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作出决定。
——黑格尔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东夏镇洪庄村,这是一个普通的豫东平原上的小村庄,一条土路通往3公里远的镇上,镇上离县城有30公里,是西华县偏远的地方。
1982年,洪战辉就出生在这里,在他12岁之前,和众多农村的男孩子一样,有着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和他共同组成的家庭生活的尽管艰苦但也很幸福。可突然的一天,他的生活改变了。
1994年8月底的一天中午,一向慈祥的父亲从洪战辉的姑母家帮助干活回来,突然无缘无故地发起火来,他瞪着眼睛,任何人都阻挡不住他砸碎了家里所有的东西。小战辉和弟弟从来没有见过父亲这个样子,恐惧的站在门外,目不识丁的母亲根本劝不住父亲的举动,和尚不谙人事的妹妹蹲在门旁哭泣。
最可怕的一幕出现了,父亲突然抢过妹妹,母亲哭叫着来抢女儿,被父亲一脚踹倒在了地上,然后将妹妹高高地举过头顶,狠狠地摔了下来。
妹妹死了,父亲疯了……12岁还是一个孩子。洪战辉的天空就在这个普通的日子里轰然倒塌。洪战辉趴在已经骨折的母亲身上号啕大哭。弟弟懵了,甚至忘记了哭。
这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小年的日子。
一早起来,洪战辉就没有看到父亲,一种不详的预感猛然间萦绕在头顶,他忙告诉母亲。即将过年了,是不是父亲的病又犯了?是不是父亲又出去惹事了?母亲急了,母子俩满村的寻找,可是始终没有见到父亲的影子。临近中午时分,在离村庄约10里地的一棵树下,洪战辉找到了父亲,此时的父亲,怀里抱着一个包裹,那是一个婴儿。父亲解开了包裹,小心地呵护着。眼光里透出一种父爱,一种久违的蕴含有慈祥光芒的爱。
在孩子的贴身衣服上有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无名女,农历一九九四年八月十八日生,哪位好心人如拾着,请收为养女。
贫寒的家庭承受不起哺育小女孩的花费,夜深的时候,母亲让他把孩子送回去,他无奈地打开门,抱着孩子走在刺骨的寒风中,一种爱怜伴随着一种痛苦,这是他梦中的妹妹啊,不忍心的他哭着又拐了回去。他对母亲说:“不管怎样,我不送走这位小妹妹了……你们不养,我来养着!”小孩子留下了,洪战辉给她起名为洪趁趁,小名“小不点”。
父亲又是个病人,洪战辉的心似乎在抽搐小不点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久违的欢乐。父亲毕竟是病人,经济的原因不可能让父亲长时间的吃药,一旦没有药物维持,他就不可抑制地要狂躁。除了不打“小不点”,家里任何东西都成了他发泄的对象,包括碗筷,包括他相濡以沫的妻子,伺候他很长时间的儿子,他见什么砸什么。可怜的母亲身单力薄,身上常是旧伤没好,又添新伤。
1995年的8月20日,在吃过午饭之后,母亲不停地忙着蒸馒头,直到馒头足以让一家人吃一个星期之后,她才停了下来。
第二天,母亲不见了,家庭重担、父亲的拳头让母亲不堪重负,她选择了逃离。
“娘,你去了哪里?回来吧……”弟兄俩哭声在暮色中飘了很久。他们不想这样失去母亲,一个家里赖以维系的支柱,洪战辉哭喊着和弟弟在周边村落寻找妈妈,夜已经深了,娘那天没有回家。
寻找母亲的他们还没有走进家门,就听到了“小不点”的哭声,看着嗷嗷待哺的妹妹,弟兄俩眼泪流了下来。娘走了,父亲又是个病人,还有这个刚刚才1岁的妹妹,洪战辉的心似乎在抽搐:“娘啊,你怎能撇下我们不管了哪!”生活就是这样无情,洪战辉的哭声消失在如漆似墨的夜里,娘不见了踪影。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可谁能想到一个才13岁的孩子,就得承受这样的压力。似乎一夜间,洪战辉长大了,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抚养尚不会走路的妹妹,伺候病情不稳定的父亲,照顾年幼的弟弟,年仅13岁的他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承担责任。
但洪战辉没有向命运低头,他昂起高贵的头颅,以坚韧的意志向厄运挑战。最终自己考上大学,并继续让妹妹上学。洪战辉以自己的行动奏响了意志的最强音。
生活让洪战辉成熟了,成熟意味着一种艰辛的经历,洪战辉年轻的生命年轮上蕴含有一种特殊的含义:生活的不公平让洪战辉稚嫩的脊梁坚强且执著。
洪战辉,震撼心灵的榜样!尤其看到那些“揣在怀里怕捂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成天挂在心尖上,捧在手心里,被父母过分疼爱的“小太阳”、小祖宗们,谁的心灵不在震撼!今天,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要求“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管理,尽量为每一个像洪战辉兄妹那样家境的未成年人提供足够的帮助的时候,同样要大力宣传向洪战辉学习,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他们充分具备了心地善良和热爱学习的道德品质、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以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我们的明天才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