。

玉小弟悄悄从他手底下移开,“哦。”然后也不说了,只争着明亮的一双眼,看着远远的长灯,兴奋地放着光,连脚下的步子也迈地快了起来。

四人接着走了会儿,远远就看到灯火通明的场景,待走近了,几个人都看得有些愣了。

十里八乡的挑货郎、小商小贩们赶着清水村的灯会,聚集在南湖边儿上,面对着面支了个简易的摊子摆上许多新奇玩意儿,中间隔出一条道来,吸引着游人驻足。

放眼望去,除了明亮的灯火,便是人了。原本宽阔的道上,现在却是摩肩接踵、人挤着人,任谁的脸上也不曾表现出焦躁的神色,都是一脸惊奇地看着两边的货郎摊子,左边挑几样,右边选几样,早已看花了眼。

玉小弟双眼放光,嗷的一声拉着杨正就往人群里钻,带起几声惊诧。玉竹只来得及喊声注意着些,无奈地笑笑,随他们去了。

玉竹看了眼李青云,却见他和平日里一副温和的样子不同,面上神情却是一派严肃。

怎么了这是?方才还好好的,现在却木着一张脸,难道是不喜欢人多?难怪他整日待在房中也不出去呢。早知道不让小弟拉着他过来了,也不管他到底喜不喜欢。

玉竹心里猜测着,然后拍了拍李青云的肩头,见他低头看过来,道:“额,你是不是不喜欢人多的地方?若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回去吧。”

李青云见她有些尴尬的看着自己,笑了笑,“不是,我很喜欢热闹,只是有些不习惯人多。”抬眼看见身前有个挂着面具的摊子,走过去,随着拿了个就往脸上戴。

玉竹见他买面具,还以为他存了小孩子心性,心里偷笑。见他将面具带上,转过头来看向自己,不由一愣,然后偷笑就变成明着笑了。

“哈哈哈哈哈,你怎的选了个猪头面具!哈哈哈哈哈哈哈。”

无论站在哪儿都一副青衣落拓的人,却带了个猪头的面具,看起来颇为滑稽。

周围人听见动静也都往他们那看,看得他们具是笑了起来,一个青年男子带着可笑的猪头面具,虽看不见容貌,但周身气质却是不容忽视,旁边一个约莫双十年华的明媚女子指着他笑弯了腰,声音清脆如珠落玉盘,甚是好听。

真是好啊!

玉竹见有人围观他们,顿时不好意思起来。想起李青云不习惯人多,连忙走到他身侧,拉着他低头就想走。

周围人见那姑娘羞涩起来,也笑了,而后都转过头去,不再看他们了,免得把姑娘看恼了拉着情郎连灯会也补逛就走了。

玉竹拉了两下,见人未动,转头去看。

那个带着猪头面具的人透过眼睛那儿的洞,双眼清亮的看着她,声音带着笑意,“嗯,阿碧姑娘可否替在下将这面具的两文钱给付了?”

那卖面具的小贩见李青云一个大男子买个面具竟然也让姑娘家掏钱,顿时就有些看不上他,暗暗撇撇嘴。

玉竹瞧见小贩的动作,怕李青云尴尬,便也随意抓了个面具戴起来,然后付了二人的钱,拉着李青云,随着人群慢吞吞地往前挪动着。

玉竹在面具后头看着周围,只觉视野被遮住了,有些不习惯。她转头看向李青云,看见他的猪头面具,还是忍不住想笑,却听见李青云隔着猪头面具也在笑她。

玉竹想起来自己胡乱抓了个面具就戴在脸上了,连面具长什么样都未看清。见李青云满眼笑意,便问他,“我脸上戴的是个什么?”

李青云不回答她,反而问道:“你看着我戴的是什么?”

玉竹笑道:“一头猪。”

李青云笑意更深,“原来你和我一样。”

玉竹知道了,原来她也戴着个猪头面具。于是两人顶着两个猪头面具,边走边逛了起来。

既然是灯会,定是少不了猜灯谜的。一路走过来,都能看见每个小摊子上都点了几盏灯,上头提着灯谜,这猜中了便能获得奖品,所以往往是买东西的人少,反倒是在那儿猜灯谜的人为了一圈。一圈人围着,若是有人猜中了,周围人便欢呼一声,然后围着那人往下一个货郎摊子继续猜去了。这灯会上还有个不成文的习俗,若是有人能将所有的灯谜都猜中了,就能任意选一样中意的东西,无论贵贱。所以若是猜灯谜接连猜中了好些个,人们就跟着他一起走,看他最后到底能猜中多少。

这灯笼上题的都是瘦辞隐语,考的便是心思灵活。玉竹自认不是个心灵通透的,所以她只猜了个和药材有关的,然后得了个白白胖胖的泥捏小人儿。她看向着走在一旁的李青云,见他只头也不转地看着前方,像是没什么兴趣,便也不说让他去试了。

玉竹心里有些郁卒,眼前这人兴致缺缺,她也不好逛得太尽兴。唉,不由想念往年和她大姐、二姐一道来看灯会的场景,三个人一起说说笑笑,多高兴啊。玉竹喜欢逛灯会,并不是她有多喜欢灯会上的那些新奇玩意儿,也不是多喜欢那些明亮的河灯,更不是灯会上的杂耍表演了,她喜欢的是自己置身其中的热闹场景,她喜欢热闹。

“李青云,回去吧。”玉竹终于还是出口喊住了他。

李青云闻言,回过身来,“抱歉,我有些走神了。再逛逛吧,很热闹呢。”

“不了,还是回去吧。眼下时间还早,你不是说今晚教我身法的么。”

李青云蹙眉,“你不是最喜欢灯会的么?”

玉竹点点头,“嗯,我喜欢热闹。”心想:你不喜欢热闹啊,我总不能厚着脸皮拉着你陪我在这儿逛呀。

李青云知道许是因为自己,“我也喜欢热闹。”

玉竹:你骗鬼呢。

最后玉竹仔细挑选了两只河灯,领着李青云往湖边去了。

只是到了湖边也是熙熙攘攘的人,玉竹只好沿着湖走,好不容易寻了一处僻静点儿的地方。

“长灯的灯笼没有挂到这儿来,所幸这地方没什么树,月亮照得也透亮。好了,放河灯吧。”玉竹说着,掏出火折子将河灯点着,习惯性地递了出去。

李青云看着她递过来的河灯,却不接,“我又不是玉墨。”伸手拿了她手中的火折子自己点了起来。

玉竹收回河灯,对着它嘀咕了几声,然后轻轻放入水面,拨了拨湖水,让河灯飘得更远些。

“漂地越远,心愿越有可能实现。”

李青云也有样学样,将河灯放入水中,然后暗中使了内力,河灯便被推的远离岸边了。看着自己河灯将玉竹的远远甩在后头,他轻笑起来。

玉竹目瞪口呆。

月色如水,湖面上笼着薄薄寒烟,数不清的河灯倒映在水中,随着清风带动的水波摇曳成一片光辉。

玉竹看了会自己的河灯,确认它是超不过李青云的那只了,只好站起身来,“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