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业精于勤——拥有勤奋
45975700000032

第32章 隐世苦读的郑樵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李延寿

郑樵是我国宋朝著名历史学家。他的代表作《通志》是一部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博大浩瀚,达200卷,500多万字。《通志》一书包罗万象,不仅记载了古代社会的历史,还涉及到动物学、植物学、文字学、音韵学等超越史学范畴的内容,把史学研究的范围扩大到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

郑樵是福建莆田人,父亲郑国器是当朝颇负名望的太学士。郑樵从小耳濡目染,学习勤奋,对诸子百家尤感兴趣。

郑樵16岁那年,父亲去世,从此家道中落,生活每况愈下。为了替父守孝,更为了不中断学业,郑樵走进深山老林,在莆田西北山下的一座茅屋内隐居起来,一边守孝,一边用功读书。

单调枯燥的读书生活十分清苦,但郑樵却乐在其中。遇上严寒天气,狂风肆虐,破旧的草堂四面来风,瑟瑟发抖的郑樵一边用单薄的身躯抵御门口吹来的寒风,一边燃灯苦学。相邻的村民深深地为他这种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所打动,纷纷主动关心他、帮助他。有时送来一碗米饭给他充饥,有时拿来一把茅草帮他修补破漏的茅屋。

郑樵在深山老林里整整隐居苦读了30年。无论炎夏寒冬,无论生活条件多么困苦,都未曾动摇他穷尽学问的雄心。他博览群书,认真地研究了历史、天文、地理、生物、医药和语言文字等各方面的学问。由于他长期不辍地学习,积累了无与伦比的丰富知识,为晚年“集天下之书为一书”撰写《通志》这部浩瀚的历史巨著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郑樵读书的时候很注意系统性,他常常花费很多工夫去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然后根据自己的体会写成新的作品。他说:“善于读书的人必须懂得整理知识,把知识整理得有条有理,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

郑樵力戒死读书,读死书。他总是把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习,平时他重视实际观察,亲身体验。比如他在学习天文学的时候,除了记熟书上所说的各种星座的名字以外,到了晚上,还按照书上所说的方位,去寻找这些星座,把它们在天空中的位置、亮度、特征,都一一记录下来,补充书本知识的不足。又如他在学习动植物知识的时候,常常跑到田野里和池塘边,观察各种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熟悉它们的形状、特性,留心它们的生活和生长过程。他还常常向农民、渔翁、樵夫、猎人请教有关各种动植物的知识。

郑樵不耻下问,学到了许多书上没有的知识。郑樵是自学成才的,他钻研了一门又一门的学问,弄通了一个又一个学科。他一生著作竟达84种,1000余卷。如此巨大的成就是来源于对知识的挚爱、坚定的信念及顽强的毅力啊!

“善于读书的人必须懂得整理知识,把知识整理得有条有理,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这是郑樵的名言警句,也是他一生做学问的准则,更是警示后人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