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养胃必知的生活细节
45961900000006

第6章 中医养胃小妙法

常用养胃中药

“陈皮”味辛、苦,每次3~10克,可以去湿化痰、理气健脾。是常用的养胃中药之一。

“青皮”味辛、苦,每次3~10克,可消积化滞、疏肝理气。

“枳实”是治疗胃病的常用理气化痰药物,用于治疗饮食积滞、胃满胀闷,多与山楂、麦芽、神曲通用。

“木香”可行气止痛、杀虫。是调理脾胃气机、行气止痛的中药药物。

“乌药”一般用于治疗寒证胃痛,常与木香、香附、陈皮同用;和黄连、黄芩、蒲公英等配伍,则可治疗偏于热证的胃病。

“香附”每次用量6~12克,多用于气郁所致的胃痛,常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等导致的胃脘气滞疼痛。

同时,用于养胃的中药还有刀豆、佛手、神曲、麦芽、山楂、肉桂、丁香等。但是每个药物具有的药效不同,因此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养胃中药。

中药养胃方剂推荐

·方剂一:香苏散加减方

原料:陈皮、甘草各5克,香附、紫苏叶、厚朴、法半夏各10克,藿香12克,生姜3片。

适用症:适用于寒气凝滞型急性胃炎。比较严重的胃炎患者可用此方。畏寒明显者,可加生姜、川椒;如果有饮食停滞现象,可加枳实和鸡内金。

·方剂二:黄连温胆汤加减

原料:黄连6克,法半夏、枳实、竹茹各12克,陈皮10克,甘草5克,茯苓15克,生姜2片。

适用症:适用于温热阻滞型急性胃炎。偏热者,可加黄芩、蒲公英;偏湿者,可加薏米、佩兰,主要是以降逆和胃为制法。

民间养胃小妙方

饮食伤胃型急性胃炎:莱菔子30克煮水,入鸡内金细末10克,温服即可。

寒邪克胃型急性胃炎:生食大蒜,每日2次,每次2枚。或者是用干姜、石榴皮各9克,红糖30克一起用水煎服。

脾胃亏虚型胃病:百合、红枣、莲子、枸杞子、芡实各6克,薏米、怀山药各10克,粳米50克,用清水洗干净后加入清水同煮约40~60分钟,再加入少许白糖即可食用。

胃热证验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10克,紫草5克,用水煎服,每日1剂。

常用养胃药酒

·山楂红花养胃酒

原料:山楂60克,红花3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和用法:将山楂和红花一起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一周后即可饮用。每日服2次,每次15~30毫升。

功效:活血化淤,适用于食滞胃脘或妇女月经异常等症。

·半夏人参养胃酒

原料:半夏、黄芩各30克,干姜、人参各20克,炙甘草20克,黄连6克,红枣10克,白酒700毫升。

制法和用法:各原料一起捣碎,用布包好后浸于酒中。5日后,再加凉开水500毫升混合,去渣备用。每日早、晚各服20毫升。

功效:合胃降逆,开结散痞。适用于脾胃虚寒导致的胃部隐痛,吐酸怕冷等症。

护胃养生药膳

·葱姜养胃菜

原料:鲜蘑菇100克,菜花400克,葱姜丝5克,味精适量。

制法:菜花洗净,撕成小块,用沸水焯一下,捞出;蘑菇洗净,撕碎,放在沸水中烫一下。在锅内倒入植物油,放入葱姜丝炒香,再放入蘑菇片、菜花块,翻炒至熟,加入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此菜适于溃疡病伴嘈杂者食用。枸杞当归养胃甲鱼。

原料:枸杞子30克,当归15克,红枣10枚,甲鱼400克,葱花、味精、盐各适量。

制法:把甲鱼宰杀洗净,红枣洗净,枸杞子、当归洗净后切碎装袋;然后一起入锅加水,开始时用大火烧沸,再改小火煨40分钟后取出药袋,继续煨至甲鱼酥,而后加葱花、味精、盐即可。

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胃纳减退之萎缩性胃炎患者食用。

推拿按摩养胃法

“揉内关”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左右。

“点按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揉按腹部”两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画太极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此法可止痛消胀,增进食欲。

治胃下垂的自我按摩法

“预备式”患者可采取坐位,将腰部稍微挺直,两脚平放与肩同宽,右手掌心轻轻按在左手背上,然后将双手放在小腹部,两眼微闭,平视前方,放松全身、调匀呼吸,如此静坐1~2分钟。

“按揉百会穴”患者将左手的中指指腹轻轻放于百会穴上,以适当的力度按揉约0.5~1分钟,这一按摩方法有助于升阳举陷。

“团摩上腹”患者先将左手的掌心叠放于右手的手背上,然后把右手掌根放于上腹部,以适当的力度做顺时针转圈揉摩,

按摩约0.5~1分钟,以腹部发热为佳,这一按摩方法有助于健脾和胃、宽胸理气。

“掌揉中脘穴”患者可将右手的中指指腹轻轻放于中脘穴上,以适当的力度按揉约0.5~1分钟,这一按摩方法有助于止痛止吐、舒肝和胃。

慢性胃炎患者的针灸疗法

“选穴”①足三里、建里、上脘、脾俞、膈俞。②足三里、下脘、中脘、胃俞、肝俞。

“配穴”若患者肝胃不和则应加期门;若患者脾胃虚弱则应加章门;若患者胃阴不足则应加三阴交;若患者有胸闷、恶心症状则可加内关。

“针法”取卧位或坐位,用右手拇指持细火针针柄,左手执酒精灯并轻轻靠近穴位,把针在灯火上烧红至白亮,然后将针刺入穴位中,患者可根据自身的胖瘦、部位确定针灸的深度与角度,针灸的时候可灵活地采用斜刺、直刺、点刺法,针刺深度约为0.5~1寸,针刺后即可敏捷出针,然后用消毒后的干棉球按压针孔,两组穴位应交替使用。两组穴位的针灸均应隔日施行,每10次为一个疗程。

刮痧能缓解胃痛

·饮食停滞

取穴:阴陵泉、下脘至脐中、里内庭、内关、足三里、天枢。

刮拭顺序:患者可先对腹部下脘至脐中处,以及天枢进行刮拭,然后刮拭前臂的内关穴,再分别刮拭阴陵泉和足三里,最后对里内庭进行刮拭。

刮痧方法:泻法。

·胃阴亏虚

取穴:脾俞至胃俞、三阴交、血海、足三里、内关、章门、中脘。

刮拭顺序:可先对背部的脾俞至胃俞进行刮拭,然后再依次对腹部的中脘、肋部的章门、前臂的内关进行刮拭,再对下肢的血海至三阴交处进行刮拭,最后刮拭足三里。

刮痧方法:补法。

艾灸足三里治胃炎

取清艾绒捏制成花生米大的艾炷,置于足三里处(足三里位于小腿的前面、髌骨外下方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可在皮肤上擦少许的凡士林或者蒜汁,以便黏住艾炷,然后点燃。可以连灸7~10炷,也可用艾熏灼足三里处,每天20~30分钟,连灸10~15天为一个疗程。

此方具有调和胃气、保护胃黏膜、增强体质的作用,对于治疗长期不愈的慢性胃炎以及较轻的慢性胃炎的患者有不错的疗效。

拔罐养胃

拔罐是指通过蒸煮燃火或者抽气的方法使罐内的气压低于大气压,也就是形成负压,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吸附在一定部位的皮肤上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病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火罐法、水罐法、走罐法、起罐法和抽气法。

拔罐的动作要稳、准、快,可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掌握吸拔力的大小。如果罐内的温度较高,叩罐的速度就要快。一般来说,罐具越大,吸附力也就越大,反之则小。如果是初次拔罐或者是年老体弱、情绪紧张的患者,就要选用较小的罐具,如果患者有头晕、恶心、呕吐等其他症状,就要及时取下罐具,使患者尽快恢复。

捏脊养胃

·寒邪犯胃型

症状:胃脘疼痛、喜暖畏寒、不感口渴、喜欢热饮。

治则:温胃止痛、消食导滞。

手法:患者取俯卧位,捏者以常规手法从长强穴捏至大椎穴,连续10遍即可。中等用力,从第二遍时开始脾俞、胃俞两穴3~5次,以背部的皮肤发红为度,同时可配合揉涌泉穴、揉三阴交穴手法。

·气寒血淤型

症状:胃脘疼痛,有定痛,或痛中有针刺感,食后更甚,或者吐血变黑、舌质紫暗、脉涩。

治则: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手法:患者取卧位。捏者以常规捏脊手法从长强穴捏至大椎穴或风府穴,以先轻后重的力度捏,以患者背部的皮肤有微痛为度,一般捏拿10~15遍,从第5遍开始可捏脾俞、胃俞、胆俞等穴位,可配合轻手法在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

慢性胃炎自我按摩

慢性胃炎患者自我按摩特定穴位或阿是穴,常可起到急则缓急止痛,缓则治本康复的作用。具体操作如下:

“摩腹”双手重叠贴于上腹部,做顺时针方向按摩5分钟。

“按揉章门穴”以中指指端按揉章门穴(第11肋端处)1分钟,以感到微微酸胀为度。

“按揉中脘穴”以中指指端按揉中脘穴(脐上4寸)2分钟,以感到轻微酸胀为度。

“按揉足三里穴”以拇指指端按揉足三里穴2分钟,以感到酸胀为度。

“擦胁肋”以双手掌布置于两侧胁肋部,由上向下来回往返斜擦1分钟,以感到局部有温热感为佳。

中医推拿治胃痛

无法达到的效果。这也就是所谓的“中药外敷法”。

胃痛的外敷中药一般为辛香温通类药物,如麝香、葱白、陈皮、香附、乌药、乳香、红花、吴茱萸、砂仁、肉桂、干姜、附子等。可先将上述药材按照处方原则进行调配,然后研为细末,再加适量蜂蜜或姜汁调匀,接着将药膏轻敷在足三里、合谷、内关、中脘等穴位上,这一方法对淤血停滞、脾胃虚寒、寒凝气滞所致的胃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但是婴幼儿、孕妇和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应慎用中药外敷法,如果患者局部出现了水疱、红肿和瘙痒现象则应立即停用。

有效增强胃动力的按摩疗法

“擦腰骶法”患者可采取坐姿,将腰部稍向前屈,然后将双手五指并拢,掌心贴住腰眼处,适当用力擦向骶部,如此反复按摩1分钟,以皮肤出现微热感为宜。每天1~2次,连续按摩24天为一个疗程。

Methods 1 患者可采取俯卧姿势,推拿者先通过一指禅推法从患者的背部脊柱两侧沿着膀胱顺序而下至三焦俞,如此重复推拿4~5次,然后可通过较重的手法对患者的脾俞、肝俞、三焦俞等进行按揉。

Methods 3 患者可采取坐位,推拿者先推拿肩井并循臂肘而下,对合谷、内关、手三里等穴进行较强的按揉刺激,然后搓肩臂,再搓抹两胁,自上而下往返多次。

Methods 2 患者可采取仰卧姿势,推拿者先通过一指禅推法和摩法在患者胃脘部进行推拿治疗,治疗过程中以热力渗透肌肤有感为度,然后推拿者可对患者的天枢、气海、中脘、足三里等穴进行按揉治疗。

中药外敷法治胃痛

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中药外敷,就会使药物的药性发挥到最好,从而达到口服药物“摩腹法”采取仰卧姿势,两膝弯曲,然后双手手掌相叠,置于腹部,以肚脐为中心,在中腹、下腹处顺时针摩动约5分钟,如果腹部出现了温热感则更佳。按摩力度先轻后重,然后逐渐将范围扩大到整个腹部。每天1~2次,连续按摩24天为一个疗程。

治胃寒的自我按摩法

胃寒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规律,生活节奏快导致精神压力过大引起的。自我按摩可使胃寒得到缓解。

“热敷按摩”每次10分钟,将热水袋轻轻放在胃部轻敷。

“脐周按摩”顺时针按摩脐部,如有肿胀感可以加力按摩几次。初用此法会有疼痛感,但只要坚持,不久胃部就会有暖流出现。

“足部按摩”此方的重点在大脚趾的以下部位。对于积食引起的胀气,手法可重一些;对于因受凉引起的绞痛,手法可轻一些。从脚趾向脚板心方向按摩,可以用手或者借助按摩器,每次约10分钟,每天2次。

中药敷肚脐治胃肠病

敷脐疗法是指将中药制成药饼或软膏后贴在肚脐上的治胃法。这种治疗方式不仅可对穴位进行有效刺激,还可使药物进行渗透,是一种内病外治的方法。

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可将香附、干姜、胡椒等药物同适量料酒调为糊状,敷在肚脐处,连用2~7日即见疗效。如果患者出现皮肤过敏或者是皮肤较为敏感的症状,就要适量缩短时间;如果患者的皮肤耐受性较好,则可适当延长敷脐,但不宜超过24小时。但是急性病变、肚脐有炎症的患者不可使用此法,餐后或空腹时也尽量不要使用敷脐疗法。

五更泻:可将五味子、附子、肉豆蔻、补骨脂等药材同研为末,然后加适量醋调为糊状敷在肚脐处,持续使用2~3个疗程,7天为一个疗程。

呃逆:可将丁香、半夏、陈皮等药材同研为末,然后加入适量生姜汁调为糊状,敷在肚脐处,连用2~7日即可见效。

缓解胃溃疡的偏方

推荐药膳柚皮粥

原料粳米60克,鲜柚皮1块,葱少量。

做法先将柚皮放在炭火上烧去表层,刮洗干净后浸泡一天,切为小块后加水大火煮沸,然后放入洗净的粳米同煮,待粥将熟时加入少量葱即可食用,2天食用一次,连服4次。

食疗功效

本方有健脾养胃、舒肝止痛之功效。

推荐药膳牛肉仙人掌

原料牛肉60克,鲜仙人掌50克,植物油、盐各适量。

做法牛肉洗净切片,仙人掌洗净切碎;锅中加入适量油烧热,下入牛肉和仙人掌炒熟,然后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每日一次,连食5~10日。

食疗功效

本方有止血活血、和胃健脾之功效。

推荐药膳马铃薯熬汁

原料马铃薯250克。

做法取新鲜马铃薯,去皮,加适量清水捣烂绞汁,放在火上煮沸。凉凉后保存,早晚各服一杯,服前需温热。

食疗功效

本汁有补气、健脾、消炎的功效,适合胃溃疡患者服用。

治十二指肠溃疡偏方

推荐药膳槟榔饮

原料槟榔、炒莱菔子各10克,陈皮1块,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槟榔捣碎,橘皮洗净,和莱菔子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后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继续熬煮半小时,滤渣取汁后调入适量白糖即可,代茶饮用。

推荐药膳羊乳饮

原料羊奶250克,蜂蜜20克,竹沥水15克,韭菜汁10克。

做法先将羊奶倒入锅中,大火煮沸后加入蜂蜜、竹沥水、韭菜汁,然后转小火后继续煮沸即可代茶饮用。

推荐药膳枇杷饮

原料枇杷叶、鲜芦根各10克。

做法枇杷叶刷去细毛,洗净烘干;鲜芦根切片;然后将枇杷叶和芦根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后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继续煮25分钟即可,代茶饮用。

中药泡脚治胃炎

泡脚疗法简便易行,对于胃炎患者来说,是一种很适用的治疗措施。

“验方一”木瓜500克,米醋500毫升,芍药50克,生姜30克。加水少许,煎煮至沸腾,待温热后,泡洗双脚30分钟,每日一次。

“验方二”党参40克,白术20克,苍术30克。将上述药物加水1000毫升,煎煮至沸腾,待温热后,泡洗双脚30分钟,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

治胃酸的中医验方

“胃热吐食验方”蝉蜕50个、滑石1两,共研为末。每服2钱,水一碗,加蜜调服,此方名“清膈散”。

“胃热消渴验方”常用陈小米煮饭吃。

“温病热哕验方”用茅根、葛根各半斤,加水3000毫升煎成1500毫升。每服一杯,温水送下。哕止即停服。

“肠胃伏热验方”用酸浆果实5两、苋实3两,马蔺子(炒)、大盐榆白皮(炒)各2两、柴胡、共同芩、栝楼根、闾茹各1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30丸,木香汤送下。

治小儿胃寒吐的中医验方

“验方一”将生姜捣碎取汁,加入少量的开水冲服即可。此方治疗小儿的畏寒吐。

“验方二”生姜15克,半夏4.5克,粳米4.5克,水煎分服。适于小儿的畏寒吐。

“验方三”适量的甘草、干姜、白术一起研为细末。每日两次,每次3克,米汤送服。治疗小儿寒吐。

Methods 1 豆类都有制酸作用,其中尤以黄豆最佳,因此应多食。

Methods 3 饭后吃少量生姜,可治好胃酸过多的症状。但生姜一次不可多吃。

Methods 2 米粥和麦粥以及牛奶,是治疗胃酸的良方。

Methods 4 红萝卜是碱性食物,汁多味甘,有中和作用,可以作为治疗胃酸的验方。细嚼后,胃酸会恢复正常,如果绞成汁,则疗效甚微。

Methods 5 普洱茶具有开胃、散风寒、温中、治反胃的疗效。因此,多喝普洱茶对较严重的吞酸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治胃热的中医验方

“胃热牙痛验方”用升麻煎汤,热漱并咽下。加生地黄亦可。

“验方四”将大蒜一头捣碎,水煎后取汁,再加入适量的蜂蜜,冲服即可。或者将大蒜捣碎,水煎,多次少量服用即可。此方可治疗小儿的畏寒吐。

“验方五”将100克橘子连皮切块,同15克生姜一起入锅,加水煎煮后取汁。饭前温服,每日2次,连服1周。此方适用于畏寒呕吐等症。

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验方·肝郁气滞

症状:胸胁胀满、嗳气频繁、食量减少、心情烦躁不畅。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

中成药:舒肝丸、沉香化滞丸。·饮食化滞

症状:不思饮食、嗳腐酸臭或者是吐泻后感到舒适并且舌苔厚腻。

治法:消食化滞。

中成药:保和丸、山楂丸。

·脾肾阳虚

症状: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四肢不温、食少乏力、腰膝酸软等。

治法:健脾益肾。

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子、金匮肾气丸。

治疗胃下垂的验方

·验方一

原料:红枣10颗,粳米100克,猪腰2具。

制作方法:将猪腰洗净切片,入锅微炒,再加入红枣、粳米,添水煮粥即可。可酌加少许白糖调味。

食用方法:空腹食之,每日1次,半个月为一疗程。

·验方二

原料:米糠500克,鸡内金50克。

制作方法:米糠放入锅内以小火炒至黄褐色,再放入鸡内金炒至胀发,接着从火上移开,除去米糠,将鸡内金研成细末即可。

食用方法: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每次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