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
——《荀子·非相》
战国时期,苏秦是一位有名的纵横家,游说各国,很有成就,苏秦辅佐燕昭王,为燕国从齐国要回十座城池。可是当他返回燕国时,却很受冷遇,没有一个人去迎接他。
因一些人向昭王进了谗言,说苏秦是个反复无常的人,他这一去齐国,准会被齐王收买,所以苏秦回来之前,已被燕昭王罢了官。
苏秦自然不服,于是找到了昭王说:“微臣本是乡下小民,未立功时,您热情待我,恩赏有加;今日要回了十座城,却罢了我的官职。这一定是有小人向您讲了我的坏话,说小臣是不忠不信的人啊!不过,说实话,小臣也确实有点不忠信。”
昭王一听,很是吃惊,忙问道:“此话怎讲?”
苏秦回答说:“大王知道,曾参以孝顺闻名,尾生以忠信著称,伯夷以忠于亡君而受人称赞。可是若让这三人来辅助大王,大王会以为如何呢?”
昭王笑了笑说:“有他们三人,那就足够了!”
苏秦说:“那可不见得呀!要是都像他们,就不会有人来辅佐您了。曾参为了尽孝,日夜不离父母,哪能背井离乡来燕国?伯夷为了忠于灭亡的商朝,宁肯饿死在首阳山,哪能替你出使齐国?尾生讲信用,跟一个姑娘约会,姑娘没有来,大水先到,他宁肯抱着柱子淹死也不躲避,他哪里能替你到齐国去办事情?他们看中的是个人的名声,很难为国家出力!”
苏秦接着很有感慨地说:“小臣还有老母亲在沈阳,我投奔大王,就没有受那些忠信的束缚,在我看来这才是最大的忠,哪里想到这反而得罪了大王哪?”
燕昭王摇了摇头说:“哪可能呢?哪会有因为忠信反倒得罪人的事呢!”
苏秦说:“从前有个邻居,男主人出远门谋生,女主人有了外遇,男主人回来前女主人准备了毒酒。男主人回来后,女主人让女仆给倒酒。女仆知道酒有毒,让主人喝了,等于杀了主人;揭发实情,又怕被赶走,于是就心生一计,假装不小心,摔了一跤,把酒全洒了,男主人大怒,责打了女仆。大王想想,女仆本是好意,她这一摔,既保了主人,又保了主母,这么忠信但结果如何呢?不是反倒挨责打么?”
燕昭王听完后,频频点头,忙道歉说:“是我听谗言的过错啊!”于是,马上决定恢复苏秦的官职。
苏秦的这番话既有层次性,又有说服力。他针对昭王的心理,先承认自己不够忠信,以稳住对方,使他能坐下来,听进去。接着举曾参等三人为例分析,说明自己讲的是大忠信。再举邻居的例子,说明讲忠信而得不到理解。层层申说,迫使昭王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糊涂,从而改变原来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