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
有一年,某地突降暴雪,受灾的人不计其数。政府号召各地人们积极捐款捐物,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安莹是某地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她和同事们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正在大街上张罗募捐活动。那天正好是星期六,大伙不用上班,一听说要募捐,都积极行动起来。很多人都捐了钱,也有的人把家里的棉衣、毛毯等衣物都抱过来。很快,这些衣物堆得到处都是。
突然安莹听到一声吆喝:“干什么干什么?快走开,这些东西都是捐给灾区人民的。”
原来是附近一个靠捡垃圾为生的老人,他平日不怎么说话,大家都喊他哑巴。这时他正拎着一个蛇皮袋,在这一堆衣物边徘徊。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显然是担心他把这些衣物当垃圾捡走了。
安莹连忙制止了那个吆喝的工作人员,她走上去,和蔼地对老人说:“大爷,现在这里在捐款,您还是到别处去捡吧。”
老人抬起头,嘴唇嚅动着,仿佛要说什么,然而终于什么都没说,就背着他的蛇皮袋离开了。
他走之后,一切都恢复了正常。当衣物堆成了一座小山的时候,安莹安排几个工作人员把衣物运回仓库。
下午快收工的时候,那位捡垃圾的老大爷又来了。只见他手捧着一件半新不旧的棉衣,笑眯眯地走上前来。
“他拿着棉衣来干什么?”大家心里都纳闷。
这时让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老人把棉衣送到安莹跟前的桌子上,然后指指挂在桌子上的捐款宣传画。
“您是要捐棉衣?”安莹小心翼翼地问。
老人见安莹理解了,很高兴地点点头。
“不要!”这时身边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说道,“谁知道你这衣服是从哪个垃圾堆里捡来的?”
老人听了这话,脸色陡然一变。安莹使劲瞪了年轻人一眼,然后和气地对大爷说:“大爷,您别生气。他的意思是您自己也不容易,还是留着自己用吧。”
老人的脸色缓和了,但是任安莹怎么说他都不愿收回棉衣。安莹见他态度坚决,也就只好收了。末了她对老人说了声谢谢,老人听了,脸上露出自豪的微笑。
安莹他们收工回到了办事处。这时那位守仓库的老大爷跑过来对他们说:“今天哑巴来过,硬是要把他的那件棉衣给捐了,我看他也不容易,就没收。”
安莹只好说了刚才发生的事情。那老人顿足道:“你们怎么能收呢?那件棉衣还是前几年扶贫的时候政府送给他的。他舍不得,总共也没穿过几次。怎么就这样收了他的呢?”
原来是这样!大伙的脸上顿时火辣辣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是否受到他人尊重,不在于他做的是不是伟大的事情,因为人心的高贵与身份、地位没有直接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尊重身边的朋友,因为他们都有可能像这位捡垃圾的老人一样,拥有着一颗最为善良的心地和一种最为高尚的情怀。